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大學聯考有最低錄取標準,現在為何取消了?

記得以前大學聯考有設最低錄取標準分數,也就是你必須要符合一定的程度你才能繳交志願卡,這是一種篩選機制,大學是高等教育了,學業能力必須要到一定程度才適合唸下去,現在沒有這關,隨便考個幾分都可以去唸,然後聽不懂學不會也沒關係,混到畢業一樣有學歷,有這學歷,然後呢?

難怪現在的大學考試錄取率動不動就是 90% 以上,人人都考的上大學,原來是已經沒有最低標準。
文章關鍵字
這道理應該很簡單吧 ? 以前是考生遠多於招生名額,所以即使訂最低錄取標準,一個系頂多少招十幾個,還不至於經營不下去,現在因為少子化招生名額遠多於考生,即使不訂最低錄取標準很多後面學校的系都招不到一半的學生了,要是還訂最低錄取標準可能就一個都招不到了,可是話說回來如果一個大學考生連最低率取標準都考不到,上大學大概連基礎科目都可能混不過去,教授只好放水,除非上大學後突然開竅,這種例子少之又少,否則畢業後因為沒專業也只能做服務業或勞力密集的工作,那還念大學幹嘛? 不是看不起服務業或勞力密集的工作,做得好可以自己創業,成就一樣不輸大學畢業生,但是上大學學經濟學/會計學,微積分這些根本不符合學生資質的東西,結果根本連皮毛都沒學到,而且以後也用不到,何必呢?
我那個時代大學聯考錄取率不到30%,最低錄取分數只要不要低於前30%,就不會有學校、科系招不到學生。
設最低錄取分數的門檻是為了減少分發志願的人力負擔,70%的人根本上不了榜,讓全部的考生都去填志願幹嘛?
現在是少子化又廣設大學,招生名額高於考生人數導致一堆學校招不滿學生了,還去設最低錄取分數幹嘛?
Charm_intg wrote:
記得以前大學聯考有設(恕刪)

這個是很嚴肅的問題

應該由 教改會成員來回答
比較適合

其他沒有參加過教改會委員們的答覆
只是 隔空抓藥
瞎子摸象
不知道 精髓在哪裡???

現在的 大學畢業證書如同 第二張身份證一般
凡是 自然人 就會有一張
Charm_intg wrote:
記得以前大學聯考有設(恕刪)


現在少子化,連義務教育的國小國中都少子化併班了!
國立大學碩博士班都招收不到人,私立大學都能錄取了!
請問你~你設立門檻是要餓死那些老師教授無法退休領退休金嗎?
不然怎摸連併校動作都出來了!

錄取90%就是最低10%不能過了!
如果當年的標準是單選題,5個人考上1個算OK的
那還有更低的錄取率阿,7個甚至考複選題13個人才能有一個人上大學
你怎摸不嘴?

除非你現在是高中學歷,就是當年那批5年級受害者
那你現在就可以考阿!
程度好就直上國立阿!
Charm_intg wrote:
記得以前大學聯考有設...(恕刪)


以前是一次的成敗定江山,
現在是學力測驗,
不是一次決定的入學考試。

因為,
現代人替小孩想了很多事,
好像古早的聯考,
給了小孩子壓力太大,
所以才改成現在這樣。

我覺得人生往往有很大的壓力,
替小孩子著想成這樣蠻誇張的,
好像小孩子都是草莓,
問題是以六年級初級來看,
我已經算軟弱了,
連我都覺得這是什麼草莓制度,
跟教改。
但是平常我都不敢批評。

我是想不出來為什麼。
Charm_intg wrote:
難怪現在的大學考試錄取率動不動就是 90% 以上,人人都考的上大學,原來是已經沒有最低標準。
(恕刪)

在職場對自己要有所要求,想套用"標準作業流程",根本
行不通,沒想到成家立業的人,只會跟著在校生起舞,少子
化是問題嗎?看到機器取代真人的工作,也很有市場性吧!
指考有阿

根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資料,今年參與招生校系共有76種指考考科採計組合,考生原始成績須高於志願校系採計組合的最低登記標準,才能參與分發,若考生未報考志願校系的任一科目,該校系將不予分發,如報考但缺考者,該科以零分計算,但仍可參與分發。

指考三科要33才能填志願 我承認要考這樣的分數是有點難 但這個分數還是一個標準
指考的考試時間排在繁星跟個人申請的後面,指考的招生比例也一直在降低,現在各大學指考的招生名額已經低於50%了。
一堆後段的學校科系,繁星跟個人申請都只採計學測幾個科目成績的底標而已,基本上就跟沒門檻差不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