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stunmaker wrote:
但現行陸域風電更便宜,所以我才不解為什麼Google跑去買太陽光電...(恕刪)


陸上風電只有兩家,一家台電,一家達德(英華威)

台電的風力全部去抵償他的碳排

達德的碳權早就交易出去,不能再來計算憑證
fish_fish wrote:
達德的碳權早就交易出去,不能再來計算憑證


我記得台灣的碳權綠電憑證是分開的?
媒體有些報導,但是我也搞不清楚.

fish_fish wrote:
達德的碳權早就交易出去,不能再來計算憑證


找到一篇核研所的文章有解釋,但是我還沒空看完.
stunmaker wrote:
我從未支持過10GW儲能.
更不可能支持可笑至極的只用燃煤跟核能,

說明一下,前面討論半天核煤和10GW儲能只是用來打臉電盲樓主,
我並不認為只用核煤發電一定最佳方案。

前面提到的是應"限制"每度成本2元以上的發電方式,並非表達全面"禁止"。
如果部分超過2元的光電或氣電因為可配合尖峰需求而成為最便宜的發電方案,那並沒有啥好禁止的。

離岸風電第3階段 4月討論遊戲規則

第三階段「區塊開發」規則何時釋出,官員表示,目前辦法仍在草擬中,預計3到4月會
先有版本出來進行討論,原則以通過環評、但尚未開發的近5GW風場為主,2026年後每年
釋出1GW的併網裝置容量。

官員說區塊開發將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資格審查,第二階段則為競標;在資格審查
方面首先要確認開發商的風場已環評通過,也要出具國產化相關規劃。競標以1年釋出
1GW的方式進行,但是一次競標或分年等具體作法尚在討論。

環保署在2017年底通過19案風場環評,總裝置容量為10.07GW,其中已有5.5GW在2025年前
開發,另有約4.57GW尚未開發;未開發者

1.上緯、麥格理及德商EnBW的海鼎1到3號風場共2GW
2.沃旭大彰化東北570MW
3.力麗(+丸紅)的海峽風電600MW (500?)
4.台電420MW (812-300=512?)
5.亞泥的竹風410MW
6.中鋼的中能近300MW (450-300=150?)
7.CIP的西島尚有250MW
8.海能約200MW
9.玉山及北陸的海龍2號約150MW

感覺容量跟之前公布的對不上?
能改善空汙排碳、扶持產業的支出方案很多,
要用更貴的方式發電就該有充分的理由說明這樣值得。
一堆人沒去比較各方案效益就在瘋狂支持風電,其實就是無腦燒錢債留子孫。

"值不值得這問題真的很有趣,問每個支持風電的人,都支支嗚嗚扯一堆歪理答不出料。"
邁向20%再生能源 無風無光怎麼辦?台電:關鍵在發電預測與儲能

台電電力調度處副處長吳進忠將再生能源對電網的影響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可預測的部分,
例如白天太陽光電變多,冬天風電會增加,陰天與無風時電力會受影響,這些屬於可預測、
可提前準備的變化。二是再生能源發電變動性的部分,這是指極短時間內發電出力的大幅度
變動,要靠「輔助服務」或儲能系統將變動平滑化。

吳進忠說,這類變動可藉由「輔助服務」中的調頻(AGC自動發電控制)服務加以減緩。
調頻服務可在電力系統出現頻率變動的時候,自動增加或減少電力供應,讓電網頻率維持
在60Hz左右。複循環燃氣機組、水力機組(含抽蓄機組)與儲能都有很好的調頻功能。

國際經驗是規範再生能源電廠也要負擔一部分責任,每個電廠(超過一定裝置規模)控制
自己輸出的電力變動率不要過大,才不會讓承接這些變動量的系統壓力過重。換句話說,
大再生能源電廠本身也應裝置一定容量的儲能

stunmaker wrote:
換句話說,
大再生能源電廠本身也應裝置一定容量的儲能。


問題是目前國內似乎沒有法令要求

而自備儲能設備,需要額外成本
沒有強制要求的話, 應該沒有多少廠商會多花這個成本建置
第一個連結好像失效

再檢查看看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