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版友好!
小弟幫研究所的朋友發問
PID控制器應用在哪個領域發展性比較廣?
1.馬達控制
2.運動控制
3.溫度控制
那進階到PIDNN(類神經網路)的話是否發展性又會更高?
做PID控制未來能走的產業是否滿侷限的呢?
補充:他們用的好像都是Matlab,非c語言的樣子
還有用Anysys做模擬
借用我同學他帳號直接回覆您~
1.但馬達控制在目前業界很飽和的樣子,像是台達電子也很久沒看到PID相關職缺(流動率較低吧?!)
且學長說馬達的控制沒啥太大的突破性,萬年不變的感覺了。
反而是台達研究中心滿多職缺,但都是影像辨識或者機械學習等用C語言的領域
怕畢業=失業...不知道除了台達之外還能往哪邊走。
2.會用到兩個NN的參數可能是教授希望論文內容能夠補充更完善吧,畢竟能多學也是好事
且我爬文,神經元網路這塊似乎運用的也滿廣,但在業界實用度高不高就不曉得。
3.可能是因為學校關係吧,所以都只有嘗試過Matlib,業界上不知道前輩都是使用哪套軟體?滿好奇的
補充一下第4點,PID控制有辦法與C語言做搭配嗎?有小小的鑽研C++
因為學長有說學習C語言能往豬屎屋邁進,但怕跟我論文的PID方向差距甚遠
未來是希望可以用PID控制往自駕車、無人機、機器人等未來趨勢做邁進
應用場合非常多,冷氣、冰箱的溫度控制,伺服馬達控制,工業的溫度控制
但是因為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東西了,隨便找個相關領域的大學生都能寫得出來
雖然業界使用上會有變型,但萬法不離其宗,怎麼變就只是那樣而已
因為太成熟了,所以沒有專門做PID演算開發的職缺,企業總不可能養一個工程師,花兩個星期開發好演算法後就晾在那裡吧
相較於開發PID演算法,反而使用PID來調機的缺還稍微多一點
畢竟一套PID演算法可以用在一百萬台機器上,但一百萬台機器,每台都有各自的特性,調機也會略有不同
但現在自動調適(auto tune)又滿街跑,使用者多半都是一顆鍵按下去,再根據情形微調鋼性(比例增益 : P項)就收工了。
所以PID這東西,說真的在業界很像是積體電路般的存在,發展很多年,使用很成熟,大家都聽過,使用者只會用,根本搞不懂內部實際在幹嘛的佔多數。開發端也如一灘死水,因為一百年前就開發好的演算法到現在都還適用,你也提不出什麼更有突破性的變形法則來改變。尤其是在工業上的應用(伺服、溫度控制),每年產出相關的論文不計其數,但實際投入應用的,大概接近0吧....
至於樓主c語言的問題... 程式語言只是載體,不管你用什麼語言來寫,最終都要在實際的硬體上運作。當然以PID來說,通常都是在韌體層開發,而韌體層開發還是C語言最大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