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NT wrote:請問一下同一條生產線怎麼分哪台好哪台差呢? 這個有什麼難不像那種自動化生產線非常快速大量的製造自動裝箱因為量非常大,所以採用抽撿的方式檢驗產品車類產品每台車下生產線的時候都會有檢查跟測試這邊就可以開始分了
只能跟你說,不管你買的是不是頂規重機,光陽的態度永遠都依樣,MYROAD、刺激,這兩台都算光陽的頂規重機,可是有看過光陽有主動召修過嗎?還不都是車主自己花錢維修更換零件,他們就是看準國人貪小便宜這點,所以才那麼高姿態。就算你找蘋果爆料,找消基會,對他們沒什麼影響,因為他們就認為,你會買就會買,不買我還有外銷市場,不差這塊餅。
我很久以前就一直在講:不要買國產大重.總是有人講不聽,說什麼"這價位就只能買這個阿!!"你可以不要買重機啊.買了之後就一直幫廠商debug,離合碗公幾組幾組在換,怎麼換都抖抖抖,就自己催眠"啊沒辦法,乾離就是這樣"那NSS 300為什麼不會?人家設計時有考慮零件的de-rating.
bill+catx2 wrote:生產線靠人作業,是人作業就會有差別,即使同一件事做上很多次,也難免會有不一樣的時候。這時候就要看作業員及品管的專業心態了..... 這可以理解,我也很同意這段話。要不然也不會強如 Honda 也有車王的這種事了。只是,有些人是在說廠商是將同一條生產線上的車製造出來的車分好壞,然後好的賣國外差的賣國內,這對於工廠管理上的概念可是一大突破,所以我想請教一下這是要怎麼分的呢?
orea2007 wrote:這個有什麼難不像那種自動化生產線非常快速大量的製造自動裝箱因為量非常大,所以採用抽撿的方式檢驗產品車類產品每台車下生產線的時候都會有檢查跟測試這邊就可以開始分了 我只能說,從這段話我可以猜出,你對工廠作業的流程一整個不懂。真要說,非常快速大量製造的產品,反而才有可能會是好的賣 A 地,差的賣 B 地。因為快速大量製造的產品,通常評判好壞的標準只有一種,所以容易判別。然後這類的產品通常也會多做一些備品(需要 900 個做 950 個),真的都是符合最低標準可以出貨的話,剩下來的留著下次出。但是耐久財的這種東西,一來不可能給你需要 40 台做個 50 台,然後剩下來的 10 台放著積灰塵,所以你根本沒得挑。那麼你怎麼知道你第一台生產的品質在 40 台中排第幾?第二台呢?第三台呢?難不成你到了第 40 台再來重新分類一次哪些是好的銷國外,哪些是差的銷國內?再來,所謂的「好」或「壞」,是要用什麼做標準?三號車跟五號車比馬力多了 0.5 匹但是扭力少了 0.3 公斤米,七號車跟八號車比 CO 比較濃但是 NOx 比較淡,哪台車好?又是哪台車差?你還沒比五號車跟七號車或三號車跟八號車呢...這種不是快速大量製造的產品,當下檢查和測試的數據有一狗票,你是要拿什麼標準來分這台好還是差?最後,更別說雖然大部份的機件都會是一樣,但是還是會有小地方可能會依法規或當地特色的不同,比如說我記得日本對於反光片的要求就跟台灣的有不一樣的地方,當然警示貼紙一定也不同語言版本,甚至有些連名字或是外觀貼紙都不同。難不成你要說是全部上線組裝完,下線測試一次,分類好之後再上線依國內國外的區別再把不同的地方裝上去這樣?你就不要這樣子逗大家開心了吧。對一個工廠作業線來說,要組裝賣給哪國的產品,這次生產要幾台,在上線前早就決定好了,各個工作站的作業人員手邊的配件或零件以及數量,也會根據每個國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你要說因為工人心情不好態度不好什麼拉哩拉雜不好所以品質不穩定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要說每台車下生產線的時候都會有檢查跟測試,從這邊開始分哪台車要賣哪個國家,我會說這個觀念對於工廠管理來說是個天大的突破,畢竟對於一個工廠來說,要跳脫 SOP 而要去做重工是大家都極度想避免的事,敢情你一定是在哪個工廠有看過人家這樣子分對吧,不知道你參觀過的工廠是哪一間呢?
狼0226 wrote:那NSS 300為...(恕刪) 這個問題 ....不用..爭不管是....國產或 進口 本田 山葉 等..只要是 (乾式離合器)都逃不過 抖 的命運維有(濕離)才能解決(抖) 的問題...當然價錢...一定會反映在 車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