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陸薪資成長幅度不是你能想像的


ApexPredator wrote:
不知道在澳洲人眼裡,...(恕刪)


我認為80%的澳洲人不會,原因是在你有看過在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把房價炒到本地人完全買不起嘛?與其說是台灣那種『看不起』外勞,不如說是憎恨吧~(週末晚上經過酒吧,時不時就可以聽見喝醉的本地人怒罵經過的華人臉孔)
黃飄渺 wrote:
你確定在台灣工作就...(恕刪)


坦白說

以獵頭公司的角度來看

自己的努力老闆看不見

有三種可能

1.你的努力是自認的,並沒有帶來價值

2.你不懂得讓別人看到你的努力

3.換個老闆

經驗法則來看,台灣最多的是1,其次是2,這都是隨時可以取代的人力,而非人才

人力既然可以隨時取代,自然不值錢
Working Holiday的本質其實是希望透過提供名額讓外國年輕人可以在了解當地文化的同時,提供一些勞動力滿足當地的不足(或是沒有意願)的需求。年輕人透過這個制度可以在踏入社會前增廣見聞,透過旅遊中的消費讓資金回流到市場。
原意是非常好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英美等歐洲國家的大學生,在畢業前會有所謂的gap year去做WH這件事情。

相信有在澳洲WH的人,多少都會碰到香港,日本,韓國這些平均收入比台灣高的鄰國朋友。
這些朋友,以賺錢為由而WH的相信比台灣少數。(雖然他們的理由也不見得多高尚,很多其實也是想逃離壓力大的環境....)
這板會有這樣的爭論,坦白說是很悲哀的
這代表了,台灣的工作環境以及薪資結構是很低的,低到許多年輕人願意濫用WH制度去賺取比家鄉更多的收入。
我覺得,這反而是大家更需要去思考討論的地方。



ake999 wrote:
澳洲薪水年年漲吸引...(恕刪)


有時間發這種文章,不如多花點時間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ake999 wrote:
澳洲薪水年年漲吸引...(恕刪)


不要一直在說澳洲的薪水有多高了 , 不錯 , 事實上的確比台灣高很多 , 不過他們的物價也是比台灣高很多 .

不要人在台灣卻一直在說國外多好多好的 , 有本事就出去不要回來了 , 記的也不要回來用健保...
為什麼老是澳洲?

為什麼老是澳洲..澳洲...澳洲

還是澳洲




換個國家討論咩。 澳洲....



ake999 wrote:
澳洲薪水年年漲吸引...(恕刪)





成長率是還不錯啦
但是說想像不到,是太誇張了。

看一下我們最熟悉的大陸工資的曲線



澳洲還好而已
眼光放大放遠些吧
好吧我也來鄉民吧. 我是在電腦科技公司上班的. 別肉搜我, 不值得你一看.

2010 年初 辭掉台灣工作去澳洲打工度假.
2010 年末 回台灣決心要加入美商, 後來就一直美商工作到 2016.
2017 下一份工作仍是美商. 2016 中辭掉前工作, 先在日本待了半年, 現在跑來美國待.

我當初是自己一個人去澳洲, 在澳洲完全沒有朋友, 重頭開始生活的.

在澳洲第一個找到的工作是, 花農. Pay 超好, 但很快我的體力就撐不住了.
後來包了一段時間 Spring Onion, 採收蔥. 後來到 City 一家台灣人開的電腦店工作.
電腦店工作以當時匯率 30 元算, 一個月大約是 7, 8 萬台幣的薪資.

但是 City 的住宿, 我記得最便宜的大約一週是 135 澳幣左右. (一個月台幣 2.5 萬左右, 兩人一個房間)
澳洲 3G 是算流量的. 最便宜的麥當勞套餐是 240 台幣起跳.
隨便買個便當就是 300 元台幣起跳.
市區工作環境不錯, 但其實就是孤單, 不容易認識新朋友.

後來我花台幣約 12 萬買了部外觀不錯的二手車.
辭掉了市中心的電腦工作, 到草莓農場工作, 認識了超多朋友.

2010 年我也嘗試要在澳洲找 Sponsorship for Work VISA, 因此拿到一個電腦公司面試機會.
最後公司給我機票飛去雪梨面試, 但最後我沒有拿到該工作.
主要是因為當時我只有專科畢業. 所以 2010 回台灣後, 2012 我就考上研究所, 把自己學歷的問題補齊了.

2012 年我妹妹人生不順, 所以我請假帶我妹妹去澳洲打工.
WH 2 年後, 她老闆賞識她, 給她 Sponsorship & Work VISA.
所以我妹目前已經在澳洲幾乎是定居了.
結果我自己沒留下來, 反而是我妹留住了.
很有趣的狀況吧. 但你想想, 假設如果我 2010 自己沒去打工, 2012 就不會帶我妹去了, 那她現在就不會住在澳洲...........

你知道我想講的點了嗎? (人生有, 有形與無形的資產累積) (你賺的資產不一定完全是你自己花, 助益的是你的家庭)

=======================================================

我沒把這一串文章看完, 但我大概一瞥, 同意一些各方的觀點.
然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1. 我在澳洲認識的華人朋友, 確實都是基層居多. 只有少數兩三位是電腦工程師.
2. 在澳洲生活確實讓我英文變好一點點, 但那是因為我努力在唸英文. 英文自己不會自動變好.

3. 人各有志, 可以自由流動,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地點國家. 但是我不同意大家: "試著在討論怎樣做才是人生的王道".

例如: 去澳洲薪水好, 台灣怎樣怎樣低薪. 或是去澳洲的人都是眼光低, 只看錢. 或是只因為錢而過去, 就是眼光問題.
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刻板印象. 我比較希望大家是互相祝福的.

其中還提到香港的例子. 香港可是金融與電影產業為主的地方, 你的專業如果是 "台積電工程師", 那搬去香港肯定餓死.
如果你的專業是: "台灣法律系畢業", 一搬到香港你也得重新學, 不然就是餓死.

而且就我的觀察, 香港才是真正的 "APAC" 金融中心. 上聯中國大陸深圳矽谷, 下聯東南亞, 還有東北亞台灣與日本. 還很多倫敦分公司呢.
澳洲不是礦業就是金融. 如果你做到華裔金融頂尖, 那當然要往香港去啊, 你留在澳洲跟一堆西方人做金融, 一點都不是前衛啊.
那你到底是在澳洲金融做不下去跑去香港的? 還是你其實是有進取心, 知道香港才是 APAC 的熱點, 所以升級過去的呢?
還是你是準備去香港 "教英文" 呢? 不然去香港不做服務業, 那還能做什麼呢?

4. 所以, 不要有任何一點偏頗的眼光看待, "跑去澳洲工作的人".

人都是愛面子的, 有時候總要找個比較正面積極的理由, 來 "說服自己" 這個人生決定是對的.
但不代表, 你自己的 "人生決定" 已經是華人裡看起來最 "正確的生活方式. 因為觀念好, 因為眼光高, 因為未來有延展性".
我當初也是這樣想啊. 因為家裡窮, 沒辦法出國留學. 所以我當作是去留學跟賺更多錢的. 雖然後來我也發現不是這樣的.

但我在澳洲的生活經驗, 改變的我用錢的觀念, 改變了我對外國人相處的印象, 改變我不懂得享受生活的觀念.
這些都是我當初出發時沒想過的.

5. 應該鼓勵大家 "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與努力". 而不是討論誰的生活方式才是正確或符合誰的期待.

軍人平常不戰爭時, 大概也不是我們選擇的人生. 但等到開戰了才選擇加入軍人的職業保衛國家, 可能連訓練都來不及了.
沒有人開公車, 開捷運的話, 你要搭什麼呢?

6. 好了, 有點懶得多寫了. 總之, 也不要有那種, "澳洲薪水好, 我去澳洲隨便都賺的你在臺灣多, 羨慕我的生活吧" 的心態.
那表示在台灣你的狀況不是你自己滿意的, 所以你覺得當下去澳洲是個好選擇.
我一堆朋友都有資格去澳洲, 但決大部分的人都是選擇待在台灣工作.

多關注在你自己的目標:
1. 我喜歡澳洲的天然環境
2. 我喜歡澳洲的生活方式
3. 我喜歡澳洲不用太辛苦, 就可以賺到我滿意的生活方式
4. 我喜歡澳洲有一個英文環境.
5. 我希望去玩澳洲後, 可以留下來, 或是回台灣後, 可以找到更好的外語相關工作.
6. ....................






台灣為什麼薪資沒辦法漲?好像很多國家的薪資都有漲,鄰近的中國,韓國,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

,以前在打仗的科威特好像現在薪資也比台灣高,都停滯20年了,都還沒發展到像日本一樣先進國家

的水平,就跟日本一樣失落的20年,而且大家都還說以後不會更好只會更差,在一個20年不知台灣

會怎樣?台灣也有開放澳洲working holiday,不知道有沒有澳洲人來台灣working holiday的.



澳洲那麼好那就定居澳洲吧,別回來鬼島台灣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