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雜誌:為何中國出得了劉慈欣,台灣卻出不了半個科幻作家?

邪惡小多 wrote:
個人認為張大春比高行健還要讓我推崇,
張系國的著作其實完全不比劉慈欣差。...(恕刪)


會寫書不代表寫得好,
張系國的書我小時候讀過,
有點索然無味,
不如倪匡腦洞大有趣,
所以後面就沒看他的書。
你說的這兩個基本都是會寫但不吸引人。
就以姜峯楠來說,
你真寫得好,
還是會吸引人去看。
像是席娟寫的言情小說,
我在國中看得,
當時就覺得席娟筆觸好,
同時間看的左晴雯就差些,
所以席娟紅到大陸去,
而左晴雯沒有,
跟小不小眾沒關係,

Lei123 wrote:
不難,
瞎掰而已,
但是沒有市場,掰出來也沒人愛。...


能吹的..都去選舉了
沒人寫書......
rogerslee wrote:
這樣綠營會認為他是台灣人?

若是論及台灣也有不少科幻作家時,
就會認為他是台灣人......

邪惡小多 wrote:
其實台灣寫書的人也不少,是看書的人太少,市場又小。

每年出版的書可一點都不少,
一些翻譯小說再版了好幾回,
市場的確小,但是絕對足以撐起一本書的出版,
更何況,還有對岸幾億中文人口的市場.......

Schindler wrote:
論硬底子、真功夫,上面這兩位肯定都不輸劉慈欣,
只不過台灣人口太少,看科幻小說的人太少了,聲量跟人家差太多了

好的小說無國界,
更何況兩岸同用中文......

CUFOX wrote:
如果把海角七號在台灣的5.3億票房放大60倍

海角七號只能算是小品,蜀中無大將,
若有夠大的票房市場,觀眾能選擇的電影一定變多,
到時海角七號能受到多少比例的觀眾注意還是個問題........

Arcus0827 wrote:
其次,寫這類科幻小說,起碼得有一定天文及物理的基礎!

科幻小說的情節頂多就是科普等級,
星際大戰如果算是科幻電影,
編劇對於歷史和政治一定懂得比科學多.......

Schindler wrote:
同意啊!

台灣人口太少,市場太小,就算有好作品,也不會有人吹捧
隨便舉兩個科幻小說作家:
張系國,台大電機系畢,Berkeley博士,現為Pittsburgh大學的資訊科學(computer science)教授,作品"棋王"(非科幻小說)曾被拍成電影
葉李華,台大電機系畢,Berkeley理論物理博士,曾任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主任,現為自由作家,並任教於台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清華大學與政治大學

論硬底子、真功夫,上面這兩位肯定都不輸劉慈欣,
只不過台灣人口太少,看科幻小說的人太少了,聲量跟人家差太多了...(恕刪)


劉慈欣 國外紅是因為有人翻譯成英文版, 然後拿到雨果獎, 所以翻得好也很重要...

台灣不是很多號稱英文"專家"嗎? 像那個口譯哥, 可以叫他把上述兩位的東西翻譯出去試試看啊?...

7rabbit7 wrote:
海角七號也就台灣跟風作品

那年頭久久沒像樣的國片,
才成就了海角七號......
opposky35 wrote:
這是為什麼?票房鉅...(恕刪)
改編自劉慈欣原著的《流浪地球》....盜版自50,60年前日本漫畫原子小金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