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talk新聞 |李志良 綜合報導
2023年4月7日 週五 下午5:57
[Newtalk新聞] 《路透社》當地時間 6 日報導, 9 名特斯拉前員工在採訪中爆料,2019 至 2022 年間,特斯拉員工曾通過內部消息系統,私下分享客戶車載攝像頭記錄的部分影片和圖像。
「我們能夠看到車主的車庫和私人物品,比如某位特斯拉車主的車庫裡有一些特殊的東西,大家就會把它發出來。」特斯拉前員工在報導中稱,部分記錄還拍下了特斯拉車主的尷尬瞬間,包括「裸男」、車禍和「路怒」事件。
對於上述消息,截至陸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特斯拉相關負責人暫未回復。
「說實話,這是在侵犯隱私。我總是開玩笑說,在看到他們如何對待這些車主之後,我永遠不會買特斯拉。」一位特斯拉前員工向《路透社》表示。
報導中提到,特斯拉在其「客戶隱私註釋」中表示,該公司的「攝像頭記錄的內容保持匿名,不會與您或您的車輛關聯」。但有 7 名特斯拉前員工表示,他們工作時使用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顯示畫面拍攝的地點,這或意味著,特斯拉車主的居住地也有可能被暴露。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另有一名前員工稱,部分記錄似乎是在車輛停止和熄火狀態下拍攝的。「幾年前,只要車主同意,特斯拉就會接收停車狀態下拍攝的畫面,但此後已經取消了這種做法。」報導中稱。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 CEO 馬斯克也是被「偷窺」的對象之一。報導援引兩位知情人士表示,大約 3 年前,有員工偶然發現一段視頻,並傳播了出去,而視頻內容為馬斯克車庫內的一款車。
兩名特斯拉前員工對此表示,他們對共用圖片並不在意,因為客戶已經勾選了「同意」,還有的人早就放棄了對個人數據保密的期望。
然而,另有 3 名特斯拉前員工表示,他們對此感到困擾。「買車的人,我認為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隱私不受尊重。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洗衣服和非常私密的事情。我們還可以看到他們的孩子。」上述前員工表示。
「任何正常人都會對此感到震驚,傳播敏感和個人內容可能被視為違反特斯拉自己的隱私政策,這可能會導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幹預。」波士頓東北大學網絡安全與隱私研究所執行主任戴維斯·喬弗尼斯 ( David Choffnes ) 表示,特斯拉員工分享敏感視頻和圖像的行為「在道德上應受譴責」。
特斯拉的車載攝像頭系統近年來爭議頻發。在中國市場,部分區域曾一度禁止使用特斯拉車型。此外,此前也有部分車輛功能因「存在洩露隱私風險」被停用的先例。
2022 年 3 月,比亞迪和東風日產旗下車輛相繼停用了遠程拍照功能。據瞭解,上述兩個品牌的「千里眼」及遠程拍照功能可遠程記錄並查看車外攝像頭拍攝的影像資訊。
2022 年 5 月,有網友稱通過高合汽車 HiPhi X 的「車車互聯」功能,可實時查看多位高合汽車用戶的行車記錄儀實時畫面,隨後高合汽車宣佈關閉該功能。
「為了實現自動駕駛、輔助駕駛、人機交互、智慧網聯等功能,智慧網聯汽車會不斷地採集環境感知、車輛工況,還有駕駛人員以及乘客的個人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來更好地提供功能,包括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但在使用這些重要數據的過程中,車企需要做好安全防護,並合規使用,避免出現數據和隱私安全風險。」電子科技大學嵌入式軟件工程中心主任、TIAA 網絡安全委員會秘書長羅蕾表示。
在實際面對智慧網聯汽車繁雜的資訊收集條款時,消費者依然很難做出分辨。JD Power ( 君迪 ) 之前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 21.8% 的智能汽車用戶「一直都知道」個人敏感資訊被收集,明顯低於智慧手機用戶( 31.2% );而超過 20% 的用戶很少知道或完全不知道個人敏感資訊被收集,明顯高於智慧手機用戶( 16.7% )。同時,近半數( 47.8% )的受訪車主表示從未收到過汽車品牌或經銷商對個人資訊收集的提示。這表明,很多的數據收集行為是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
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蔡碩表示 : 「不知道有多少車主仔細閱讀過相關的隱私政策條款,可能在使用車輛時不經意間就已經勾選了『同意』選項。但這方面還是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給車企『劃底線』,某些霸王條款越過了法律紅線也是無效的,因此需要立法界的支援。」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