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國航跟國外航空公司薪資比較是有難度, 畢竟各公司訂的票價不同, 同時航空公司也不是只有客運這唯一的獲利途徑, 真的要說, 國內外航空業若不以"薪資絕對值"來比, 而是以"薪資分配比例"來比, 最大的差距是機務人員, 畢竟真正直接跟飛安相關的就是前艙跟機務, 而且機務簽任何一個文件都會被追溯十年, 非mission by mission. 大概華人社會比較重視服務業吧.

2. 花航的安全排名很難上升, 即便近十年沒發生過人機傷亡事件, 理由為飛安紀錄是永久追溯, 而花航早年紀錄不佳, 總不能很消極的期待別人發生事情吧...@@ 而早期多起為前艙對飛機系統不熟, 包含大園空難, 可能跟早期的人員直接接收空軍退役有關吧.....BJ4
3. 合約內的1X個月是一定會給, 而年終還有另一筆獎金, 就是資方的籌碼了......

4. 花航有過半官股... 政府應該沒有要求"真民營"公司更換高層的權力

前幾天看到新聞時蠻震撼的, 爭取權利很好, 而且讓各行各業的勞工開始抬頭^^, 但還有不同的方式, 過去DELTA的案例就蠻瀟灑的, 讓公司震撼... 同時把旅客的影響降低, 至少把旅客的損失降低嘛~~ 不過case by case, 難以評斷, 奇怪的是在新聞上說年終只有2W的員工可能服務未滿一年, 去年花航的定額獎金是5W, +考績+職工福利會補助+新年禮金1W, 應該不加所謂第13個月都可以超過2W, 還是我數學不好.....
話說有大大可以分享該工會罷工後的聲明稿嗎? 聽說從勞資糾紛變勞勞糾紛了
再認同不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