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 wrote:
上個月有場演講,主講人剛好說到這個。
荷蘭人叫甘輝(甘爺),叫楊朝棟(本府或楊爺),叫鄭泰(祚爺,)叫鄭經(錦舍),叫馬信(馬爺),叫何斌(何斌官),叫楊祖(左先鋒),只是因為聽到鄭成功軍中、或中國人是這麼叫他們的。
叫鄭成功國姓爺,是因為大家叫他國姓爺,荷蘭人以為那是他的名字而已,但通常是寫「大官國姓」。
熱蘭遮城日記裡也記下鄭成功叫做本藩或本藩爺,因為鄭成功有時候這麼叫自己。
熱蘭遮城日記裡,只有這樣,從沒出現過荷蘭人認為鄭成功是明朝政府的延續這種紀錄。
2019-11-27 18:49 #70
............................................................................
是台獨的演講場吧!!!
你提到熱蘭遮城日記,應該寫成 熱蘭遮城"日誌",
日記是私人的表示
日誌是公領域的表示
打敗荷蘭後
熱蘭遮城 城堡長官 菲特列 揆一
寫下
1662年2月 1 日 熱蘭遮城日誌
棄城承諾書
共18條文
第一段就稱
鄭成功是 "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閣下"
誰說 荷蘭人不認為鄭成功是明朝政府的延續??
不信你去查!! 很諷刺喔 剛好由你來質疑我
你01的名稱 "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
不用謝了!! 少看台獨寫的台灣史,那是畸型斷代史!!!
ho520 wrote:
東寧國 跟 大明帝國 是啥關係呢?
其實就是邦交國之意
永曆帝冊封他為「延平王」,意思就是給個尊稱,承認一個邦交盟友之意
明朝也冊封 "豐臣秀吉" 為「日本王」
照中國人的邏輯,鄭成功稱為明鄭,那豐臣秀吉不就稱為 "明豐臣"
延平王 與 日本王 ,都是大明之盟邦,所以本身不是明帝國之官員
皇帝本身就是王,那哪有帝國裡面還一堆王的,皇帝尊稱王的人,當然是指外國首領
鄭成功認為大明帝國是正統,大清不是正統,這沒錯,但不是代表鄭成功是大明帝國之臣
如果鄭成功是想入籍大明,延續大明正統
不可能獨立建國為東寧國,一定是拿大明帝國自居
.........................................................
你不懂沒關係 可不要亂掰!!
東寧國1662成立時
南明永曆帝朱由榔 死於1662
也就是說,鄭成功是在永曆帝死後才建立東寧國,
這是做為君臣之義,至少表面上,懂嗎!!
所以哪來跟南明永曆帝是邦交國之說??
而你又拿日本來掰,
日本是天皇制 底下有諸侯,與中國春秋戰國時的體制類似,
豐臣秀吉本來就是地方諸侯,
永曆帝封鄭成功為朱 國姓爺,是因為鄭成功當時是明朝還能一戰的人,
護主有功,黃帝賜姓於大臣, 自古有之 ,哪有什麼邦交盟友的意思?
暈....
chinnaut wrote:
共18條文
第一段就稱
鄭成功是 "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閣下"
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就是我的ID。
我叫翻譯把我的話翻譯成荷文時,叫翻譯寫下這個名字。
對荷蘭人來說,這是一個名字,我這麼說,翻譯就這麼寫,就只有這樣。
巴達維亞城日記裡也有平南王、靖南王、安海、銅山、赤崁、宣毅前、禮武、援剿後、左虎、右虎,熱蘭遮城日誌裡也有鄭聰公、洪兵爺(洪旭),這些,包含人名、地名、官職、爵位明清都有,跟我的ID一樣,對荷蘭人來說,就是譯名而已。
跟荷蘭人承認他是明朝的人,並沒有任何關聯。
荷蘭文獻裡,基本上單方面稱他大官國姓,不是明朝大官國姓。提到鄭方寄來的文書時,則是文書裡怎麼寫荷蘭人怎麼紀錄。
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 wrote:
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就是我。
我叫翻譯把我的話翻譯成荷文時,叫翻譯寫下這個名字。
對荷蘭人來說,這是一個名字,我這麼說,翻譯就這麼寫,就只有這樣。
巴達維亞城日記裡也有平南王、靖南王、安海、銅山、赤崁、宣毅前、禮武、援剿後、左虎、右虎,熱蘭遮城日誌裡也有鄭聰公、洪兵爺(洪旭),這些,包含人名、地名、官職、爵位,跟我的ID一樣,對荷蘭人來說,就是譯名而已。
....................................................................
對嘛 就是你 你也知喔!!
荷蘭人也可叫鄭成功其他的名字阿,為何加大明招討大將軍?
直接叫國姓爺就好了 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