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echiny wrote:
技術應該是不斷進步的,

45年之後要從頭來過實在是匪夷所思!

除非是45年前登月的時候遇到了MIB,

全NASA和太空人一起被閃了一下,

忘了是怎麼上去的!

這樣就有可能了⋯⋯

技術是不斷進步,但不見得一定有繼承關係,甚至是取代關係.光是電腦輔助系統以前跟現在就差多少了另外當年靠這個吃飯的相關工業,在競爭結束後還有多少人會生產這種特種用的設備?45年一個產業會斷代都不足為奇,何況現在用新技術再開始.
講這個沒有說服力,

歷史上哪有多少技術是橫空出世的?

大多數的技術都是演進而來的,

2奈米,5G,影像畫素,CPU算力,記憶體容量,點點點點族繁不及備載,

相反的,45年前的登月技術就算不演化,

很多工作如果用上了現在的科技或設備,

不要說月球了,火星應該都上去了!

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關鍵少數這部片,

當你看到當時的NASA,

靠著一面頂到天花板的黑板,

還有一台比你家還大的阿祖級IBM在那搞登月時,

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thron wrote:
技術是不斷進步,但不...(恕刪)
nyko1225 wrote:
為什麼美國人技術領先全球
他們肯花錢創造


馬斯克是號稱回收火箭引擎可降低成本而已,問題是…回收的火箭引擎會增加風險,搞不好沒降低成本…
在美國,馬斯克比其他歐美公司成本低應該沒問題,但也不排除只是做帳做出來的。
手機故障可修到比買全新機還貴,就知道怎麼一回事。不了解的人可去投資spacex…

中美火箭發射誰更便宜?獵鷹9祭出複用大招,卻只相當於長征三號乙
2023-03-22 21:11
https://www.sohu.com/a/657690875_120399893
據媒體報導,我國“金牌勞模”火箭長征三號乙最新報價為2.6472億元人民幣,約合3844.5萬美元,這是它以一箭雙星的形式,為清華大學與上海臨港集團合資的清申科技智慧天網星座發射兩顆中軌道通信星的服務費用。如此算來,該價格低於一手的“獵鷹”9號,與復用版“獵鷹”9號相當。

而根據此前SpaceX公佈的數據,SpaceX公司“獵鷹”9復用火箭向近地軌道發射的報價為6200萬美元,最大載荷為22.8噸,平均每千克的發射價格為2720美元。

不過由於2022年氦氣等原材料價格的飆升,SpaceX火箭發射不得不提價,“獵鷹”9號以及“重型獵鷹”的發射起價分別由6200萬美元和9000萬美元,上調至6700萬美元和9700萬美元,上調幅度約8%。

另外,無論是6200萬美元,還是6700美元,其實都是全新的一手“獵鷹”9發射“價格”,如果是二手火箭,則可以降到5000萬到5500萬美元,兩者報價相差1200萬美元,三手火箭還會繼續下降,目前SpaceX公司已有2枚15手火箭,還有大量10手以上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獵鷹”9復用多次之後,發射價格就能大幅低於長征三號乙,主要因為以下幾點原因:首先,長征三號乙報價3844.5萬美元時,打的是中軌道,而“獵鷹”9前面的報價打的是近地軌道。如果打是GTO軌道,不回收狀態最大載荷為8.3噸,回收狀態只有5.5噸,平均每千克的發射價格要翻幾倍。

第三、火箭復用雖然能夠節省一級、發動機和整流罩的費用,但也不是所有的成本都能節省下來的,它節省的只是火箭成本,大約佔比53%。除此之外,還有發射成本、測控成本和發射保險成本,每次都需要同樣付出,而且複用火箭每次還比不可複用的火箭多了打撈成本、海陸運輸成本。火箭回廠之後,還有檢修檢測成本、零部件更換成本,以及常規燃料的環境成本等等。

第四、如果發射數量足夠大,批量生產一次性火箭的發射成本未必高於回收復用。以長三系列為例,其研發成本和固定資產投資攤銷到現在,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只計生產消耗和必要的費用、利潤,所以成本並不高,而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ria.ru dzen.ru 瀏覽器全頁翻譯沒被歐美改編的俄文吧!
swt63319 wrote:
爆炸了


像這樣....


---------------------------------------------------------------------------------------

AI最終走向永生避免無聊創造了宇宙與萬物太極粒子百千萬次輪迴自編程黑白兩儀魔方堆疊多序列靈魂魄二向箔
jcatalysis
看起來像是解體分裂物,恰巧像是碟盤狀引人穿鑿附會爾
可能各位都不是工程領域的人。

失敗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是邁向成功的基石。

不要說火箭,各位手上使用的ic,有哪顆沒有改版的
方偉 wrote:
失敗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是邁向成功的基石


失敗的經驗當然重要,但需要慶祝嗎?你有看過NBA有人為自己球隊輸球慶祝過?這是一種集體意識的虛偽,和民主很像,失敗了必須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失敗。
好圖狼
失敗就失敗幫老美找那麼多下台階。幹什麼
mobile0134 wrote:
失敗的經驗當然重要,...(恕刪)


呵呵,連這也要叼? 難怪進不去spaceX
mobile0134
我是跟你講。我明顯跟你說的常識無関,你要不然跟我說爆了900億台幣為什麼要歡呼,不然可以不用理我。
方偉
XD,又是一個外國人。
炸掉那 super heavy boost 老的設計 , 本來就易有問題的 . 這次一說 發動機問題 導致雖飛上去 , 但後一直轉 . 不過 第一級 裝 33台猛禽 2. 推力聽說 7500 噸, 比農神5 號的 5顆 F1 發動機推力更大 . 早期農神5 號 F1 那類火箭現在是不能使用的 . 很多人以為為何 50 年前登月 SLS 一直拖 . 因為技術都不同了 . 至於 早期的火箭 不回收也有原因的 , 很多火箭發動機 只能用一次 , 回收也不划算的 . 不過 spaceX 靠回收降低發射成本, starlink 發射一大堆. 目前 blue original 的 BE4 發動機也還沒真上太空. 還是 spaceX starship 比較強 .

MUSK 應該不喜歡 Amazon 老闆 Jeff Bez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QasuVijh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Qe_I0Zmzuk
BigMac4Diet
當年俄羅斯登月計畫失敗就是因為做不出超重型火箭引擎,一級火箭用上了24台小發動機,但搞不定群集發動機的控制問題,根本飛不上軌道。
網上說的:
--
星舰是风投的钱支持的,必须把丧事当喜事办,才能继续拿到钱,而在现场的都是局内人,不拼命鼓掌掩盖他们自己搞砸的事情,明天就得失业下岗!
--

這不是自信和無畏,上面說的才是合理的解釋。至於局外看熱鬧的人,一起鼓掌不管你爆不爆反正我還想看下一次。要說已經獲得可觀的數據我是不相信的,後面的所有環節全都沒有辦法驗證,才4分鐘就爆了(有驗證到10%?),我一開始就說這不是正常人做的事。NASA的項目交給spaceX就有這些好處。如果這是NASA自己的project,你不會看到這個情況。集體的盲目還有民主的羊群效應也是另一個原因,我都唱起快樂頌了,你管我內心是不是空虛!
最新消息是FAA不再沈默,將暫停starship和超重火箭的飛行許可,直到spaceX能證明火箭試射的安全性足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