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 輕軌 165億元,台中 BRT 20億元,不知那一條坐的人比較多?

伯爵紅茶 wrote:
大眾運輸越早做,成本...(恕刪)


你放心, 再怎麼燒也比高捷燒掉的利息低很多很多...

還是說, 台中BRT燒掉的是錢, 高捷燒掉的利息不是錢?

不然怎麼常常聽到這種論調? 比較基準完全不一樣.
伯爵紅茶 wrote:
大眾運輸越早做,成本會比較低。
這三年已經丟了50億,如果再丟3-5年,也大概要100億。
如成功還是要蓋LRT還是MRT或者繼續燒錢用BRT。
目前台中這個BRT只能算半套。後面繼續燒錢.
我的看法蓋了BRT至少要10年。所以這10年要燒掉多少錢。
因為目前就是燒錢換使用量。
如何燒得漂亮 花錢有效果,不要變成財務負擔.
軌道運輸的優勢就是操作成本低,缺點:回收時間很長、興建成本高。
非軌道系統的、非電力運輸的、興建時間短、但運作成本高。
運輸品質一般都是軌道系統比較有優勢。
目前的系統不可能只用3-5年就拆了。大概就是這樣用下去


完全胡扯...

明明就有高雄這個特級失敗的例子給你參考了...

你大眾運輸人口沒拉上來,後果就像高雄,花了上千億蓋MRT 結果就是大虧特虧...

然後還要用台中的補貼方式 1年花好幾億去改善和培養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這樣先蓋了有比較好?

根本虧大了...

你還以為蓋了就有人搭? 看看高雄再來說嘴...
石梯有夢 wrote:
反觀那個幾百億的mrt
市民不喜歡用,路上的車子也沒比較少....


不用錢最好用!
高捷剛開幕不用錢! 人最多

高捷我也不常用,因全家出門的價格高,相對自己開車還貴。
高捷虧錢也是中鋼虧,BOT虧損是經營公司的問題。
映象中臺北捷運的票價比高雄便宜。


幾百億的MRT台中不就正在蓋 !

小沙皮 wrote:
BRT燒掉的是錢, 高捷燒掉的利息不是錢?



單單看沒有BRT之前兩年就燒了30億,10年不用百億嗎?

都是錢,但是誰的錢?BOT是誰的錢?
臺北、台中、高雄都是大眾運輸都是補助,但是補助品質為何?每一個人是多少錢?
以後可以不用補助嗎?

捷運有一個會計制度就是設備折舊提列損失、政府收回年限的問題。
BRT 一樣也有台中分為業者補助與BRT公辦公營兩個模式。


oldchang1205 wrote:
你大眾運輸人口沒拉上來,後果就像高雄,花了上千億蓋MRT 結果就是大虧特虧


全世界絕大多數大眾捷運都是虧,依照一樣的會計模式來說都是虧損。
雖然今年高捷號稱首度盈餘-但是還是政府補助.

只是差異補多少錢?



那台中捷運綠線 花兩千萬搞一個模型? 花513億 要蓋16.7公里

這樣不就很好笑,
你打臉台中市政府了.



高架捷運化台中捷運紅線 也是372億.

這樣台中現在是免費8KM與BRT快捷線一年免錢.
等台中捷運MRT出來如果也免費8KM政策
這樣不會虧更大?

過3-4年後這兩條線蓋好加上公車與BRT系統燒掉的錢剛好就是1千億。
加上免費8KM繼續花下去不就是燒錢。

台中的好處就是這些捷運都不是BOT模式,所以到時候會計模式就會像臺北一樣。
表面上賺錢,實際上都是全民買單。

伯爵紅茶 wrote:
這三年已經丟了50億,如果再丟3-5年,也大概要100億。
如成功還是要蓋LRT還是MRT或者繼續燒錢用BRT。

目前台中這個BRT只能算半套。後面繼續燒錢.
我的看法蓋了BRT至少要10年。所以這10年要燒掉多少錢。
因為目前就是燒錢換使用量。

如何燒得漂亮 花錢有效果,不要變成財務負擔.

軌道運輸的優勢就是操作成本低,缺點:回收時間很長、興建成本高。
非軌道系統的、非電力運輸的、興建時間短、但運作成本高。

運輸品質一般都是軌道系統比較有優勢。

目前的系統不可能只用3-5年就拆了。大概就是這樣用下去(恕刪)



如何燒得漂亮 花錢有效果,不要變成財務負擔.


高雄市政府這CF最有效果也花的最漂亮,各大電視台強打到一個極致

真的很羨慕高雄市民~

伯爵紅茶 wrote:
全世界絕大多數大眾捷運都是虧,依照一樣的會計模式來說都是虧損。

就是這種話,之前才會有一堆網軍在笑說北捷還不是跟高捷一樣都賠錢,
北捷本業,也就是賣車票是虧,但是加上廣告跟其他收入是賺的,
難道你開公司做生意11月虧了100萬同時買股票賺了200萬,你還是認為11月整體是賠嗎?

話說我怎麼不知道有哪家公司的會計模式可以不用計營業外收入的...
可能是我剛開始學初會而已還沒看到,也許你可以指導我一下?
高雄市捷運最大的問題在於 工作機會 廠商的投資意願
過去高雄捷運在剛開始預估運量的時候 當時候的就業環境跟廠商的狀況良好
而且工業區林立 高雄港的或運量也蓬勃發展
但曾幾何時
首長把廠商視為敵人 把經濟發展視為環境污染的元兇
在我的印象中 高雄一直都認為自己要做產業升級 而作產業升級的手段
卻是讓原本帶動高雄發展的產業 形塑成最大惡亟的財團

漸漸的南部的就業機會開始減少
廠商漸漸也沒了商機
好的工作很多都跑去中北部
高雄的工作機會變少了 薪資也跟中北部漸漸不能比了
高雄也向中央爭取設立自由貿易港區,也設立了,但是當一遇到政治問題,卻跳出來反對。

回到捷運的狀況
當一個高雄捷運預估的應該要比照台北那樣的經濟高度發展 產業蓬勃發展
結果?還記得台北跟高雄是當時候惟二的直轄市,而現在 高雄竟然以自己的建設超越台中(我存疑)為傲,
而無視台中已經追上高雄,高雄甚至早已落後新北、桃園了......

一個好的公共建設 沒人使用 只是淪為好看的拖油品
市政府每年都要為此龐大的藝術品負擔多少經費?如果不要一開始就做捷運 而是以輕軌 甚至其他運輸系統建置惟先的話,高雄市這些錢可以拿來做很多重要的建設。

以台中市來說
BRT除了剛開始被罵的莫名其妙以外,現在她卻是對台中市政府的財政是正向的,之後接下來的輕軌捷運,也是應該是賺錢的,因為市政府已經培養起市民搭乘的習慣,並且舖設路徑的也是大眾常使用的規劃。當台中蓋了一個不是必須像高雄一樣需要一直燒錢的捷運,而是賺錢的捷運,也許外貿沒有像高雄這麼好看,表面上也沒有像高雄捷運這麼漂亮,但他卻是一個很實在的建設。

市長的心態確實是足以影響一個城市的發展。
冰凝夜 wrote:
北捷本業,也就是賣車票是虧,但是加上廣告跟其他收入是賺的,


http://news.tvbs.com.tw/entry/513377

你說這個,
北捷本來就是靠政府蓋、北捷本身支出維護費、人事運作等費用。
高捷那個列入折舊攤提
2013免除營運折舊等每年攤提20億元 那個虧損就少了。
高雄捷運人少 收費也不見調整、那就是BOT的問題。
BOT公司如果有意讓市政府買回高捷,其實他們在經營動作很多。
那個不在討輪範圍中。

高雄運能在1999的規劃已經就是定案,
所以設計6-8節車廂車站變成只有4節車廂運作,就是受到台灣產業轉型導致。

冰凝夜 wrote:
北捷本業


北捷現在連停車場都能賺,停車場是北捷的土地嗎?還是市政府給北捷?

高捷是BOT目前是無法改變的.市政府要圖利BOT廠商?

誰定案當年要設計搞高運量系統? 誰要BOT?

台北現在BOT很多。不久問題也將爆出來

拿鐵加糖 wrote:
以台中市來說
BRT除了剛開始被罵的莫名其妙以外,現在她卻是對台中市政府的財政是正向的,之後接下來的輕軌捷運,也是應該是賺錢的,因為市政府已經培養起市民搭乘的習慣,並且舖設路徑的也是大眾常使用的規劃。當台中蓋了一個不是必須像高雄一樣需要一直燒錢的捷運,而是賺錢的捷運,也許外貿沒有像高雄這麼好看,表面上也沒有像高雄捷運這麼漂亮,但他卻是一個很實在的建設。


噗,一個原本好的BRT政策,被台中市政府因為選舉考量給做爛了,車道規劃配置錯誤,增加原有車流擾動,裁減原有公車班次,增加轉乘,班次卻又不準時,號誌優先也跳票,常常一次來個兩三台,還說被罵得莫名其妙?真是笑掉大牙了!

台中市補助八公里免費,一年燒掉20億,BRT現在一年免費,取消78%原本公車的路線,企圖增加轉乘人次,結果九月一開學運量還降低!



嗯,接下來護航者一定會說有人逃票,統計數字比實際搭乘人次少!
結果是刷卡機八月中才啟用,但是BRT七月底一開始營運就有運量數據了。
ansonhsu wrote:
車道規劃配置錯誤,增加原有車流擾動

看得不太明白,可否說明詳細點?

ansonhsu wrote:
班次卻又不準時,號誌優先也跳票,常常一次來個兩三台

號誌優先僅5~10秒大概就是班次不準時的原因了,個人認為在不影響與台灣大道成垂直向的道路的車流情形下不可能做到一路全綠燈(還沒去靜宜跟火車站觀察過,不確定發車是否準時)

ansonhsu wrote:
BRT現在一年免費,取消78%原本公車的路線,企圖增加轉乘人次,結果九月一開學運量還降低

這點我覺得是嘗鮮的運量蜜月期過了(平常不搭大眾運輸工具的也會去試搭),而9月運量回歸正常罷了
(高捷也有類似情形)
伯爵紅茶 wrote:
單單看沒有BRT之前兩年就燒了30億,10年不用百億嗎?
都是錢,但是誰的錢?BOT是誰的錢?
臺北、台中、高雄都是大眾運輸都是補助,但是補助品質為何?每一個人是多少錢?
以後可以不用補助嗎?


我有跟你討論大眾運輸一定要賺錢才行嗎?
我有跟你討論大眾運輸一定不可以要補助嗎?

一個城市要發展大眾運輸系統, 著眼點不是賺錢與否, 而是是否可以活絡交通, 紓解塞車, 減少汙染, 方便所有的用路人; 大眾運輸系統路網愈健全, 就越多人願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 就越能紓解塞車, 減少汙染, 進而改善塞車情形, 賺錢與否根本不是重點!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做一點補貼也是應該, 畢竟花錢做補貼如果可以減少私人運具的數量, 就可以減少國家整體能源消耗, 改善整體空氣品質, 總的來算還是賺的, 這種道理不需要你來教我, 好嗎?

我跟你討論的, 是你一直念念不忘的"燒錢", 作BRT要補助, 一直燒錢!
前面已經說了, 不管做BRT, LRT還是MRT, 補助都免不了, 最重要的是"路網愈健全就越多人願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 高捷就是失敗在此, 以致補助花了, 還要繳一堆利息, 光是利息就足夠台中作補助了.

如果補助可以建構健全的路網和培養足夠的乘車人數, 這個補助就值得! 畢竟花錢做補貼如果可以減少私人運具的數量, 就可以減少國家整體能源消耗, 改善整體空氣品質, 總的來算還是賺的! 而高捷最大的問題也是在此, 如果高捷的路網夠健全和有足夠的乘車人數, 這個補助就值得! 否則就是浪費, 失敗!

一直執著於"補助是浪費"不會讓台北, 台中與高雄變得更美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