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事1.爭取提早退休終點太遠總是讓人絕望,那就算算自己的資產,安排提早退休(孩子?養到大學就讓他去申請學貸)2.試試自己是否適合務農回鄉種田?也得看自己是否是這塊料,放假勤勞點,老家近就常回去,遠的話去租塊地,提前開始小規模的農夫生涯,要靠這賺錢功課更要多做以上,互相加油
我們年紀差不多但我大女兒10歲了(我也是有車有房)年薪多你一點而已破百(我住南部薪水算還過得去了)不知道你是住北部還是南部如果是南部80年薪其實生活蠻輕鬆的我跟我老婆是雙薪家庭(小孩基本爸媽會帶)我覺得過得很寬裕...沒啥壓力你要思考清楚換跑道有好有壞...如果目前工作還算穩定就改改心態吧更何況你負債都還沒還完有時候工作倦怠會想換跑道但你沒想過換了跑道可能跌個狗吃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換跑道還不如換加薪水更高的同性質公司知足常樂~不如換個心境,會活得更充實更快樂
nameko520 wrote:本魯在42歲上下的年...(恕刪) 1.會想離職 那就準時上下班..心態調整不幹最大主管幹話..請他出來示範幹2.閒錢 把股息增加 基金月配息增加3.年80萬不少 等你股息+基金配息到年100萬再離職4."舊制+新制勞保"撐到保25年再離職 一次領呃至於種田..先看看最近的高麗菜 青花菜價吧...
我常跟農民接觸 種植面積不太感覺不會很賺鄉下一分地 租1年行情約3000一5000元務農很辛苦只種一甲多而已 除了貨交給藩仔再出攤自產自銷 不然利潤都被吃光光^^我在菜市場做3年多了看過很多新攤做沒多久就收攤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小生意^^或許 樓主等到退休後 再來務農若樓主的另一半是家庭主婦可自產自銷樓主上班 下班後再幫老婆種農産品兩個人一起賺 錢多多^^我認識一對夫妻 只種了一甲多老公上班、老婆家庭主婦 (在家種農産品|假日自産自銷買房、買地 都現金付清 夫妻拚命賺很厲害^^
nameko520 wrote:本魯在42歲上下的年紀...............一直做的是MIS工作.................家裡老家有幾塊地,加一加約1甲多的良田. ................... 43歲、2個孩子,10歲、7歲、沒房貸、手上有餘錢、mis、父母已仙逝、有良田,條件跟你很接近。我去年已經主動退下來了,進行著類似你的想法的計劃,提供一些心得:●想搞科技農業,沒足夠的錢真的很難,光是蓋簡易溫室、肥料養液、水耕/水滴、霧氣耕種等方法考慮,外購設備或自研設備等等,這些都是問題,除非你本錢夠粗直接買現成的,不然多數就需要自研設備或方法、材料,而且要自已動手搞●製造生產建置、成本計算、製程優化、銷售、通路、終端等等問題,是你種菜種出基本成績過程中就要思考的事情,這些........不容易,不然菜、水果種出來後,很大機會就是爛在那裡●若是想著慢慢來、循序漸近,那很可能會讓你越來越懶,只停留在"想"的階段。我這一年來的感想是:只要你沒"外出上班",那永遠就有層出不窮的"家裡事"等著你來做,家裡所有人都會叫你幫忙辦事情,而這也會讓自已有合理的藉口理由,拖延你要做的事。親身實踐後,真正感受:果然還是上班容易,有同事、有公司.....且要解決的事情都在某一特定範圍內;而自已搞事業,基本上就是一個啇業循環的全面事務,都要自已處理,沒一個簡單以下分享給你我自已的經歷:(農業的項目,在最早的2周後,我就放棄不搞換項目了)●我還在上班時,腦子裡想的許多生意的idea,在下崗後逐一推演,基本上可行性都不高:夢想太豐滿,現實太骨感!●我下崗後會有"因為沒收入,所以會拚命衝"的錯覺........基本上,把持不住的人,會越來越懶●我下崗後,將還在上班時突發奇想的idea全部推演一遍,得到可行或不可行的結論,至少要三到四個月,最後才會驚覺,原來自已太天真。●若不幸面臨要重新找idea,在心理遭受打擊後(原來上班所想的idea都是泡沫的打擊),會真正切身的考慮,有什麼可以籌備、開業,養活自已的"切實際"項目;而這個"要做什麼"的問題,在沈澱過去上班的歷練、消化原有idea推演後不可行因素、下崗後的現實打擊,一直到找到真正可行且務實的項目,至少需要三到四個月。(當然也有很大的可能,真的一直找不到可以執行的項目,最終被迫回去上班)●找到可行的項目後,蒐集資料、充實所需知識、書面、影片、大量的閱讀、大量的觀看,確認掌握到其中的要點,成為該行當的"paper"專家,並且評估應該有能力籌備、執行。這個過程至少也要三到四個月,或者更久●開始按前面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規劃、設計、找材料、找設備、找可行方案、找替代方案(設備或技術在現有環境無法滿足,得要找替代方案)、找改良方案(要執行的項目,肯定早有人在做,調查故有的運轉執行方式,在看如何改良與解決)。..................這個花我最多時間●考慮是不是要找一或兩個伙伴..........做為資金分攤或人力支持。個人在這一年的摸索中感受到:只是想要做穩、做小而已,只靠個人力量真的太難,得要適當的引入伙伴●偶爾思考並與伙伴討論,當產品完後成,下游或是"出口"再哪裡?要如何銷售?自建出口或是並行?出口通路多樣化?目前只到這裡,接下來就準備進行:模擬測試運轉,產品能不能生產出來、生產過程能不能控制變因、良率、穩定性,以及改良與優化流程、設備、功能等等之設計........先分享到這,有機會再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