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hirohiro wrote:可憐阿,我都跟你講台電自己的數據核能容量因數約90%,光電只有不到15%科學數據就擺在那一個2GW的核能發電量比10GW 的光電還多你還在8GW,還在啥核電早上停機晚上停機 可憐阿,我都跟你講台電自己的數據早上跟夜晚用電量很少科學數據就擺在那你用甚麼電廠供應凸出來的那一塊啊!
ichirohiro wrote:一次以核養綠公投過關一次核四重啟失敗我說的核三延役跟上面兩個一點關係也沒有 澄清一下觀念:核三延役 與 第一個公投案有絕對的關係民進黨於2017年的修法中, 把2025 非核條款明定在電業法之中因此在2018年公投之前, 是不可能進行核三延役的, 因為會違反電業法2018 的公投目的就是把這個2025 非核要求的法律拿掉當這個公投過關後, 才能夠在不違法的狀況下進行核三延役
niaba wrote:可憐阿,我都跟你講台電自己的數據早上跟夜晚用電量很少科學數據就擺在那你用甚麼電廠供應凸出來的那一塊啊! 可憐阿,護航到連簡單的加法都忘了喔你多了2GW的核能量可以用來補充尖峰用電你要用來調度燃氣燃煤或是再生都可以難道你的尖峰遇到梅雨季就打算擺爛停電嗎是要笑死誰啊這麼簡單的加法問題還能一直問我也是很佩服你的恥力
niaba wrote:可憐阿,我都跟你講台...(恕刪) 前面已經講很多次天然氣回歸尖載太陽光電能用就用自然就會降低天然氣的整體需求所以以前的天然氣佔比才不需要搞到50%,什麼3接還不夠,4接、5接硬要蓋,還不給你抗議,連公投都沒收底下的基載電力只要夠穩定成本夠低,可以拉高佔比,多餘的部分可以拿來製氫,更進一步的取代天然氣原本的角色,用核能更好,因為全是低碳的
民進黨執政綠能規劃及執行成果都已經顯現出來了 能源政策也很明確 國民黨還想走回頭路使用核電?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綠能建設 二、4大推動主軸綠能建設是以兼顧能源安全、環境永續及綠色經濟為目標,以節能、儲能、創能及系統整合為4大主軸推動,預計於114年可帶動1.8兆元的民間投資:(一) 智慧新節能:推動低壓智慧電表建置,106年開始布建第1波20萬戶,109年累計完成100萬戶,113年累計完成300萬戶。再結合時間電價,讓用戶能依自己的用電習慣,參與適合的時間電價方案,響應節能,舒緩尖峰負載,擴大智慧電表效益。預計106至113年可創造國內產值413億元。(二) 太陽光電:我國太陽電池具全球產業競爭力,惟仍缺乏大型模組組裝廠,為健全整體產業鏈,政府透過模組可靠度研發平臺,於105年7月至107年6月間推動「太陽光電技術平臺2年計畫」,協助產業開發高效率、低成本元件技術,並因應我國特殊場域(如水域環境),進行太陽光電模組及系統設置之可靠性與安全性研究,提升國內案場性能以及產業整體競爭力。為擴大我國太陽光電布建市場規模,採行「產業園區」、「畜、農、漁電共生」、「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等3大主軸推動示範案例,協助解決饋線或行政程序障礙,加速執行進程。110年太陽光電累積設置目標為8.75GW度(GW為電力單位,即10億瓦),已於110年6月完成6.62GW設置量,逐步推動將可達成114年太陽光電累積設置20 GW(地面17 GW及屋頂3 GW)之目標。(三) 風力發電:打造臺灣風場成為具國際競爭力風場,建置風電發展所需水下基礎及重件碼頭,如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及臺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至114年風力發電累積設置量目標為6.7 GW(陸域1.2 GW及離岸5.5 GW)。(四)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建構創新綠能產業生態系,朝淨零碳排目標邁進,成為綠能科技示範驗證試量產之場域及產業鏈結樞紐與展示櫥窗,帶動我國綠能產業之發展;另推動再生能源投(融)資第三方檢測驗中心,以健全我綠色金融機制,作為我國發展再生能源產業開拓國際市場之堅實後盾。三、綠能建設的預期效益(一) 能源轉型方面:強化能源安全,落實再生能源配比占20%之願景,創新綠色經濟,促進環境永續及社會公平。(二) 產業方面:將臺灣打造為亞洲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據點,並於5至10年內於全球綠能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綠能新標曝光 光電2030年達30GW 政府月底要公開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圖,經濟部昨先曝光能源淨零目標,預計2030年時,要把太陽光電容量從2025年規畫的20GW(百萬瓩),一舉升至2030年的30GW。離岸風電則在2035年首先完成「浮動式」示範機組,將開發潛能往深海處擴充。擴大風光綠能還不夠,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同時要對前瞻新能源發展做布局,包括「地熱」與「海洋能」。前者2025年目標是20MW,規畫到2050年前,設置深層地熱發電廠。海洋能部分,則靠著台灣四面環海優勢,要發展「波浪發電」與「海流發電」。游振偉昨天在一場台灣ICT供應鏈邁向淨零未來論壇,首度公開經濟部配合國發會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在能源轉型上的規畫目標。他說風光兩大能源是重點,但政府會有階段性目標去做。因需穩定供電,還是要部分火力發電機組,這會去發展如燃氣機組加CCS(碳捕捉與封存)、氫能等。太陽光電發展上,蔡政府先前能源轉型目標是2025年裝置容量要達到20GW,昨揭露的新目標,則為從2026到2030年,每年再增加2GW,合計5年再多出10GW。離岸風電2025年目標是5.6GW,政府現正在進行第三階段區塊開發,2035年前要增加15GW。游振偉宣示,經濟部設定在2035年前,完成浮動式離岸風電的示範機組。現行固定式風機配合基座僅能最遠到離岸50公尺水深,浮動式則可前進到200公尺深,等於可建置海域面積更廣,發展出更多離岸風電。
sonadora wrote:顯現出來?進度落後2025的目標都確定達不到了你是在顯現什麼?還想扯到2030去? 國民黨馬英九執政8年完成甚麼? 高級教練機還是潛艦國造? 太陽能還是風力發電? 只有規劃8年連個影子或蒼蠅都沒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