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Aaron8986 wrote:
電動車以環保救星之名橫空出世,彷若汽車界的未來,舉世只談其優,絕口不提其弊,猶如當初各車廠強推柴油車之情形(後來發現是謊言、作弊),但觀其發展初始即與環保背道而馳!現今汽車之馬力、扭力早已超出一般用車之需求,絕大部份車主跟本用不到一半的性能,只為車廠疊床架屋堆高利潤而存在!電動車也捲入這場馬力競賽,豈不與環保初衷相背。
ChangAaron8986 wrote:
題外話,電動車以環保為強力訴求,是否應以滿足大眾日常用車需求即可?過多又用不著的動力與環保是背道而馳。我的車二百來匹馬力, 零百六秒多,三十年前已可稱雄於高速公路,即令現在亦仍可逢車過車。現今市售車超過二百匹馬力者多如過江之鯽,但有多少車主真的有此需求?因為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抑制車輛動力以符合普羅大眾所需,不是更容易符合環保法規!用不著即是浪費,不環保!
ChangAaron8986 wrote:
我也曾經考慮電動車,我評估的方向是標稱續航力的時速是多少?時速一百二十公里、二百公里的續航里程?(回覆不知道)電池保固期限?電池健康度80%時上述續航里程剩多少?(回覆不知道)是否會像電子設備本來還有20%電力但突然就關機?(回覆應該不會)保固期外更換電池費用?(回覆天價)所以,電動車不是我的菜
以上基本全是對電動車的誤解!
目前Tesla用的18650,目前只有Tesla在用,在中國生產的Tesla都已經開始轉鐵鋰的方形電池(有些廠牌喜歡叫刀片電池),大部分電動車企也都只有在用方形電池,圓形電池因為空間利用效率低,慢慢的要被淘汰。
再來,電機跟內燃機的概念完全不一樣,一台200匹馬力的內燃機,在中低速的油耗就是會比一台100匹馬力的油耗要高,但是電機因為轉換效率超過95%,不論你今天是100Kw的電機還是200Kw的電機,當你的工況一樣的狀況下,你的電耗是一致的,所以Tesla即使有著3秒的加速,你平時拿來買菜跟一般電動車的能耗基本一樣的,這也是為什麼動不動任何一家電動車廠商都可以做出什麼5秒破百,因為沒有太大難度,難的不是電機,是電池的電壓是否能保持一致?這跟內燃機汽油只是單純的能量儲存的概念不一樣。電池其實也是整個動力關鍵的一部分。
再來是電池,大家之所以會覺得電池不耐用是因為消費電子產品大概2-3年電池就不行的關係,其實車用電池在理論上也差不多,依靠著車用的溫控裝置、更好的充放電技術可以延長電池的壽命。關鍵是在目前的鋰電池,都可以允許完全充放電1000次以上,車用的基本上都在1500次以上,聽起來好像不是很多,但是如果把里程數算進去就很多了,以Model3為例,充滿一次電實際行駛里程都在300公里左右,如果充1000次,電池就壞了,哪也開了30萬公里,如果是1500次,就是45萬公里....所以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大概開多久會到30萬公里以上,這還是三元鋰,如果是鐵鋰電池,壽命更長,現在中國已經一堆純電的公車,都是鐵鋰電池,而且每天都是快充2次以上,這樣惡劣的使用條件,電池的耐用程度都跟商用車的柴油機差不多,所以不需要再懷疑今天的電池科技了。今天的車用電池肯定比傳統的內燃機耐用。
ThomasLin wrote:
那是北美的Tesla還在用,中國生產的Tesla已經開始用方型電池了
中國生產的鋰鐵電池,那是中國專用的costdown 版本,這個不是未來。
要是我,我不會傻到買這種次級品,都有錢買特斯拉,何苦買一個效率差的電池。
會用鋰鐵電池,最重要原因是 鈷 跟本就不夠用,又貴又稀有。
有空還是把 tesla bettery day 看完再來下評斷比較正確。
我發文在理財版的筆記:
----------------------------
這個youtube視頻,看了兩次,第一次實況早上四點多,看到五點多回到床上睡覺,前天覆習看了第二次,只看電池相關的部分。
實況轉播當天,股票一直往下,投資人期待不到一個明確的產品發表,聽到電池2年後才會問世,股價就躺平了。
我個人評價是非常高的,從沒看過一個發表會會將兩年後的產品講得那個仔細,不怕對手知道秘密。馬斯克口才並不好,不像apple 發表會講得那麼流暢。但馬斯克的內容,沒有誇大,沒有廣告,把他的想法,用一種興奮的態度,分享給你了解,反而顯得比較 真,整個電池日,不像產品發表會,反而比較像技術研討會,特斯拉把他們的未來新電池來的技術,交待得很清楚。我個人當然是上了一堂非常值得的電池課。
特斯拉目前的狀況,護城河其實已經很深了。整個 Model S3xy 系列,其他車企,要追上來,已經相當困難了。
當別的車企正苦苦追趕時,特斯拉又著手挖一條更深的護城河,等到兩年後,新電池問世,其他車企,恐怕還是感嘆無力追上而已。
先看結論,新電池4680, 把每個環節的改良加總起來,行駛距離+54%, 成本-56%。但應該沒這麼好康,理論值實際產品化,效果也許是要打折的。
其中主要四個環節分別是 Cell Design, Anode Material, Cathode material, Cell Vehicle Integration.

Cell Design:
新電池4680, 尺寸大了五倍,這個尺寸取值是成本效能折衷後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案。

舊電池採用的是圓柱体,將正極,負極,中間層,三個平面捲成一個圓柱形。
新的設計,則是採用螺旋體環繞,不需要拉出正負極端子(tab), 電阻減小,可提升距離 +16%, 也降低成本。

Anode Material:
陽極用 矽(Silicon) 取代較貴的 石墨,經過特殊鍍膜後,可增加距離 +20%, 成本也下降。

Cathod material:
陰極採純鎳,不用鈷。鈷太貴,不易取得。但不含鈷的陰極,充放電後,容易變形,所以純鎳設計,要加入新的 鍍膜(coatings)跟混合物(Dopants). 可增加距離 +4%, 降低成本,原料容易取得,環保。


Cell Vehicle Integration:
這部分的意思是把電池當作是車體的一部分,不需要用多餘的支撐架來放電池,因此距離(+14%), 成本均獲得改善。
l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