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stunmaker wrote:
曾次長終於開金口了...(恕刪)


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這個嗎


※註3:由於這四個風場的競標價格約為每度2.2元-2.5元,由於市場的綠電價格比較高,所以預估這些廠商不會加入躉購,而會選擇到綠電市場。



1.6GW每度2.2元-2.5元的風電人家選擇到綠電市場不賣給台電


有名無實的競標價格

西布克F91 wrote:
有名無實的競標價格


我正在更新懶人包這部分,競標如果全賣給大戶,就變成1兆5風電了.
不過突然有點困惑...為什麼不買陸上風電?
不用等,現在就有得買,Google卻選擇買更貴的太陽光電?

您怎麼看?
stunmaker wrote:
Google卻選擇買更貴的太陽光電



企業買電,google一度高興用30元買也一樣

跟台灣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台電買到一度7.11元,6.28元

價格攤到全國老百姓的上漲電費
才跟全國老百姓有關係

台電什麼時候才有一度2.5元的電好買啊
過客4112 wrote:
另一篇新聞來源是說3100億度
經濟部上調2025年全國用電量預估到3100億度


感謝支援,看內文曾次長意思是617(綠電)*5=3085億度,
加上損耗,發電量大概算整數3200億度. 透漏兩個訊息

1.根本不可能達成綠電20%...難怪打死不公布配比(我算綠電才58X億度,比617億度低)
2.回來的台商超過預期,2016年沒估到貿易戰的苦果(?)現在來了.
西布克F91 wrote:
台電買到一度7.11元,6.28元
價格攤到全國老百姓的上漲電費
才跟全國老百姓有關係
台電什麼時候才有一度2.5元的電好買啊

我也好希望企業優先購買昂貴的綠電
順便PO一下台電代輸報價單.
現行的綠電憑證排除了採用躉購費率的風電
stunmaker wrote:
2.回來的台商超過預期,2016年沒估到貿易戰的苦果(?)現在來了.


其實我不在乎是2700億度還是3100億度
我在意的是尖峰負載評估
當初政府用2700億度估出來的2025尖峰負載是4032萬千瓦
那麼用3100億度估出來的尖峰負載會多可怕??

下圖是我從歷史資料估算的數值



從表格可知,瞬間尖峰負載的成長率略高於發電量成長率
如果以2025年3100億度發電量來估算,使用較低的發電量成長率作為成長基礎
預估2025的瞬間尖峰負載為4221萬千瓦,
較目前官方4032萬千瓦高了189萬千瓦

這個數字相當於2.5個林口新機組,或是核三的兩個機組

fish_fish wrote:
現行的綠電憑證排除了採用躉購費率的風電


現在是二選一,
差別是PPA一簽穩定20年,賣給企業未必能維持這麼久,倒了還要找下一家,
其次躉購的離岸風電價格高,缺憑證的寧可買較便宜的太陽光電,但現行
陸域風電更便宜,所以我才不解為什麼Google跑去買太陽光電.

再生能源條例第九條修法後,允許在兩者間自由轉換(FIT或憑證),實務
怎麼操作以後就知道了.
過客4112 wrote:
當初政府用2700億度估出來的2025尖峰負載是4032萬千瓦
那麼用3100億度估出來的尖峰負載會多可怕??


可能要看需量反應做到什麼程度,
之前大家在核能與火力懶人包討論時,用每年600MW跟台積電的份量加下去,

近幾年的瞬間尖峰用電如下
2013/08/09 13:40 34.36GW
2014/07/15 13:40 35.09GW 成長 728MW
2015/07/02 13:48 35.38GW 成長 295MW
2016/07/28 13:43 36.19GW 成長 813MW
2017/08/15 13:58 36.45GW 成長 253MW
2018/08/01 13:54 37.35GW 成長 898MW
平均每年成長約600MW,推算2025年要多4200MW尖峰發電能力

用電大戶台積電新廠對南科的環境影響評估
2020年5奈米量產,電力需求750MW
2023年3奈米量產,電力需求880MW
三者相加4200MW+750MW+880MW=約5830MW

大概是37.35+5.8=43GW.

現在經濟部是擠牙膏,我敢打賭這些數據他們內部都算準了只是不想講,
選擇一點一點慢慢擠.慢..慢...擠....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