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一個經營中小企業的立場, 倒是認為台灣不適合經營企業.
一個經濟已經差了10幾年的小島, 因為沒有投資沒有企業, 所以才沒有工作機會, 求職的人多工作機會少, 所以當然薪水不會漲.
然後就靠政府調高最低薪資調薪.
薪水是市場機制
要利用公權力下去調薪的結果, 就是造成經濟更不景氣.
看看台灣的年輕人的創新能力?
電視整天報導的都是一些小確幸, 年輕人回鄉下種有機蔬菜或者經營一下民宿.
或者富二代靠爸族把老爸的公司再花錢做點創新
台灣年輕人的設計能力?
看看一般的消費電子產品吧, 台廠acer, htc, asus, 跟美國人韓國人日本人都沒得比, 現在連大陸人東西設計都比我們好了, 小米, 華為, vivo, 聯想....
所以請問
台灣的年輕人能力在哪裡? 想要高薪? 照照鏡子吧.
在台灣30幾歲年紀不靠爸, 可以經營達到上百人規模的企業或者工廠有多少?
有一二家都可以上電視新聞啦
我在廣州, 這種人多的是.
想想小時候甚麼台灣錢淹腳目
也就只是幫歐美日品牌代工而已, 就夜郎自大說甚麼台灣錢淹腳目.
現在想想真是笑死人了.
鴻海幫蘋果代工, 敢跟蘋果說鴻海賺的錢淹腳目嗎?
整個台灣產業, 也沒有甚麼優秀的設計創新人才, 也沒有這種環境, 當年就是靠幫人代工賺那點代工費, 就自以為了不起了.
當年台灣有代工費可以賺還不是因為對岸的中國還沒開放.
後來中國開放之後, 台灣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台灣的草莓勞工們, 慣老闆? 不用嫌啦, 反正全部移去大陸, 那邊的勞工更勤勞更願意配合, 你們嫌就不要賺.
每年去一次大陸就會看到人家更有錢, 房價漲更高, 好車更多, 有錢人更多.
union0 wrote:
樓主認為台灣因為政...(恕刪)
這是另外一段問題了,說實話現在環境資方很無奈,勞方更無奈,資方本身利潤利基被租金吃掉,以及不斷上漲的勞保費用,都是吃掉利
潤基礎的部分,雇主負擔七成...
這是其一,再來您說資方生存不友善,我也同意阿,我沒有只有只說勞工,因為對小資本不友善所以才更要出去阿...
我今天如果要創業開個小店,也不就是必須找比較欣欣向榮的市場,等這邊塵埃落定,再回來就好了啊...(檯面上的這些垃圾掛光以後)
沒必要一棵樹上吊死,只是您說是在台灣混不下去才出去,我覺得是不對的...
台灣給予現在新人的機會很少,大陸給予非常多的新創資金,我要取得資金審核也相對於台灣容易的多,畢竟台灣有錢大多貪掉了= =
最近更是寬鬆政策,雖然台灣政府老是說什麼經濟統戰阿,什麼鬼的...但是,今天歐美的你吸引不進來,被民粹擋住,東南亞的是吸力,工作外移,然後再靠北本土的員工不好用,沒技能,那我們才更應該出去阿= =
沒技能做一些作業員也不用讀多少書,這些工作都外移了不是嘛...
我只能說台灣現在環境是多方面造成的,這政府是讓人失望的政府,沒有本事去做出一些好的改變,只有政治鬥爭而已,對於國家發展一點幫助都沒有,除了會幫我們花錢以外就什麼都沒做了...
一個國家的未來很簡單,我們把問題簡化成一個家庭,16個人,現在上面3個老人11個生產者2個小孩,過幾年以後大家都變老人,變成7個老人8個生產者1個小孩,除非我們國家有本事把每人平均生產力增加4-5倍,才能維持現有生活水平,所以一定下滑的
收入品質差薪資下降,導致說這家庭更加拮据,我們將來有高度風險陷入通縮...
PS接者整天靠杯年輕人不努力賺得不夠多給他們花= =,本身生產能力就下滑了,台灣也不能再走勞力下去了,我們整整10幾年來平均所得只增加了300美金,這問題很大吧...還要怪年輕人不努力嗎...那時候我們都才10幾歲呢,有些人甚至還沒出生,這我也不想多說,只是一直沒法轉型,例如迪士尼是高級娛樂的服務業,周邊就可以創造出鉅額的外匯收入...
被擋光光,這些東西不就檯面上這些人利益都不攏,然後眼光短淺所致嗎...
如果沒有人出去賺外匯,或是說學習新的東西回來基本是GG了,會衰退50年左右,兩代人...等到人數比正常才有可能回到正向循環,
只是我們這一代就是犧牲品了.
不要只會抱怨年輕人什麼都不會,請幫忙改進台灣的教育,教改越改越糟糕,沒有培養出新一代的人才,是你我的共同責任,並不是抱怨一方,就會很有理喔。
再來興趣培養要提早了,我們人生挖掘志趣,自己的人生方向開始找尋時間太晚,導致大多人生無方向隨波逐流,自然不會認真在努力提升自己。
大學現在慢慢變成一條老路加上死路,台灣的供需是失衡的,很多工作找不到人,也有很多工作是留不住人
台灣一直以來都是實力至上主義,但是,卻沒有想過,現在的教育一直再拉大差距水平,已經呈現階級複製的狀態了,學才藝一堆考試,有弄出真實的競爭力嗎?
還是只是家長自慰,覺得爽而已?
我們國家問題很大,很多,很嚴重。懶的說了,目前檯面上人物爭權奪利而已,沒什麼在做事情,不是台灣混不下去就是爛人,再說說幾個行業
1.台灣文科相關產業萎縮,出路不佳,努力亦得不到該有之報酬
2.很多人還在228憶當年,228..
60年了人都過快三代了,還在消費,無聊好嗎...我們根本不在乎這些東西,誰給我們糖吃我們跟誰,228對現在而已就是一堆死人罷了,更何況整天在說威權威權,問題是民主要20年了,不要老是活在過去好嗎...
台灣對於專業的態度也是越便宜越好,所以到後面,文科系的就業市場大多被限縮,也創造不出利基,沒利基薪水就無法提升,整個惡訊循環,我這樣說好了,台灣廠商,往往希望國人支持,但是卻把大家當盤阿,要大家支持國產車,自己開賓士,要大家買手機,用沒三天就壞,品質也不好,價錢世界最貴...
日本他們支持國貨,但是它們留在國內機型基本上是最好的,比國際板的功能多且便宜。
這就很明顯了阿...一群不愛自己國家的人,我們怎麼指望他們會放棄自己的利益去愛台灣呢...
我只能說,台灣在動盪下去,對於我們勞工或是中小企業都沒有利基的...
去了就算不如意 換工作很快 在台灣只怕23k換成22K
如果有五年經驗 那正是機會出去一展拳腳
十年經驗 正是機會出去一展拳腳 一樣 跳槽還有出路 留著等失業
15年經驗 去哪都是挑戰 看在哪挑戰吧 大陸可能沒比較好 但台灣可能還真不好 看產業
15以上 留著的 都是肥貓了 年薪兩三百 不會走了 什麼時候公司不賺錢就不知道了 即便如此 也不適合再換
如果啥都不會 這時候就得分析了 在台灣苦 出去更苦 就要分類了 有的人怕沒錢但不怕苦 可以賭
有的人寧願自己的地方 慢慢熬著 也不是不行
所以別信什麼在台灣不行出去就不行 真沒這回事 就是出去一次吃了虧回來 也能學會好好台灣待著 努力工作 都比沒出去好
以上 說點有用的 問題不在出不出去 而是想好以什麼方式增加資本 我不建議用青春換工作經驗
在情況允許時 其實學歷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 他讓人起點不同
別想著王永慶郭台銘 可以試試自己會不會他們第二 或然率低過零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