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comboy wrote:
教育的目地是讓人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方向
如果做不到,這種教育就非現代化的教育
只有利用考試分級的制度,能培育的都是螺絲釘
台灣公立的普高佔多數,因為很多人喜歡讓自己的子女就讀高中,但他們忘了現在是專業導向的時代,所以才會產生普大畢業的碩博士流浪教師高達6萬多人,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成立高職的費用太高,高中相對便宜而且可以消化那些流浪教師問題,所以是惡性循環的結果,造成流浪教師不斷增加中.

教育的目地是讓人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方向
這一句說的很對,現在是專業導向的時代,學專門的東西都要投資器材,
普通高中不像技職學校需要購置大量器材,所以只能學到基礎的學問,
萬一上大學後和所讀的科系銜接不上,知識無用武之地時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jly wrote:
引言 2015-01-04 13:00 by jly
您解釋的這『家長觀念』很完整 !
『家長觀念』是承襲自民族性 國家制度 及社會文化 ,
如果不能了解這個架構 , 動不動就喊出要改『家長觀念』,
我想只有"白癡"二字可以來形容了 !


所以我很白癡的以為家長漸漸改變想法或許教育會有不一樣的改變
但從我們的民族性看來是不可能的
只好繼續欣賞教改連續劇
讓我們慢慢的看下去....

emeraldlin wrote:
所以我很白癡的以為家...(恕刪)


啊哈,【白X】二字似乎不夠河蟹,咱們還是多..呵呵呵吧


教育這個問題大家都比較關心,關心則亂,都是正常的
不過我相信只要大家能誠懇面對自己,真理會越辯越明的

PSIR wrote:
教育的目地是讓人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方向


完全正確,但是,多少人大學畢業就找到人生方向了?
我自己就是啊!我的兒女也都是啊!
嬉皮那個整個世代都是這樣啊!!!


PSIR wrote:
萬一上大學後和所讀的科系銜接不上,知識無用武之地時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本人大學讀理科,赴美研究所讀工科,關係不大(一堆理科的必修,工科不需要)
最後真正找到事業方向,也是就業之後才篤定的(學校攻硬體,事業發達在軟體)
真正最後有用武之地的知識,是邊學邊做得來的(CIS的東西,本來就要隨時進修)
那些過去學到但是事業上不需要的雜七雜八的東西,好像也沒變成負擔
起碼在上網寫字、喝酒聊天、溜鬚拍馬、泡妞哄老婆的時候,都能用到
哈哈哈

我很難理解 “知識無用武之地時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的邏輯是什麼???
難道說自以為滿腹經綸而鬱鬱不得志的,就會去丟鞋抗議性騷擾嗎???
那個應該是家教和個人性格或精神的問題吧,教改再成功也預防不了吧???

在下認為,教改很重要,但是也可以說它無所謂
三十而立,大部分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
一個社會,有80%的人能安居立業,就可以照顧另外20%
只要大家平心靜氣不胡鬧,安和樂利的社會,其實一點也不遙遠

以上敝人拙見















落魄江湖載酒行,筆箸鍵盤掌中輕。 卅年一覺美州夢,浪得網海薄倖名。
怒濤爆裂 wrote:
1.基礎教育應是獲得在本國生活基本的知識 所以跟教育程度最高無關吧~
2.如果台灣有此國力財力 倒不如把此3年向下為幼兒托育(教育?)
3.另外 捷克的美眉~ 願聞其詳~


1. 同意!只是人家把“基本”定的比較高、比較寬一點

2. 同意!或者給個補貼quota, 隨便家長決定什麼時候用這個補貼

3. 啊,這個"其詳"可能不適合在此討論,免得被認定是違建,拆掉咯,呵呵

稍微說個歷史地理因素好了

捷克的地理位置在歐洲中部,四通八達,是個很富裕的地方
因此,這裡的民族組成也很複雜,歐亞各方面什麼人種都有
蒙古帝國當年殺到這裡駐留了一陣子,也帶來了各地擄掠來的奴隸
所以,帶來很多新的DNA,OOXXOOXX,各種混血都有
去捷克,坐捷運逛街,眼睛肌肉不夠強的可能會脫窗..

先這樣.
落魄江湖載酒行,筆箸鍵盤掌中輕。 卅年一覺美州夢,浪得網海薄倖名。
cotyz1011 wrote:
啊哈,【白X】二字似...(恕刪)


"知識無用武之地時就會造成社會問題。"

他所指的問題,只是陳述我說的下面問題罷了,也就是惡性循環問題
------------------------------------

教育的目地是讓人找到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方向
如果做不到,這種教育就非現代化的教育
只有利用考試分級的制度,能培育的都是螺絲釘
台灣公立的普高佔多數,因為很多人喜歡讓自己的子女就讀高中,但他們忘了現在是專業導向的時代,所以才會產生普大畢業的碩博士流浪教師高達6萬多人,而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成立高職的費用太高,高中相對便宜而且可以消化那些流浪教師問題,所以是惡性循環的結果,造成流浪教師不斷增加中.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2elte.html

耶魯大學博士薛湧對福利社會的辯護


這裡有些朋友鼓吹技職教育、製造業等等,凡是希望自己國家成為類似於德國日本等製造業強國的人,應該看看上述文章。


要成為製造業強國,首先是搞好技術教育。但是,如何說服一個家長在他的兒女只有15、6歲的時候就投入練習技術產業是個難題。而上文部分回答了這個問題。


當然,福利社會確實有養懶人的嫌疑。我贊成福利的水準與教育強度成正比,如果要發豐厚的福利,那就應該把求學的學生折磨得很厲害,讓能力強化。法國人勞動時間短、福利好,但是人家每小時創造的GDP很高,這就是教育的力量。

個人覺得,將精英和大眾隔離是未來的趨勢。就算是鼓勵技職的歐陸國家也一樣。專精的技職人員會被納入精英同盟。剩餘的人口則要被隔離,不然至少是和平地自然消亡。

就像布熱津斯基說的那樣,全球化的結果是20%的人受益,80%的人註定要被邊緣化。關鍵是如何讓那80%的人安分守己,不去危害那20%的人的安全與穩定。或許科技會幫得上忙。
一整層樓看下來,怎麼那麼多表裡不一的發言呢?

三腳阿喵 wrote:
小孩只想要升學經鬆就...(恕刪)


國立學校就那些蘿蔔坑,剩下的也就私校了。

或許資質普通家境普通的人,是利多。

不過資質稍好,家境教差的人,或許就被擠去私校了。

然後家庭負擔更大,情況就更糟糕了一些...

搞多元不是不好,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國立學校有這類家境困苦的質優學生的保留名額?

如果有,希望可以嚴格審查,別讓一些無恥的人給利用了。

新米少尉 wrote:
國立學校就那些蘿蔔坑...(恕刪)
搞多元不是不好,只是不知道有沒有國立學校有這類家境困苦的質優學生的保留名額?


多元入學=多錢入學+拚爹(媽)入學。
教改項目繁雜, 而紛爭不斷常搏新聞版面的也只剩公立明星學校的入學方式...去年的高中入學在10月前全國已大致底定只剩北北區一些家長的訴求....所以,個人認為【教改最大的失敗來自主事者無法疏導權貴家長的觀念】


emeraldlin wrote:
教改最大的失敗來自家...(恕刪)


權貴的私立明星學校外部生就考得兇

有小學入學就要考的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