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你一個基本的算法
房間的立體大小 * 0.5 * 溫差 = 房間需要被降溫的熱量(單位是kcal)
EX: 房間為4坪,3米高,就是約40立方米,溫度夏天約35度,室溫設定在25度
0.5這個參數滿複雜的
簡單來說裡面有空氣的比容,焦耳轉卡路里的換算,又及溫差與熱焓差的約略的倍數,零零總總的乘積
如果房間有電器會持續開很久的話,幾百瓦以上的電器再計算,將它的功率乘上0.15當作電功率熱損失,這算滿多的了
(以上算式忽略牆壁隔熱系數等環境因素,假設房間是很密閉,門窗緊閉沒啥漏氣的情況下)
這樣算起來,空房大約是200kcal
那麼其實你可以選一台2200KCAL的冷氣
預估6分多鐘可以降溫完畢
但基本上使用者的感覺差不多3-5分鐘就應該要降溫而且吹涼了
所以以4分鐘為主,200 * 60/4 = 3000kcal
1KW = 860kcal , 所以3.516KW約等於3000KCAL
所以你可以大略估計一下你希望的冷度以及溫度設定
這樣算起來才比較容易蓋掉一些忽略的,但卻很重要的負載
(如牆壁隔熱系數)
以上是經驗分享,讓您參考
Libra3213 wrote:
4坪 3.516KW...(恕刪)
恩恩 您提供的Kcal算法滿不錯的耶
房間的立體大小 * 0.5 * 溫差 = 房間需要被降溫的熱量(單位是kcal)
用這個公式算出來的Kcal您下方有舉例
4分內降到目標溫度需要3000Kcal的能力
需要3.6kw的機種
依此推算
5分內降到目標溫度需要2400Kcal的能力
需要2.8kw的機種
10分內降到目標溫度需要1200Kcal的能力
需要1.4kw的機種
只差一分卻要買高一級的機種 我覺得相當不划算
因為考慮到EER與機器價格
差一級是否會讓跑低頻的時間降低
跑高頻的時間增加
相對的耗電量是否會比高一級的多
這個要算的話要好複雜@@
降一級的話
低頻是否能維持住溫度感覺相當重要
不然就浪費了變頻
而我想選冷氣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部份了
因為每個人家裡的環境不同
1.西曬需要增加多少Kcal
2.房間密閉性需要增加多少Kcal
3.房間人數與使用電器瓦數需要增加多少Kcal
目前大家普遍算法都是每坪450-550Kcal 西曬或頂樓鐵皮+100-200Kcal去算
以我們家目前的房間為例子
3.15坪 密閉性佳 無電器房間 一面牆西曬 架高木地板約15cm 天花板無裝潢
因為買到2.2kw機種
幾乎等於就是以一坪550Kcal去計算
而使用狀況是相當正常 感覺還多了一點
若4坪的狀況下
約就是買到2.8kw機種
若房間密閉性稍差一些 不是用氣密窗
我想應該非常夠用
加一些電腦與電視應該也相當足夠
所以我才想說買到3.6kw除非是房間狀況非常差
或是冷房要求非常高才需要@@
就像您說的4分鐘冷到定位@@
買冷氣真的只能靠經驗了>"<
若要詳細算的話真的是會搞死人@@
影想吹冷氣 wrote:
8.8坪用5.0...(恕刪)
=========以下不小心又文長了,請慎入=========
是的,我的經驗都是抓冷氣在3-6分鐘內就需要把粗估計算的熱量降溫完畢了
不然,拖越久,好比十分鐘、十五分鐘的情況下
這代表著隨便一個沒算到的熱量負載都會在權重成份很大
萬一沒算到的熱量負載,好比說是突然的開窗,熱氣大量換氣進來
這樣一個舉動就要讓你重新降溫十分鐘以上了,豈不是為了錢跟自已過意不去
所以很多業者,盡可能粗估大一級,寧可對消費者不好意思讓他多花錢買設備
也不要花了錢還做不到,後者最傷腦筋
而且,您的想法和觀察特別有概念
『差一級是否會讓跑低頻的時間降低
跑高頻的時間增加
相對的耗電量是否會比高一級的多』
以變頻來說,確實會差一些電力,但是結果如何,我大概粗算給你了解
變頻的條件我不明白各家廠商詳細設計的設定值,所以我就以我的想法來計算
所以歡迎各位大大鞭策一下
好比就以原本的例子,4坪空間來說
假設變頻降載的條件設定在溫差兩度
降載為降半載,也就是能力值打折一半,1500KCAL/HR,需求電力自然少一半
也假設這是一個密閉房間,房間滿空曠的
4*3.3*3*0.5*2=39.6
即表示當室內熱量從原始的200KCAL降到約40KCAL的時候,壓縮機開始降載
以兩個設備,36和28,分別3000KCAL/HR和2400KCAL/HR
假設是平均能力,那就是50KCAL/MIN和40KCAL/MIN
降溫到降載時間分別需要3.2分以及4分,差40秒
降載到完全降溫還需要1.6分和2分,差24秒
以這個理想的房間來看,可看出電力消耗的情況
假設這兩台EER都是4,方便計算
那麼電力消耗為750KCAL/HR和600KCAL/HR
換算一下瓦數為870WH和700WH,也就是14.5w/min和11.7w/min
在此,要提到一個比較重要的公式,有興趣可以上網查原因
相似定律:
變頻故名思義,是『變動頻率』
根據相似定徑,轉速降一半的情況下,只需要消耗原本的1/8功率就足夠了
hp1/hp2 = (N1/N2)^3
N = 120f/P , f=頻率
所以耗電量計算如下:
14.5 * 3.2 + 1.8 * 1.6 = 49.28w
11.7 * 4 + 1.5 * 2 = 49.8w
那如何是定頻呢?
降溫到完全降溫需要4分和5分
也就是58w和58.5w
因此,再強調一次我的條件或許設定不是這麼到位,所以得到的結論也許不如預期
以這樣理想的算式中,透露了幾個訊息:
1. 變頻冷氣在相同低負載的情況下,差一級的規格耗電量差異不大,幾個百分比以內而已
2. 但是定頻與變頻的差異,大約有15%以上的耗電差異
所以這樣的推論可以簡單說明你的問題
其實買變頻跟定頻是各有好處
買定頻,你可以以計算出來的規格大一級就好了
但是買變頻,你需要將你計算出來的規格再大一兩級才比較好
原因是買變頻最主要的目的是省電,當你的溫差條件還沒滿足廠商設定的(我的例子是溫差兩度)
變頻也是全力運轉如定頻,不過一但達到溫差條件,開始啟動變頻時
根據相似定律,你省的電力是頻率變動的3次方來計算
這也代表著,你的冷氣規格是滿大的,才會有時間來慢慢冷卻
不然也只是整天運轉跟定頻一樣而已
好了,真不好意思老人病又發作,打字不用錢的又打一堆了
感謝你的耐心,有什麼想法隨時討論連絡
影想吹冷氣 wrote:
8.8坪用5.0...(恕刪)
Libra3213 wrote:
大大好:=====...(恕刪)
其實變頻跟定頻除了高低頻運轉的原因導致的耗電差異之外,還有一個明顯的原因就是能源效率,
變頻冷氣的能源效率大多比定頻冷氣來得好,變頻冷氣就算持續全力運轉,也會因為能源效率比較優良節省較多的電力,加之低頻運轉會更好的能源效率趨勢(但不是所有品牌都這樣),一來一往省得就更明顯。
目前市場上家用冷氣機的規格來看,同樣產品線,越大額定能力的機種其能源效率表現越低。
所以定頻冷氣買超過級數的話,不僅會比較耗電(能源效率更低),也會因為頻繁跳停導致舒適度變差還有跳停再啟動的噪音。
變頻冷氣要買跨級距的機器時,我個人會先看運轉的低頻能力是不是相同,如果因為跨了級距導致跳停機會上升,那我會選擇不往上增加。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