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遠—邊講經說法,一邊為《涅槃經》精心註疏。歷經數年,《涅槃經疏》終於完成。
為了證明自己註疏準確可靠,他決定求上天驗證。吉日,慧遠捧書持筆沿山徑而上, 當他來到這塊兀立山腰的石壁前時,決定在此告天,於是攀上石頂,將門筆對天奉上,跪拜焚香,仰天高呼:“吾注涅槃經現已功畢,若疏義契理,筆當駐於空矣。”然後擲筆蒼天,此筆果真在空中停留。
慧遠擲筆 , 表示 《涅槃經疏》已經疏通闡釋文義 , 契合徹底究竟義理 , 不必再多加筆墨更改, 不需要那隻筆了!
擲筆 只是放下"筆墨" 之義, 表示對於死者一生功德圓滿 , 已經不必再多述之於文字了 !
難道 慧遠擲筆, 也是代表對蒼天何種不滿嗎 ?
這是對於中華文化完全不了解, 才會做出負面解釋
投筆從戎 有不好的意思嗎 ?
班超投笔 , 有不好的意思嗎 ?
只有在五胡滿蒙的侵略文化當中, 才是負面解釋
《晉書‧苻堅載記》:前秦出兵伐晋 ,「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
金完顏亮才是輕視南宋, 投鞭渡江 ,立馬吳山第一峰
擲筆 要如何解釋為 輕視 ????? 完全不通
jimmywu97 wrote:
很會掰,只是用錯對象了,這也和事後的幾種解釋不太合
擲筆長嘆是常用成語,能這樣解只能說中國文化非區區"台文"可比,是你的意思吧?大笑大笑大笑,小事一樁又狗尾續貂
...(恕刪)
這樣說只是顯示了誤解, 不知道"擲筆"的含義
唐 姚合《送任畹評事赴沂海》
擲筆不作尉,戎衣從嫖姚。嚴冬入都門,僕馬氣益豪。
宋 釋原妙 《颂古三十一首》
自小丹青畫不成,年來始覺藝方精。等閒擲筆成龍去,換卻時人眼裡睛。
宋 邵雍 《首尾吟》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擲筆時。事體順時為物理,人情安處是天機。
唐·李羣玉《洞庭驛樓雪夜宴集,奉贈前湘州張員外》
擲筆落郢曲,巴人不能酬。
"擲筆" 那一點是對死者不敬 ? 在漢文當中, 根本沒有這種意思! 不知要如何引申解釋為"負面"?
歷代高憎, 擲筆示寂 ,擲筆而逝, 擲筆跌坐而化, 比比皆是....
台灣是繼承自 古中原 唐宋以來的文化 , "擲筆" 是 放下執著 收獲自在
台語 是語言上的活化石, 是 《河洛話》 , 是古中原 河南 洛水一帶的人所講的話, 有數千年的歷史
鍋子稱為 鼎 ,開水叫滾水,天亮叫天光,天晴叫好天,槍叫銃,牌子叫字號,廚房叫灶下,地方叫所在,沒有叫「嘸(毋)」,太陽叫日頭,跳蚤叫虼蚤,下雨叫落雨lo̍h-hōo ......
這是由唐朝傳下來,本來就這樣唸
讀音查一下韻書的"反切"就會知道 , 台語和河洛話/閩南語 發音相同
台灣人和新加坡人分開已經數百年了, 但語言完全相通, 卻和滿韃語完全不通
因為被北方民族入侵, 古中原已經亡國多次! 現在住在河南洛水的人 ,已經不會說這種話了!
《金縷衣》 杜秋娘.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用並非中原古語的北京話來唸唐詩, 完全不押韻
《金縷衣》用台語(閩南語/河洛語),客語來唸, 就完全押韻了
河洛話 來唸
<長相思> 唐 馮延己
紅滿枝, 綠滿枝。宿雨慶慶睡起遲, 閒庭花影移。
憶歸期, 數歸期。夢見雖多相見稀 ,相逢知幾時。
閩南語/台語/河洛話 是唐音 『一』韻押到底, 一字不漏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才調請用台語唸才知其文義)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法國殖民非洲, 明明是個黑人小孩,卻被教育說:「Nos ancêtres, les Gaulois... (我們的祖先高盧人)???
台語的古字很多, 沒被借去用, 不是不存在
詍(se)台語說「詍詍念」,有多話之意,《說文》:『多言也。』嘮叨。
湓phûn《通雅》:『湓溢,滿起也。』。 台語說 : 沝湓出來也
喫,吃的意思。
嫫,醜之意,引申有「壞」的意思。
嶠 ,山路 落嶠 (下坡)
鬯 ,茂盛 伊也頭毛絕鬯也
籋 ,《說文》:籋,箝也。 別儂也桌頂,籋肉食大家
南宋‧朱熹【居仁謂伊川顢頇語,是親見與病叟書中說。】
就是台語 伊頇顢讀冊 的"頇顢"之倒置詞
讀冊,古意, 暝 , 有身 ,參詳, 請裁,交關, 斟酌看, 眠床,鼎, 慳錢, 慳腸餒肚, 泅沝, 家火, 頭路, 抭沝, 詨嘐, 鼻芳,條直,寎憚.........
貢夠你目,髭鬚 好撲絞
這些都不是來自 五胡, 滿蒙, 馬克思列寧這些北方侵略文化 ,是侵略文化才會誤解 "擲筆"原本 放下執著 收獲自在 的原意 。
sun911 wrote:
台語是閩南語加日語,是日治下的產物,哪來數千年歷史?
機車台語叫"歐都賣",閩南語叫"機掐"
麵包台語叫"胖",閩南語叫"米包"
要說是語言上的活化石,那指的也是閩南語
基本上南方語相較北方語封閉,故保留很多古音
你說的那些詩詞,用廣東話,客語念一樣是押韻
"機掐"是直接唸中文字的發音,"米包"也是,
是宋楚瑜當新聞局長時推廣國語的成果,
因為說台語要罰錢掛狗牌,
所以台語漸漸少說,
加上父母忙賺錢,少和小孩聊天溝通(阿公阿嬤不會講中文),
於是,看著中文直接唸就成了"機掐"和"米包"了,
之前都直接叫這兩樣東西"歐都賣"和"胖"!
------------
現在電視8點檔的台詞和台語新聞也都變成照自唸的台語,
已經失去從前的音韻和字詞了!!
fbi0072653 wrote:
影片中的擲筆動作,是小時候家鄉的習俗,喪禮上簽名後擲筆
喪禮上簽名後擲筆的習俗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