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65537
核三適於upgrade延役,核一核二離台北太近,澎湖則優點很多適合建新核電廠
2021-12-21 8:12

核電蓋在北部就不行?蓋在南部或離島就可以?這是什麼怪邏輯。

當初我就主張核四一定要重啟,因為是蓋在北部,就算爆了也影響不了南部。所以台灣如果一定要用核電就蓋在北部最好,有現成的核四幹嘛不拿來用。誰知道核四沒過,果然馬上就有人把腦筋動到離島或中南部來。
john65537
要以30km圓周的人口總數來看啊
oculata wrote:
這些減少核廢料的方法理論上都做得到,但是代價遠比買新的核燃料還高,導致目前的核廢料依舊繼續增加。


經濟價值其實不能單看帳面數據,
後處理乏燃料的優勢:
特定電量生產所需的材料量減少10倍;
剩餘廢物的冷卻(輻射無害化)時間減少到大約400年,否則將持續數千年;
最終廢物的體積也減少了大約10倍。
因此,通過「玻璃化」方法可以相對容易地管理最終產生的廢物。封閉的燃料迴圈還減少了放射性物質擴散或盜用的機會。

這些都是帳面以外的益處。
https://www.cnbctv18.com/views/reprocess-to-reuse-nuclear-waste-is-the-way-forward-8387681.htm
oculata wrote:
但今天的問題是人類手頭上已經有很多威脅時間以萬年計的危險核廢料,這是已存在的問題,也是最棘手的部分,這些已存在的核廢料無法用重水爐或快中子爐來把它們減量,只能增加未來的核發電量。


如果還要繼續用核能,用現有的技術將會比用快中子爐產生更多的廢料。科技是持續往前的,同樣以汽車為例,開發夠有效率的引擎也不能解決已經產生的污染,難道就不研發新技術了嗎?
跟汽車不一樣的是,汽車廢氣無法再燒,但乏燃料可以放進新反應爐裡再利用,可以減少已存在的核廢。至於新反應爐產生的廢棄物,那是獲取更多電而產生的,不能因為這樣就說新反應爐無法減少核廢量。
john65537
汽車EGR廢氣再循環系統
chlorite
這裡討論的是可以再燃燒獲取能源,EGR的廢氣無法提供額外能源,甚至會降低輸出,主要是為了減少汙染。
民進黨的人相信的是國民黨蓋出來的核一核二核三品質

不相信自己停建後,又續建的核四品質

果然還是努力蹭國民黨

自己停建又續建的不敢用
還各種有問題

1999年開始動工
2000年停工
根本只到地基就停工了
結果從地基開始續建,蓋好卻說核四不安全
只要智商正常的人,
都可以推論到根據現時的台灣政情, 台灣的能源政策會怎樣.

第一, 永遠不可能有新的核電站
第二, 綠能會增加, 但綠能不可能成主流
第三, 繼續增加天然氣發電比
第四, 電費繼續加, 碳排放沒有減

這就是台灣注定了的未來.

maxboss wrote:
民進黨的人相信的是國(恕刪)
chachaping
請清醒一點, 2024 如果藍營上台, 綠營在野, 綠營反核會反得更加凶 ! 如果綠營繼續執政, 核電更加無望, 所以增加天然氣發電, 碳排放增加, 加電費是台灣注定了的未來.
john65537
白色選項?
chachaping wrote:
只要智商正常的人,
都可以推論到根據現時的台灣政情, 台灣的能源政策會怎樣.

第一, 永遠不可能有新的核電站
第二, 綠能會增加, 但綠能不可能成主流
第三, 繼續增加天然氣發電比
第四, 電費繼續加, 碳排放沒有減


當全世界都要用天然氣,狀況就像下面:
-----------------------------------------------
歐洲今年的能源危機已對疫情後期的經濟復甦造成阻礙,尤其天然氣因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飆漲,不到一年已漲5倍,英國政府有意在明年提高能源價格上限,但會因此造成英國家庭電費暴增56%,可能多出700英鎊以上(約新台幣2.6萬)的電費支出。
john65537
將來甲烷稅加上去會更貴
大部分所謂民主國家其實都是用意識形態去凌駕科學
試想想如果大陸都 "反核", 全大陸都改用天然氣發電地球會怎樣 ?
風能光能都不是完全可靠的能源
中國大陸不講意識形態, 以科學判斷未來 30 年唯有核能最可靠
下一個 50 年就寄望核融合, 及天基太陽能

Biggest King wrote:
當全世界都要用天然氣(恕刪)
john65537 wrote:
台灣需要核電廠,這很...(恕刪)


師生答問錄:
問:明年到底會不會缺電?
答:電不會缺、只是不夠用!
問:明年到底會不會漲電價?
答:電價不會漲、只是向上調整!
問:不夠用又向上調整、不就是缺電又漲價?
答:民主的電是無價的,你用的是民主,付的是台灣價值,不高興可以滾去中國!

相信政府相信黨
電不是不夠、是還沒發出來
電價不是調漲、是計價單位調整
台灣民主電、連冷氣的風都是香的
john65537
前兩個回答在示範時鐘風格
john65537 wrote:
....乏燃料的優勢:
特定電量生產所需的材料量減少10倍;
..........


單位電力生產下,核燃料再處理能減少10倍核廢料這句話沒錯,但困難在於成本,日本的經驗是核燃料再處理會增加三到四倍的成本!。

john65537 wrote:

剩餘廢物的冷卻(輻射無害化)時間減少到大約400年
...........
最終廢物的體積也減少了大約10倍。


這主要是移除鈽的效果,這個步驟恰好是核燃料再處理過程中風險最高,汙染最大的一部分。其中體積的減少是以原料與產物品的差距直接計算,但若計入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高輻射汙染廢棄物(氣體、液體、各式化學品。),體積反而將大幅增加。
chlorite wrote:

如果還要繼續用核能,用現有的技術將會比用快中子爐產生更多的廢料


這就是麻煩的地方,無論是重水爐還是快中子孳生爐理論上都比目前的輕水爐好,但重水爐會讓核武擴散容易很多(台灣曾經的核武計畫就是基於重水爐),國際上難以推動形成規模體系。快中子孳生反應爐的技術困難已經努力幾十年了, 至今冷卻劑的問題還是沒有穩定的解決辦法。

只能期待這方面未來能有重大進展,但核物理容易突破的點早就已經做得差不多,接下來的困難常常能卡非常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