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到這台舊款機種
內機型號是CS-22PHA2;外機型號是CU-22PHA2
這些規格數據寫成現今慣用的單位會像下表這樣
National 變頻分離式冷氣機 | ||
機型 | CU-22PHA2 | |
電源 | 單相 220V/60Hz | |
冷媒 | R22 | 780g |
重量 | 39kg | |
區分 | 冷氣 | 暖氣 |
最低~(定格)~最高頻率 | ||
能力(KW) | 0.69~(2.6)~3.0 | 0.62~(3.6)~5.0 |
入力(W) | 210~(762)~990 | 200~(990)~1400 |
CSPF | 不知道 | 台灣沒納入 |
運轉電流(A) | 1.08~(3.75)~5.10 | 0.97~(4.80)~6.78 |
啟動電流(A) | 4.80 | 4.80 |
生產國別:馬來西亞 生產年份:不可考 |

再打開外機前蓋

可以看到內部配置非常的有料,每個空間都充分利用,塞得非常密集,就像搭載V12引擎的引擎室一樣

從最顯眼的電控看起

電路圖配置,早期變頻冷氣只有壓縮機可以變轉速,其他都還是跑交流電的系統

主控晶片採用NEC D78214CW,8位元;時脈為12MHz

壓縮機驅動SPM採用三菱電機的製品

U、V、W相輸出

SPM模組背面有獨立的散熱鋁片,接觸面也有塗散熱膏


電控盒上方中段有兩顆電容,常見銀色鋁殼的那顆是散熱風扇馬達的電容,黑色那顆是直流電系統的平滑電容

電控盒上方左側還有藏兩顆全橋整流子

下面散熱鋁片是幫助這兩顆全橋整流子散熱的

接著看到主控板的背面還有一塊抗干擾及濾波元件,左邊那顆黑色接兩條黃線的是PTC,用來感知主板溫度的,過熱會直接切斷電源


最後看到風扇下方有個微笑造型的鐵蓋,打開裡面藏著兩顆很重的電抗器

這兩顆內部繞的銅線成本我猜應該很高

風扇是大面積三葉扇,早期國際就已經有高爾夫球面跟翼截面的設計了呢

高爾夫球面

風扇中心跟現在國際63級(含)以上的風扇一樣造型

然後看到冷凍循環系統
壓縮機採用松下壓縮機日本廠產製13.2cc雙迴轉壓縮機,現今國際要63級的機種開始才是這顆雙迴轉



四路閥是馬來西亞製的

冷凝器是單排10段的配置

採用毛細管降壓

內部管路配置很密集,而且全部都有消音棉包覆

正面導環壓縮機邊跟現今的國際一樣都有貼附雜棉隔絕高頻電磁音

室內機顯示設計是當年變頻剛出來流行的運轉頻率段數顯示,有點像汽車的轉速表那樣,現今三菱的變頻除濕機前兩代也是相同設計

實際來看一下當年的變頻機控制表現如何
國際的室內機再當年就已經是左右獨立風向驅動控制了
早期的SPM模組升降頻都會有招牌綿密電磁音跟Do~Re~Me~So變速的音調,現在的日立懷舊系列也有類似這種音調,只是變得沒那麼明顯,但是驅動電磁音有比日立之前的IGBT大
低頻能夠穩定在28~31Hz運轉,而且壓縮機四平八穩,不會有一些奇怪的金屬敲擊異音或抖動,基本上跟日規機的控頻一樣強了,大金的雙搖擺壓縮機同樣跑這個頻率音色也差不多是這樣,包上衣服鎖上蓋蓋那個豆豆豆的聲音就幾乎聽不見了
高頻約在130Hz的出力,因為這顆壓縮機排量有13.2cc,所以這轉速大概只用到緊繃的一半不到,跑起來不會有那種超頻很躁的聲音
升降頻控制沒有現今IGBT那麼線性順暢,不過以這樣的硬體配置我覺得算不錯了啦
實際高頻在跑室內機出風10度,迴風25度,溫差15度算性能不錯了,而且這台室外機側面鋁片還已經腐蝕脆化了


室外機出風大約33度,迴風一樣25度

因為R-22冷媒操作壓力比R-410A、R-32都還低,所以壓縮機本體溫度大約60度而已,不像R-32的都7、80度,甚至大熱天可以到90多度

接著來看到新世代國際K22級招牌的小可愛室外機
一樣先看外觀





打開上蓋

在把前蓋導環拆下

可以發現國際小型化室外機的發展方向有成,確實比早期的體積還小,機械室這邊也是被整顆壓縮機塞滿,不過這台是冷專的,如果冷暖機種壓縮機上面的配管迴路就會比較複雜,並多一顆四路閥

電控板是現今主流的設計
先看一下電路,整張圖就只有畫主板連接的外部元件,不像早期變頻機板元件沒有集成在同一塊板子,所以有許多連接電線

翻開鐵蓋也是國際慣用的IGBT驅動晶體,但這塊板比較像是國際的簡配版,他還有另一塊內部元件比較多一點的,但是基礎架構都一樣

電抗器也是很大顆,不過敗現今電子元件的進步,已經不需再用兩顆電抗器了,像早期日立也採用SPM模組驅動壓縮機的變頻機版也有兩顆電抗器,後來民國98還100年就改IPM推壓縮機了

風扇直流馬達是廣東威靈電機的製品,8磁極36W的規格

風扇難得是三葉片的,一樣有高爾夫球面,厚薄翼截面,離去角有缺口U形減少渦流跟器流噪音,不過這風扇葉片面積比早期那台小,實際風扇在旋轉吹出的風力沒有舊的那台大

然後看到冷凍循環系統
壓縮機採用松下壓縮機萬寶廠產製6.4cc單迴轉壓縮機

冷凝器規格尺寸:長度58公分,厚度1.385公分,11段,銅管管徑7mm內螺紋管,不得不說這冷凝器的薄度我大概用腳踢一下一定馬上凹一個洞,光從迴風側就能直接看穿風扇了
電子膨脹閥是盾安的製品

K系室內機馬達一樣廣東威靈電機,8磁極29W的規格

蒸發器採用兩進兩出迴路,18段配置,QX、LJ、K系偷一樣的料(只有RX的才是19段)

拿來實戰一下看看性能如何,這邊要先說K系列輸出給壓縮機的頻率非常不穩定,跳動非常大,假設150Hz,一下輸出114Hz,一下又變170Hz,我只能大概抓個中間值
首先低頻能力

哈哈!終於被我抓到國際也有低頻下不去的機種了,實際跑出來冷氣低頻只有1.67KW,壓縮機出力大約是90.3Hz
再來高頻運轉

我測了好幾次這台真的跑出3.4KW的冷氣能力,之前測RX28要跑個而定能力都要慢慢等能能力值上來,這台K22的一開機隨便亂跑都能馬上達到該有的能力,而且還要煩惱實際運轉的能力已經超過標示值太多的問題,有了之前RX28的經驗害我都懷疑這台K22我是不是測是有問題,前前後後也害我浪費一堆時間檢查並重測,不過結果就是那麼狂
然後依照往例一樣來看一下CSPF值如何
首先測試額定能力
記得前面說這台隨便亂跑都超過標示能力值太多的問題嗎,我為了測到2.2KW的冷氣能力我試了許久發現要調整到冷氣模式下設定溫度與回風感知溫度相同五格風運轉才剛剛好,然後注意先記住消耗電功率249.8W這數值


接著測中間能力
這台貼紙標示的中頻冷氣能力是1.0KW,結果這台的表現就跟日立懷舊系列一樣中頻能力就等於低頻能力,接著對照消耗電功率那欄,怎功耗也是249.8W,其實是因為這台跑而定能力時壓縮機就已經幾乎再低頻運轉了,現在只是把室內機五格風切成一格風運轉,然後低頻能力還是壓不到1.0KW,這也反過來證明一件事,壓縮機相同轉速耗電下,風量越大能力就越大,報名政府CSPF考試出來的成績就越高
遙控器設定溫度與回風感知溫度相同一格風運轉


雖然實際跑出來中/低頻1.65KW,早已超過政府規範中間能力其值為額定能力二分之一,(容許範圍為正負10%),並且實測值應在標示值之95 %以上,且在105 %以下。
不過還是把實際能使用到的數據輸進試算程式看看會跑出啥結果
第一次測試7.02

第二次測試7.10

實際使用當環境27度時把溫度設定16度不同風速下跑出的能力值,結果就是不管怎麼運轉都超過他22的級距,連一格風都有2.8KW的能力,五格風已經有3.2、3.4KW的能力值了,小小一台室外機還真的蠻狂的

室內機風量的感受還有風切聲都比較強,不會有那種RX系列不知道在吹三小弱弱的感覺

之前都沒認真講過外機升降頻控制的影片,這次來認真解說一下這外機升降頻的控制
一開始送電電子膨脹閥先往下關到底,再往上全開做歸零定位
開冷氣16度五格風極速運轉,室外機風扇馬達跟壓縮機器動前做磁極定位開始運轉加速到高頻,可以看到一路以來主機板出力的頻率一直波動很大不穩定
影片9:32從最高頻下降到中間頻率值(這個中間頻率值到最高頻總共有三段轉速)
影片10:28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1:13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1:58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2:4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3:26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4:1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4:57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5:4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6:28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7:13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7:57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8:4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19:27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0:1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0:57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1:4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2:27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3:1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3:58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4:42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
影片25:30壓縮機轉速下降一階維持實際使用時的最低頻運轉
※綜合上面可以發現國際大概是有25段轉速在做切換控制,應該是查表法控制的
後面再拉轉到高頻後關機,壓縮機直接切出沒有先降頻讓轉速下降一些再切出的程式設定
另外三葉片風扇的風切聲比較順暢,沒有雙葉扇那種啪啪啪的風切聲
補充一下日立的控制大概會下下圖的邏輯這樣

另外發現國際這台K22跑政府CSPF考試模式檢測中間能力值壓縮機低頻真能壓到約莫55~65Hz之間,但整顆壓縮機狂斗,難怪真實使用無法用到那麼低轉速,因為整台外機瘋狂震動,壓縮機也發出異音早就被客訴了,反正一般人吹冷氣哪真的知道低頻能力多少,有無跑到額定能力,數據有無造假,所以這樣調當然沒差
最近看到一個影片非常感嘆,現今產品要找到真材實料的基本上是有困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