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orMaiden wrote:
chanp
畫大餅歸畫大餅,LW真的有上述規劃嗎?代工老闆侃侃而談甲方的計畫也算是業界奇談
他就像是半個livewire領頭高層一樣, 翻開國外媒體截至目前都沒見到LW ceo侃侃而談各專案初步方向細節, 就帥董似成了LW代言人般, 記得與曾經龍頭合作的會是第三款預期大約等同白牌輕型電動機車LW S3, 還要根據原本共通電動機進行縮小化, 這塊操作主力或說最吃力工作大概都是曾經龍頭要負責
因個人猜今年LW全球加起來能賣出一千台上下就不錯了, 在前二款LW車銷量成長極其有限下, 第三款S3確實可能讓曾經龍頭操刀花錢, LW只要提供電動機構型讓曾經龍頭搞縮小研發, 後面坐等抽次系統總成還有品牌的權利金就好若曾經龍頭願意在亞洲努力搭建LW專門店還有努力賣的話


ecmeel wrote:
舊聞共賞(恕刪)
同場加映: 那些年說好要上市的Revonex街車型大型電動重機!

2020/11/30媒體引述帥董, 還要拼義大利製造增加如同舶來品般高度

....柯:RevoNEX預估售價100萬元以上,還不知道定價,定位是街跑,預計2022年推出,SuperNEX更貴,定位超跑。
百萬街跑如何可行,條件是先(產品)做得出來,還要有人買。RevoNEX鎖定歐洲市場,因為光陽賣歐洲比重高,形象也高,美國我們銷售也不少,但美國不是機車市場。
以品牌來說,義大利製造可以幫台灣品牌增加能見度,台灣品牌要打歐洲市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有先做調查,當地通路商當然歡迎,因為可以拿到最低成本。-.....
到了2021又豬羊變色, 搞起帥董最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
大型電動重機到底往哪去?
說到光陽正在推進的項目,就很難不想到曾經搶走全球車壇目光的 RevoNex。這款大型電動重機,已經延宕兩年沒有上市目標,柯勝峯今天也坦承「短期內不會推出」。
「大型電動重機是很多車迷朋友關注的話題,但現實是全球市場可能只有一萬台,還是非常小眾的產品。」柯勝峯認為,要推出大型電動重機並不難,但是要打造出符合消費者期待,又能展示光陽造車技術的產品,就沒這麼簡單。
考量到這個市場的特性,以及這兩年全球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光陽將原本設定的歐洲市場,調整為全球市場來衡量,期望在歐洲、美國兩個市場進行更完整的研究後,再推出符合需求的產品線。
小客5509 wrote:
同場加映: 那些年說(恕刪)
總覺得帥董等是想不清楚還是怎樣的, Revonex都已有原型車讓其親身試駕跑賽場等作為, 就算是委託各供應商提供包括安自身需求規格打造電動馬達在內進行組裝, 好歹理論應可自己管控, 只因為覺得全球估測不到一萬台市場就停了下來
反而跑去參股LW, 聲稱LW那顆電動機馬達鐵定給自家公司用, 說白就是LW賣/供應總成給曾經龍頭, 八成也會簽日後頂著LW關鍵零組件所組車款銷售的分潤/權利金等合約, 只是抽多抽少問題, 但這形同核心基礎技術掌握在LW手裏
要多半如此就匪夷所思了, 在台認為深怕關鍵技術都在隔壁電車系統小老弟手裏而要親自搞第二套換電強調獨立自主, 號稱不用支付權利金什麽的, 卻甘願跑去跟LW美其名參股合作?! 實則說不定還要幫人另作嫁付錢除參股金外, 不願扛全球可能不到一萬台的開發投入佈局, 反而寧願依附在LW旗下?
自身是不太相信到時LW第三款車上會有KYMCO logo共存, 因看來LW屬強勢牌子背後操盤人主要都是哈雷母公司出身, 不會想要雙品牌稀釋淡化LW主牌子印象, 就算有大概會以最不顯眼方式在車款不起眼位置標上如KYMCO as a loyal partner

就為了與隔壁電車系統小老弟爭一口同樣上市美股的參與感.....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