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nie wrote:
飛安零容忍?華航機師酒測議題成爭議
陳俊宏 2018-08-10 07:30
桃園市機師工會中的長榮、華航機師釀罷工,不僅勞資爭議引發熱議,過去華航與機師工會的酒測議題也浮上檯面。華航機師提出的24 項訴求中,其中2項來自去年雙方爭論不休的酒測議題,包括「明訂酒測驗血辦法與懲處規定」及延伸而來的「人評會解雇否決權」。
工會理事長酒測4次未過 新仇舊恨釀罷工
本次爭議源自於2017年7月,華航一名傅姓機師因執勤前進行兩次快篩酒測、兩次精準酒測器,共四次酒測均未通過,華航立即讓該名機師停飛並解僱。不過敏感的是,遭解職的機師是機師工會代理理事長,雙方各持己見,工會力挺喝酒遭解僱機師,華航則重申酒駕零容忍,成為本次機師罷工爭議的背景脈絡。
.(恕刪)
如果這則報導是真的話
真的是拿旅客安全當兒戲!
evo666 wrote:
依據民航局相關規定...(恕刪)
您辛苦了
……………………
影/機師工會怒批華航胡扯「對酒測讓步」 現場一機師疑過勞昏倒
2019-02-08 09:23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吳姿賢╱即時報導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今天清晨6時無預警展開罷工,包含松山機場、桃園機場、高雄機場出發的航班執行罷工,工會24小時在3機場收取會員「檢定證」,華航今天取消20航班,預估將影響上千名旅客行程,機師工會強調,機師值勤若沒有檢定證是違法的,工會截至今上午已收到100份檢定證。針對華航上午記者會,工會怒批「胡說八道」,強調從2月1日至今情勢急轉直下,就是因為華航直到昨天,交通部、桃園市勞動局要求華航提出解決對策,華航不僅沒有任何讓步還胡扯機師要求對酒測讓步,成為凌晨宣布罷工的關鍵原因。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常務理事陳蓓蓓、上午9時在松山機場出面說明,記者會中一度有剛執勤結束的機師疑似因過度疲勞昏倒。李信燕表示,今天清晨報到的航班,配合工會進行罷工活動,目前已陸續收到檢定證,若今天值勤沒有檢定證是違法的,因此工會已經收到超過100份檢定證,華航官網也有相關航班取消,未來會持續收取檢定證,呼籲工會會員勇敢站出來,告訴主管「支持工會罷工」。
機師工會記者會有機師昏倒,華航表示,該名機師7日個人休息日、8日並無排班,沒有上班,並非剛執勤完。
工會重申五大訴求包含「改善疲勞航班,要求長程航班8小時以上3人派遣,12小時以上4人派遣」、「副駕駛升訓制度透明化,保障國籍機師工作權」、「禁止對工會會員(幹部)施壓、脅迫、秋後算賬,與工會達成協議之權益項目由工會專屬」、「撤換破壞勞資關係之不稱職主管」、「比照長榮航空保證第13個月全薪,納入團協、會員限定」。工會要求華航針對上述五點提出對案,工會評估後才能繼續談。
針對華航昨晚表示協商中工會仍在要求華航應對酒測條件讓步,工會研究員陳柏謙表示,今天上午華航公司資方記者會讓工會感到非常的憤怒,因為竟然華航資方至今還在胡說八道、還在指控罷工訴求與酒測有關,「這是完全非常惡劣!惡質的,我們必須予以譴責」,他指出,這次之所以在2月1日釀成情勢急轉直下,所有會員代表要求透過罷工手段要交通部、華航改善的,就是疲勞航班改善,華航口口聲聲說是「最低標準規定」。
陳柏謙強調,五項訴求從開始告訴交通部、桃園市勞動局、民航局、勞動部與各單位,「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年1月從來就沒有談到酒測」,請華航拿出會議紀錄,「什麼時間點談到酒測?」華航試圖抹黑工會,這點工會完全無法接受。
aoc987 wrote:
上法院可以對法官說...(恕刪)
為什麼只敢貼一半
敢全貼嗎
高星潢表示,今年6月,一名華航日籍機師遭驗出酒精超標,立即被停飛並解雇,該名機師並沒有為自己找藉口,寫信向華航道歉,輸了工作但贏回尊嚴;隔月,傅姓機師被驗出酒精超標,2支酒測器做4次檢測,都得到超標數值,立即被取消任務,而他第一個反應,是隔了幾個小時跑到醫院,提出另一份酒測報告抱怨酒測標準,跟公司爭執不下,華航依規定解雇。
高星潢說,這名被停飛的機師,12月28號仍要主持工會會議,並擬發起機師罷飛,力挺日前其他被懲處員工,這裡面包括酒駕停飛的機師、擅離崗位的空服員,還有其餘被公司認定失職,但公司根本還沒有決定是否懲處的員工,「我想這一次揚言罷飛,是機師對自己操守的投票」。
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昨質疑,絕對認同民航局有任何酒精反應就立刻停止任務的政策,但考量機器誤差和其他因素可能存在誤差,尤其牽涉到解僱,應以更審慎的機制處理,有更嚴謹的程序,這樣的主張卻被華航高層曲解為護短,機師工會感到訝異且痛心。
華航強調,傅姓機師7月11日飛行任務前,先被測出酒精反應,公司再測了3次,酒測值都超過0.1,立即將他停飛,傅在2小時後又自行赴醫院酒測,數值也非零,才坦承10日下午喝了2、3瓶啤酒。華航航務單位紀律委員會7月12日決議解雇該名機師,續由總公司人評會審議,當天傅姓機師也接下機師工會理事長。
華航表示,傅酒測超標事證明確,不容推諉狡賴,機師罔顧乘客安全仍不知悔改,是錯上加錯,工會也不該不論是非,導向勞資議題轉移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