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有8萬多個流浪教師,為何還那麼多人選普大??

捉黑天鵝 wrote:
若樓主這輩子受的是Ivy League或同等級的大學教育,
思維會跟現在差異很多吧...


同意啊....

光高度就差很多了
捉黑天鵝 wrote:
地球上的霸主只有3種:病毒、細菌、"政客"。

自有人類以來,
"政客"從未在歷史上消失.....就醬

人類的歷史邁進工業化也不超過300年,
但無論從政前原先從事的是啥職業,
只要當上國家領導人都全部會變質了......正所謂"換了位置,換了腦袋"

"世人都自私,不然歷史無法進步"

若樓主這輩子受的是Ivy League或同等級的大學教育,
思維會跟現在差異很多吧......(恕刪)


"世人都自私,不然歷史無法進步",呵呵!

你是在解釋特定的政客不自私,所以他們的歷史進步了????

我如果受的是Ivy League等級的大學教育,思潮自然是以學術為主體的思維

不過思維歸思維,運用到一個國家及社會資源分配,思維很自然就該面對現實,不可能每個人都是搞學術的料

資源的分配首重教育,雖然寫不出馬克思理論,但總該瞭解這理論的真義,再差一點,看看其他先進國怎麼搞吧

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搞美國跟中國那套,一個是從70億人口中找出菁英幫他們發展,一個是國家內有14億人口可選.

另外台灣人才可進口了嗎?開放了嗎??
bobbycomboy wrote:
我如果受的是Ivy League等級的大學教育,思潮自然是以學術為主體的思維


2012年底,史丹佛對校友進行了全面調查,主要是在討論史丹佛的創新與創業精神創造的經濟影響力(Stanford University’s economic impact vi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不意外,史丹佛畢業生都在以下大公司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Google、Nike、Cisco、 Hewlett-Packard、Charles Schwab、Yahoo!、Gap、VMware、IDEO、Netflix和 Tesla。鼎鼎大名的社會創新NPOs如Kiva、the Special Olympics、Acumen Fund也都充滿史丹佛畢業生的心血。

這項調查估計,有4萬間現存的公司,都可以追本溯源到史丹佛。如果把這些公司的市值產值通通加起來,會是全球第十大的經濟個體!

這些受訪者中29%是創業家,32%曾經是投資人,而且超過一半的人指出,當初會選擇進入史丹佛就讀,就是因為他們的創業環境


YKK104 wrote:
人往往對響往有憧憬 , 但不能因偏激就得不到轉為恨呀.


我也想唸米國名校 但我不會恨他

bobbycomboy wrote:
教育部統計,目前有8...(恕刪)


台灣教育失敗就在這
一般人念了大學,出社會卻做的是跟所學無關的工作
為了念書而念書的結果
TopYoung wrote:
2012年底,史丹佛對校友進行了全面調查,主要是在討論史丹佛的創新與創業精神創造的經濟影響力(Stanford University’s economic impact vi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不意外,史丹佛畢業生都在以下大公司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Google、Nike、Cisco、 Hewlett-Packard、Charles Schwab、Yahoo!、Gap、VMware、IDEO、Netflix和 Tesla。鼎鼎大名的社會創新NPOs如Kiva、the Special Olympics、Acumen Fund也都充滿史丹佛畢業生的心血。
這項調查估計,有4萬間現存的公司,都可以追本溯源到史丹佛。如果把這些公司的市值產值通通加起來,會是全球第十大的經濟個體!
這些受訪者中29%是創業家,32%曾經是投資人,而且超過一半的人指出,當初會選擇進入史丹佛就讀,就是因為他們的創業環境。
我也想唸米國名校 但我不會恨他


台灣跟米國差異真大,論創業家及投資人

剛出的

《遠見雜誌》針對「上市櫃公司」進行「2016企業最愛大學生調查」,最新結果今天出爐:前四名為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北科技大學及台灣大學;第五名是交大.《遠見》表示,今年邀請1594家台股上市櫃公司上網填寫問卷發表意見

此外,台科大、北科大是創業者搖籃;據估計,全國上市櫃公司創業者,「台北工專幫」校友就占10%,如億光電子董事長葉寅夫和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上市櫃公司偏好本土、務實型的同仁,也符合成大、台科與北科的形象,許多歷史悠久的私立大學排名不若科大,也透露上市櫃企業徵才注重務實。(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我前面回文中提到此問題

台大電機到底是會考試沒特定興趣者居多數還是有興趣不太重視考試者居多數??

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台大出現過多少學生讀一半因為興趣自行做深入研究並休學創業者???這應該接近0%才對.


台灣養一堆都是公雞,很自然下不了蛋啊,公雞可以少養一點,但會下蛋的母雞要多養一點

Mirage-Ulysses wrote:
其實你真的不用將未滿20歲小朋友的話放在心上啦...(恕刪)


一點都不在意啊,不過小朋友的言論往往所代表的是父母的觀念,說實在點建中校友如果拿來跟大安高工或台中高工做比較,在台灣平均誰混得好還很難說.有興趣者倒是可以調查看看
一點都不在意啊,不過小朋友的言論往往所代表的是父母的觀念,說實在點建中校友如果拿來跟大安高工或台中高工做比較,在台灣平均誰混得好還很難說.有興趣者倒是可以調查看看
-----------------------
老師告訴學生說你要考名校,這和學校的名聲及老師的錢包有關(冷門科系沒關係)
父母告訴子女,選系不選校,選校以後被人笑,名校畢業找不到工作
但兒子說老師說的才對
t3629655 wrote:
老師告訴學生說你要考名校,這和學校的名聲及老師的錢包有關(冷門科系沒關係)
父母告訴子女,選系不選校,選校以後被人笑,名校畢業找不到工作
但兒子說老師說的才對...(恕刪)


冷門科系對國家而言還是要有人讀的,國家需要全方位的人才,但要控管,放縱成立一堆低投資的科系只需要一台電腦講桌,就可賺學費,這是多快樂的科系???

誰會想投入一堆設備,招收需要實驗的工程類科系呢??

我講白一點,成立一所高職可能可投資兩間高中或更多,政府只投無知選民所好,造成競爭力下降,倒楣的還是台灣
台大/台科大

想這麼遠也要先考的到能畢業
再論比較像話

沒考到
建中不會比私立高職來的好找工作
國英數在社會上沒多大用處
什麼也不會
一技之長......從頭學起~都幾歲了

高商/工/職沒考到科大還是有頭路
能先投入社會

而普大跟理工比實作......連證照都沒考.會論不一定做

沒讀過高職也查一下證照怎麼考的
不是唸書拿筆就能生出來的
沒考到連畢業都有問題不用說考科大


台灣年輕一輩的天真自以為的思維
平常可以從01的機車/電腦/閒聊版的言論可以了解到一代不如一代
s115588d wrote:
台灣傳統的觀念就是:技職就是下賤。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這種傳統的觀念一帶又一代的侵蝕技職教育和整個經濟結構的人力資源分布。

從基礎教育就應該要進行的性向、能力測驗,根本沒有好好讓學生依照興趣和天賦發展。

只是不斷的「國英數社自」五大科目不斷進行填鴨式教育,才會造成今天的局面吧。


這種觀念只有華人的儒教文化的「官本位」才有

反觀日本、德國
重視技職體系,國家才會強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