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到新竹工作,無塵室生產設備助理工程師,起薪兩萬五,做一年。
之後再跳設備代理商,起薪三萬,做六年半。
然後到桃園區一家面板廠輪班,因為不懂薪資結構,
結果輪班的薪水比上一個常日班的工作還少,只做兩個月,憤而離職。
再跳薪水就三萬七起薪,在新竹,製造業,一樣是輪班,到現在六年半。
------------------------------------------
以我的經驗跟其他交流得到的訊息,
你待在同一家公司,每年調薪大多就是一千塊上下,
而你跳槽,薪水可能就是多個三、五千,如果有專業能力,甚至會更高。
等待公司調薪,不如利用公司資源充實自己,看公司願不願意花錢投資你,
如果覺得錢沒到位,或是心受委屈,那就另謀高就,一定找的到薪水高的,
只是看你願不願意去,願不願意做而已!
-----------------------------------------------------
在職場待久了,多少可以看到有些公司,特別是小公司,家族企業那種,
可能不想給退休金,或是資遣費之類的,就逼你離職,
降職等,把主管加給拿掉,總之就是減薪,
或是調來調去的壤你無法兼顧家庭,遇到這種公司就要有危機意識了,
因為你很難從這裡做到退休。
這個也一定程度造成台灣員工不太敢經常跳槽尋求更高薪水待遇或是不容易跳槽換跑道。
我到大陸設廠投資的時候,招人就遇到用台灣經驗根本找不到人才的問題,因為你覺得能力各方都不錯的人,
都是經常換工作的,後來我找新人來培訓,幾年後我自己的工廠也成了黃埔軍校,我培養成材的人,很少能夠做滿三年的,
一定被競爭對手以動輒50%以上的薪資增幅挖走或員工認為自己有價值了主動開高薪資尋求換到競爭方工作,
重要技術人員兩三倍薪資被挖角也不是特例。
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在大陸由大陸人經營的新創公司的主要幹部,大部份是挖角或是他們自己跑來要求加盟的,
平均薪資比我原來的台灣母公司多一倍以上,許多骨幹是擁有公司股權激勵的,而他們也真的是拼命在開疆拓土,值那個錢。
慣老闆怎麼形成的,當然不是老闆自己可以這樣做的,社會型態和員工,政府各種方面的因素,
在台灣的員工只有自己夠努力積累實力,夠敢於爭取,或選對行業,或敢換跑道,不要安於小確幸,才能為自己爭得比較合理的待遇。
我的台北工專同學,後來當了母校台北科技大學的校長,他提出要讓學生有實力做黑手,要做台,清,交大畢業生不願意做的黑手,
那麼畢業就業之後有一技之長,100K的月薪不是那麼困難,十年後自己當老闆的機率是遠遠大於做個通識畢業的大學畢業生,
其實說穿了,就是回到台北工專在幾十年前的定位,差異化的職場競爭,做為得過傑出電機系校友榮譽的我,是很支持這樣做的,
我當年就是沒錢讀大學,也沒錢出國留學,無法在工作職務和薪資上和台,清,交,成畢業生和海龜競爭,才投入工廠以及後來創業的,
現在的機會比我二十幾年前要少多了,但是一些專技工作比以前更缺人才,比如汽機車修理,冷凍空調,水電工程等等, 薪資還是比辦公室職員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