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錢沾計畫: 無現金城市的出現

Nelson5 wrote:
如果你覺得這種額度是家境好, 看起來你的日子過得還蠻辛苦的...


真的辛苦耶,那你一定可以買飛機跟遊艇了,來一張用手機買的飛機跟遊艇的照片給小兒羨慕吧
絕代蝴蝶 wrote:
之前花旗與長榮的聯名卡停辦了,他老大就把我的卡號換掉,光把那些綁定的生活繳費全部換了一次卡號,真______搞死人!當時就在想如果有第三方支付的APP就好了,我只需要換那個APP的卡號,而不是把當初綁定的信用卡自動扣款統統重跑一遍!


手機掉了,卡號人家開始盜用,你還是要將綁定的生活繳費全部換了一次卡號,只要你還在用信用卡。
可見你沒用過, 不需要先買支手機, 找個朋友或者親人的手機先去登入支付寶帳戶, 然後在支付寶帳戶裡面先作保全
之後再去弄支手機把所有帳戶資料轉到這支手機就可以了

手機掉了, 被盜用有一定的困難度, 必須要在很多"萬一"的情況下, 像是萬一沒設定密碼, 萬一密碼被猜到, 萬一你綁定的信用卡或者金融卡資料也在手機裡面, 萬一你小額支付免密碼功能開啟, 要一堆的萬一...你的支付寶才會被盜用

支付寶對自己的安全防護很有信心, 如果被盜用, 支付寶會賠償, 信用卡被盜刷, 你常常要和信用卡公司盧半天, 都未必拿到賠償



絕代蝴蝶 wrote:
在深圳買一台機車


你自己腦補我在深圳,誰說我們在深圳?女友拿的是未來岳母的附卡,額度4萬,在台灣剛好可以買機車。
Nelson5 wrote:
不需要先買支手機, 找個朋友或者親人的手機先去登入支付寶帳戶, 然後在支付寶帳戶裡面先作保全
之後再去弄支手機把所有帳戶資料轉到這支手機就可以了


我知道,我是問你轉資料到新手機前你要不要買一隻新手機?
哪買手機時,還是用朋友或者親人的手機去登入支付寶帳戶然後用這隻手機付費?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用現金買?用信用卡...(恕刪)
我在大陸就搞丟過手機,回酒店拿銀行卡到直營廳辦門號買手機,回復資料了不起就兩個小時,很困難嗎?

你就繼續挑語病好了,好好請你的教授指導一下你的寫作能力,我想這棟樓你被我打的臉夠腫了,好好打工存錢去上海體驗一下流落對岸的生活,期待你回來跟大家分享。

行動支付只是一個付錢的工具,就像信用卡出現時現金也沒有消失,只是手機支付、信用卡支付、現金支付的板塊此消彼長罷了,前面已經說了這是馬雲的計劃,他的成功或失敗都是將來我們的借鏡,一味的挑刺如果能讓你感到滿足就用力挑吧!

這兩張圖真的堪稱經典啊!幫你備份了!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手機掉了,卡號人家...(恕刪)

你知不知道把信用卡綁在手機裡,手機裡根本不會有我的卡號,就算他有卡號要手機刷卡還是要靠指紋辨識才能付款,如果他能破解的了我的指紋盜刷,我會向庫克求償。

多了解手機支付運作原理好嗎?
台灣人可悲呀 wrote:
你自己腦補我在深圳,誰說我們在深圳?^++^女友拿的是未來岳母的附卡,額度4萬,在台灣剛好可以買機車。
腦補的是誰?我有說過你在深圳?是誰說用信用卡支付會被墊高售價的?請問你女友在深圳嗶嗶嗶的刷卡東西有沒有變貴?

你搞的我好亂啊!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你為什麼要跟青蛙計較呢?

之前我回高雄,那時台灣正熱烈的慶祝Apple pay開通,我們吃飯的時候聊到這個,我就把支付寶的App打開,跟我弟還有我姊說支付寶在幹嘛的,跟他們講支付寶的功能,說我有些錢放餘額寶,有些放到馬雲其他的金融投資裡面,跟他們說就像在說外星科技一樣,然後我媽就說大陸的東西很可怕不要用,哪天錢被盜走都不知道,我爸也交代說錢還是要放在銀行裡面,不要用大陸的app....

其實支付寶如果是用在某個歐洲國家,或是亞洲某國的第三方支付很發達,大家一定是滿滿的羨慕和推崇,一說是大陸的,唉...


絕代蝴蝶 wrote:
你知不知道把信用卡綁在手機裡,手機裡根本不會有我的卡號,就算他有卡號要手機刷卡還是要靠指紋辨識才能付款,如果他能破解的了我的指紋盜刷,我會向庫克求償。
多了解手機支付運作原理好嗎?
腦補的是誰?我有說過你在深圳?是誰說用信用卡支付會被墊高售價的?請問你女友在深圳嗶嗶嗶的刷卡東西有沒有變貴?
你搞的我好亂啊!

絕代蝴蝶 wrote: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9389
這裡有介紹支付寶詳細的發展史,建議可以看看。


多謝你的連接。

文中這段話是說中我的想法。這根本是不被銀行法所允許的商業行為。
時勢造英雄,我們有什麼話可說。
射了箭在畫靶,法規也許是為他量身訂做也不一定。

在民主法治國家,像支付寶這樣八年沒有執照,卻可處理上千億金流的監理假期,幾乎不可能。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詹庭禎不諱言,大陸的網路金融如此蓬勃發展,但其法規並不完善。

JJ-fr wrote:
多謝你的連接。文中...(恕刪)
所以我說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這沒有對錯。

Uber、滴滴打車的興起,和馬雲的支付寶有異曲同工之妙,台灣面對新興產業是用舊法去規範,大陸面對新興產業是用新法去規範,各有對錯、各有利弊。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