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E圖書館的館員,非常懂得保護自己

講一個笑話,民調高達87%...
但是被換掉。
Macquarie150 wrote:
誰規定博士論文就應該大大方方公開給大家引用?...(恕刪)

別來秀下限~
博士論文公開和引用要分開講. 公開論文讓大家檢視有沒有
涉嫌抄襲,見解夠不夠獨到. 引用論文是作者的榮譽.博士論文
東藏西藏龜龜縮縮~肯定有故事.
turtlins wrote:
其他的83-84學年...怎麼還沒數位化?...(恕刪)


網路電子數位化是最近20幾年才有的玩藝兒,網際網路之前的學術網路(gopher/usenet 之類)頻寬不足以支持全圖像,要找數位典藏要去圖書館找光碟櫃檢索系統,更早一點就是微縮膠卷。

館藏數位化通常是年代由近到遠,有人引用優先,以蔡博士的消失數十年博士論文來看,引用者應該接近於0,你覺得誰會去優先數位化?

我真的很好奇,蔡英文論文題目以當年來看確實新穎具開創性,且讓她兩年就拿到1.5個博士學位,應該引用者甚眾才對,為何查不到蛛絲馬跡?我當年GA的教授是第三世界外債權威,幫他整理校對新論文時常見他老兄喜歡引用自己的論文。如果認為自己的研究獨步學界,那總會引用自己吧。
turtlins wrote:
83-84學年畢業生被認可的論文也過了35年,圖書館也收到35年,怎麼還沒數位化
...(恕刪)

蔡沒有交論文
有沒有數位化跟蔡無關
jeel54321 wrote:
但這 104 份都找的到實體論文啊!蔡英文說她的論文給圖書館遺失了!但英國三家圖書館都沒她論文的登錄資料。


其實你可以回頭看看林環牆教授的調查報告第28頁,倫敦大學的Data Protection and Information Compliance Manager回給林教授的電子郵件裡有這麼一段:

In regards to whether the Institute of Advanced Legal Studies received a copy, the University does not have any formal acquisitions for these from the 1980s though correspondence records indicate a copy was sent from
SHL to IALS at some point in the past
. However this copy cannot now be located in the IALS library.

這段話當然是曖昧不明,而且之後這位主管也不再繼續說明那個at some point到底是什麼時候,但林教授據此便斷論這位主管說謊,我覺得就有點太過了。

既然這位負責資料保管的主管有這個說法,就應該繼續向LSE校方索閱這些correspondence records,而不是就此片面下結論,畢竟這涉及別人的名節,包括指控LSE主管說謊,應該慎重。

總之,至少LSE校方有一個說法:沒有正式的論文收存紀錄,但有通信紀錄顯示SHL曾經送出一份論文給IALS圖書館。

如果彭文正倫敦團計劃不變,應該把索取這些通信紀錄列為任務之一。
turtlins wrote:
其他的83-84學年...(恕刪)


你說的也是有你的道理,數位化與否其實不是重點。連紙本論文的借出、閱覽、複印、引用,都要設下重重限制,實在是前所未聞、古今罕有。

你也許沒有寫過論文,但是你可以到任何一所大學的圖書館,憑身份證件、辦好臨時入館,絕對可以讓你任意閱覽、複印該校的博碩士論文。多數論文是開架陳列,少數年代久遠的會收藏在單獨的收藏室(台大總圖即是),但是閱覽絕無任何限制。
Macquarie150 wrote:
人家想保有隱私不可以嗎?

誰規定博士論文就應該大大方方公開給大家引用?

.......................................

隱私權是這樣用的喔?
呵呵
BigMac4Diet wrote:
館藏數位化通常是年代由近到遠,有人引用優先,以蔡博士的消失數十年博士論文來看,引用者應該接近於0,你覺得誰會去優先數位化?


我再附一次論文網的網址:http://etheses.lse.ac.uk/view/year/

從紀錄上看,1990年開始的論文確實都大量電子化,但之前的論文開始補行電子化的,最早可遠至1905年,84年之前有39個年度也已經開始電子化。總計從1905年到1989年當中有45年度開始電子化,每個年度都有至少1份、至多7份、大多為1到4份。

從這樣的數據紀錄看起來,我覺得如您所言,LSE圖書館是先把1990年起的論文盡快電子化,或是因為90年開始的論文一開始就有電子檔或繳交當時就已經進行過電子化了。

90年之前的則齊頭式進行,而不是以優先從89年開始、然後逐年往回推動的方式。所以,84年論文並沒有特別優先,即使同為84年論文,也沒理由優先電子化蔡的論文。因為或許如你所言,有人引用優先,而且你認為蔡的論文引用者應該接近於0,那她的論文要電子化恐怕也是排在後面吧。
ohmoto_tw wrote:
你說的也是有你的道理...(恕刪)


我也覺得你們說的也都有些道理,只是並不是唯一的必然結論,這中間存在其他許多可能的狀況,就這樣作出片面結論,我是覺得太過武斷了。

我也碰過目錄上明明有、系統也顯示並未出借,卻偏偏找不到,館員也找不到,然後過了一陣子,系統紀錄就改為「不知去向」。

我們這邊的圖書館會,難道LSE就一定不會嗎?
turtlins wrote:
我也覺得你們說的也都...(恕刪)


太武斷?

偏偏就出現在台灣人的總統身上,台灣人民的總統,不值得用最嚴格標準檢視嗎?
哪裡武斷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