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陸薪資成長幅度不是你能想像的


非常同意K大和M大的文章…

在這串樓裡看到許多前輩的發言,完全不會覺得有倚老賣老或是瞧不起人的感覺,倒是某幾個年輕人,完全不能接受別人的建議與提醒,一下爆氣開罵一下放大絕“你們都不懂!”。這些前輩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許多事情可看得透徹多了!

(我是7年級生,不知道還能不能自稱年輕人?)

========== 以下言論是基於個人在電子(網通)業的經驗,不保證適用於其他行業 ==========

我曾經在網通系統廠擔任小主管,偶爾需要面試基層工程師,對於應徵者有澳洲WH這個經歷…以專業角度來看:並不會有幫助!但也不必因此覺得我們不重視WH的經歷,持平來說,你今天從半導體設備跳過來網通,我一樣當作沒有經驗!因此,請記得,WH經歷不是專業能力的一項。
不過,從個人的觀感來看:我覺得有勇氣去WH增廣見聞,我個人是相當佩服的!今天如果有兩個新鮮人有相同的條件,一位是白紙,一位是有WH經驗的白紙,我應該會挑選後者。(但前題是後者不是WH到接近30歲的白紙…)

★不要對WH存有過於美好的想像!
去澳洲打工或許短期內賺到的錢比較多,但你用的是你剛畢業、正準備在事業上衝刺的黃金時期去換來的!你把這段黃金時期用在對專業沒有幫助的事情上,以換取短期內較高的薪資。嗯…你自己真的有想清楚就好!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
前面已經有許多案例了,花幾年WH賺了一筆錢回來,沒有累積專業方面的資歷年紀又比人家大,想從基層做起也要看人家願不願意收你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想清楚你要的是什麼!人生不能重來…
我也很鼓勵年輕人多出去外面看看,不要都一直待在台灣。WH是不錯的方式(不建議花太久時間!),一個人去國外生活必定會有成長,見識不用的風土民情會使眼界更加開闊。但是,要決定去之前,必須把優缺點都弄清楚(想推別人去的也一樣!就是在說你!),這種重大決定的結果必定有得有失。這串樓裡的許多前輩說了很多,並不是在說WH不好,而是希望打算去WH的人先想清楚你要透過WH得到什麼!(還有可能會失去什麼)

有人去WH後拿了working VISA,後來移民定居。(幸運or能力)
有人去WH後辛苦存了一桶金回台灣,自己創業。(有計劃)
有人去WH後因為“曾經擁有百萬年薪”,回來後無法接受基層低薪工作,也不知道自己未來能做啥。(打雜?)
有人去WH後成長許多,這段經歷對自己未來有許多幫助。(模範)
…(其他例子請各位前輩補充,謝謝!)

pin520 wrote:
不要一直在說澳洲的...(恕刪)

很多高消費國家
主因是因爲人力昂貴
而不是物價

fque wrote:
這篇看下來太多台式菁英思想
平凡人要的就是安穩混口飯吃
這跟學歷一點關係也沒有
很多台清交就是當個工程師過一生
學歷跟企圖心完全是兩回事
人本來就是常態分布 各司其職


我覺得您提的是屬於另一個層次的問題了,但是說得也很有道理!(我一直待在電子業,眼界也是不夠廣…)
我也希望台灣能夠做到像美、澳一樣,雖然基層工作辛苦,但是待遇不會太差,只要肯做就能讓一家溫飽。
jl2206 wrote:
非常同意K大和M大的...(恕刪)

大大,網通跟半導體設備工作性質差很大辣,不過我還是喜歡半導體設備
認同K大的文章觀點+1
只要是正常工作,到國外多開開眼界都是好事~
但心回不回得來台灣才是問題~
除非有本事一直留在國外,否則心思還是得拉回台灣面對現實!!
環境不同發展不同,如果要一直用澳洲跟台灣比!有點不切實際~
an5250 wrote: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恕刪)


說不過人就拿出這句話,有趣
an5250 wrote:
.請尊重別人的人生、別人的工作.(恕刪)


看不出K大哪裡不尊重

這是你的自我防衛嗎?

別鬼打牆了
an5250 wrote:
請問你有看懂我的文章嗎?
我什麼時候把去澳洲打工神化了?
我也說了「去澳洲打工就是當台勞」,這是神化澳洲打工?
我不過就是想表達「每個人想過的生活不同、尊重別人的人生,還有尊重每個職業」而已
只是剛好這篇文章提到澳洲打工,所以我才借用澳洲打工做為例子
到底是有多少人看不懂我文章的重點啊?


其實講到尊重每一個職業, 我也有話要說
只不過跟WH有點不相關
但又與本串文的爭議點高度相關

我們當然可以用嘴巴說尊重每一個職業,其實意思就是尊重中下階層的人
我自己來說,雖然現在從事的是外商薪水還不錯的工作
但我絲毫不敢瞧不起在我們office樓下的保全

因為
我不曉得甚麼時候換45歲的我, 去從事這樣的工作

再者
今天我可以比樓下的保全 或者是幫我們辦公室打掃的阿姨
領比較多的薪水
並不是我比較聰明
充其量,我們只是比較幸運而已 (我真心這麼覺得)

這樣說,並不能說我歧視保全或者清潔

講反歧視講得振振有詞的人
你有年薪百萬的工作
你會去做年薪三十萬的工作嗎

時代在變
中下階層的工作定義,也在變

以前的社會瞧不起廚師,水電,木工,畫漫畫的,打電動的 etc...
但現在的社會,這些也被認為是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做的好~~薪水也很高

但sorry
保全,清潔,摘水果 還不算是具有專業性的工作
我們可以專重他們,但這些就是沒有專業性的工作
(我再說一次,我有可能幾年後被資遣,然後去當保全,我不會瞧不起未來的自己^_^)

有人當保全~當清潔~摘水果
做到這些行業的老闆
但最終他們的職業是老闆而不是保全清潔摘水果

樓上的前輩說了
到澳洲做這樣的工作
focus在holiday是okay
focus在working就不okay

這樣講並非歧視
而是現實

就像an大 跟我一樣
現在有比摘水果更好的薪水
就不會去摘水果
這不是歧視

如果層次更高一些
有人就是愛植物花花草草
然後就從摘水果做起
一直幹到擁有自己的農場
這也不錯

總之
歧不歧視
不在別人對你的眼光
坦白說,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就是會歧視中下階層
只是國情不同, 歧視程度有差

重點是

自己不要歧視自己

才是王道


路過
某些大大有好棒的文

高薪高消費的國家
其實也是一種無形的門檻
吸引有能力的人
也阻擋不需要的人
人群也會自動產生群聚效應
讓該國越來越強

台灣在國際上主打的是便宜又大碗
加薪難度高
人才流出嚴重
也讓人感受到這幾年
台灣真的越來越弱了

人性本來就有祝福有忌妒有尊重有鄙視
作人不要顧慮太多,尤其是他人的想法
做好選擇,然後堅持下去,無怨無悔,對得起自己就好~
台灣要薪資成長其實很容易

只是經濟成長能不能跟上而已

不管你要放手讓台幣升值引發通膨,或者是訂定基本薪資法讓基本薪資年年漲5%都是一紙法令而已

不過經濟跟不上就會造成後面的問題一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