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頭 wrote:
感覺台灣的企業,比較...(恕刪)


能跟上銀一樣肯投資在人才培育的公司真的不多
rgly wrote:
物理4 化學6 生醫1
日本的研究者很多都只投他們國內的期刊,台灣的某些大學可以找的到日本的期刊著作,但因為是用日文撰寫,所以比較沒有人注意到。

順帶一提,德國有七人在2000年後得諾貝爾獎,我覺的德國的學術力量也不弱
物理4 化學1 生醫1 文學1...(恕刪)


所以說兩國的科學研究也不差

這可說明工藝國家,其實也可帶動科學上的研究成就.

bobbycomboy wrote:
所以說兩國的科學研究...(恕刪)


是思考與行為模式的差別
之前曾經在網路上看到的一串字~


文憑不過是一張車票,碩士是高鐵,大學是自強號,專科是普通車,高中是站票。
到站後,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只關心你會做什麼。

honasan wrote:
文憑不過是一張車票,碩士是高鐵,大學是自強號,專科是普通車,高中是站票。
到站後,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闆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只關心你會做什麼。



問題是坐高鐵的到站時, 拿站票的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擠上車耶!
cai.za wrote:
有些大企業還是很重視學歷
要進一些大企業沒有好文憑連入場券都沒有耶
我不是名校畢業
面試就常常吃閉門羹
連自我介紹的機會都沒有

尤其是RD
有些公司甚至只找四碩的人
有些產業的圈圈其實是挺封閉的
加上台灣產業都是要即戰力
沒那種閒功夫培養人才
想一想這也就是台灣企業輸人最多的地方
把rd當消耗品
磨到最後RD的眼中也只下錢了


當人才都是以拿高學歷去大企業當螺絲釘為志向的時候

臺灣的未來會好嗎?

美國資訊科技產業幾乎每十年就一個大變動

Apple & IBM到MS,再到Apple回來,再到Google, facebook...

上面這些公司的創辦人有幾位靠學歷?

人家的人才很多都是在外面闖天下,所以往往十年就能創造出一個奇蹟,矽谷一堆start up公司

我們的人才是以進大企業為志,因此永遠在人家屁股後面做代工,

臺積電是永遠的臺積電,成功的定義就是去這樣的大公司當主管領高薪,活到死都不怕餓肚子

我們的理想跟人家真的差挺大的

(當然學歷文憑不是沒用,但是它應該只是你人生的一個學習過程的見證,而不是成功與否的目標)

tracer1000 wrote:
當人才都是以拿高學歷去大企業當螺絲釘為志向的時候

臺灣的未來會好嗎?

美國資訊科技產業幾乎每十年就一個大變動

Apple & IBM到MS,再到Apple回來,再到Google, facebook...

上面這些公司的創辦人有幾位靠學歷?

人家的人才很多都是在外面闖天下,所以往往十年就能創造出一個奇蹟,矽谷一堆start up公司

我們的人才是以進大企業為志,因此永遠在人家屁股後面做代工,

臺積電是永遠的臺積電,成功的定義就是去這樣的大公司當主管領高薪,活到死都不怕餓肚子

我們的理想跟人家真的差挺大的

(當然學歷文憑不是沒用,但是它應該只是你人生的一個學習過程的見證,而不是成功與否的目標)


其實你擧的這幾個例子是很特殊,不是絕對的。他們是有學歷的,他們的成功是大多與境遇有關而離開學校。你列的其中 2 家公司不就是因爲偷騗別人的創新起家而被法庭判決賠錢嗎?他們做大後,往往也是打擊小公司。還一家是博士班的學生,是經由指導教授投資,用學校的專利而起來的。
tracer1000 wrote:
Apple & IBM到MS,再到Apple回來,再到Google, facebook...

上面這些公司的創辦人有幾位靠學歷?


沒有靠學歷 但每個人都是名校出來或drop out的 Orz

如果學歷真的沒用 Jobs,Page, Gates, Zuckerburg 和IBM那幾位founding members 就隨便念個community college就好了

至於學校到底有沒有教他們啥? 這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tracer1000 wrote:
當人才都是以拿高學歷...(恕刪)


台灣一群自認優秀的高學歷者,大多以到臺積電,聯發科當螺絲釘自豪

而下一代的創造力則要靠那些被這群螺絲釘取笑不以進入臺積電,聯發科去當螺絲釘科大生,在世界比賽中得獎的創意家跟發明家.

螺絲釘不知為何總自我感覺良好
bobbycomboy wrote:
台灣一群自認優秀的高學歷者,大多以到臺積電,聯發科當螺絲釘自豪


請問這位大大您現在是螺絲釘還是發明家呢? 還是以上皆非? 純粹來討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