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又無息出沒在心底, 吞沒我在器材裡…
Espresso萃取是一門簡單卻又難以完美控制的學問.
不多說, 這篇僅針對穩定的壓力一項, 透過實作與大家分享.
一. 震動泵
優點: 便宜, 體積小
缺點: 壓力變化劇烈, 運轉噪音大

根據實驗, 震動泵運作時的壓力以約1 bar左右的震幅快速地進行. 也就是說在咖啡粉快速地被擠壓與放鬆中, 咖啡成分被暴力的萃取出來. 想像一下沾滿髒污的衣服, 是要搓揉擠壓洗的比較乾淨, 還是只用水柱沖洗比較乾淨. 毫無疑問的不斷的擠壓與放鬆會讓水更快的被吸入到咖啡粉顆粒的深層後再被擠出來, 這就把咖啡粉中的物質溶解出來了. 想起來把咖啡粉更深度的萃取似乎不是壞事, 但可惜的是根據前輩的經驗, 在這樣高變化的壓力下很多雜味也同時被萃出.
如何減低壓力變化幅度? 在電路中, 可以加入電容來減輕突波鏈波穩定電壓. 在水路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就加水桶(穩壓桶).
二. 震動泵 + 10bar穩壓桶

連接的方式不難, 1個2分三通接頭, 2根外徑4mm鐵氟龍管, 2個4mm轉2分接頭.
用上述材料把穩壓桶連接於震動泵與OPV之間. 須注意不同的咖啡機, 管徑或有差異.

接好後馬上進行測試, 一切準備就緒後按下出水鍵, 震動泵一如往昔的發出刺耳的噪音, 觀察壓力表發現壓力僅能到達5 bar左右, 上不去, 第一次實驗失敗收場. 這5 bar Espresso則做成愛心拿鐵給不知情的太座喝, 功效同愛心早餐<大加分>. 我猜做成拿鐵應該喝不太出差異吧, 呵…
為什麼只到5 bar? 難道粉太粗還是壓粉太小力, 這不可能呀......

耳邊傳來太座催促的聲音, 快把它裝回去不要把咖啡機搞壞了.
我則悠悠地回答: 不壞怎麼升級...

想了想才體會到, 穩壓桶是需要蓄壓的. 要不斷壓入清水才能到達9 bar. 這麼簡單的道理, 事前居然沒有想清楚.
三. 震動泵+穩壓桶+蓄壓至9 bar(約需要600ml水)
在咖啡機上, 運用逆洗的機制進行蓄壓. 上逆洗墊片並放水, 水無處可去, 只能進穩壓桶.
用這個方法, 震動泵將穩壓桶蓄壓至9 bar大約需要3分多鐘. 不過我這台咖啡機每一分鐘就會強制把震動泵關閉(保護機制?). 所以整個蓄壓過程要開關機三次.
成功蓄壓至9 bar後, 開始進行沖煮. 沖煮時, 震動泵依然會正常啟動, 導致水壓在9 bar附近以0.5 bar左右的震幅震盪, 實驗依然算失敗orz.
三. 震動泵+穩壓桶+蓄壓至9 bar+最後拔掉震動泵電源
繼續實驗蓄壓9 bar完成後, 將震動泵電源拔除再開始進行沖煮.

終於獲得第一次成功! 穩壓桶可以穩定釋放壓力! 自然釋放的壓力沒有任何泵浦運轉介入, 非常的穩定. 隨著水流緩慢釋放, 壓力也跟著緩緩下降. 萃取60g Espresso, 壓力大約由9 bar下降至8 bar左右. 這種模式似乎有點像拉霸機.

個人木舌, 仍能分辨萃取出的Espresso比起震動泵是有差異存在. 之前淺嚐one shot有一個苦字, 這次似乎苦味及刺激味較少, 果酸味勝出. 不過也可能只是豆子的差異, 待全部改完再找太座來進行杯測看看, 哈.
DIY最大的樂趣不在於最終結果的穩定壓力與好喝的咖啡, 而是在於過程中獲得的樂趣.
確認了穩定壓力的可能性, 改機之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