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ata wrote:
這些減少核廢料的方法理論上都做得到,但是代價遠比買新的核燃料還高,導致目前的核廢料依舊繼續增加。
經濟價值其實不能單看帳面數據,
後處理乏燃料的優勢:
特定電量生產所需的材料量減少10倍;
剩餘廢物的冷卻(輻射無害化)時間減少到大約400年,否則將持續數千年;
最終廢物的體積也減少了大約10倍。
因此,通過「玻璃化」方法可以相對容易地管理最終產生的廢物。封閉的燃料迴圈還減少了放射性物質擴散或盜用的機會。
這些都是帳面以外的益處。
https://www.cnbctv18.com/views/reprocess-to-reuse-nuclear-waste-is-the-way-forward-8387681.htm
個人積分:2183分
文章編號:83789435
個人積分:3386分
文章編號:83789499
chachaping wrote:
只要智商正常的人,
都可以推論到根據現時的台灣政情, 台灣的能源政策會怎樣.
第一, 永遠不可能有新的核電站
第二, 綠能會增加, 但綠能不可能成主流
第三, 繼續增加天然氣發電比
第四, 電費繼續加, 碳排放沒有減
當全世界都要用天然氣,狀況就像下面:
-----------------------------------------------
歐洲今年的能源危機已對疫情後期的經濟復甦造成阻礙,尤其天然氣因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飆漲,不到一年已漲5倍,英國政府有意在明年提高能源價格上限,但會因此造成英國家庭電費暴增56%,可能多出700英鎊以上(約新台幣2.6萬)的電費支出。
個人積分:2183分
文章編號:8378970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