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比不是美元,印度貿易逆差大幅擴大,若明年不能有所改善可能要出大問題。
----------------------
前9个月,印度商品贸易逆差突破2000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
印度商工部日前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9月份,印度对外商品出口金额提升至354.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新增了4.8%,与之前两个月颓势相比,出口萎缩现象终于得到了扭转。
进口增长再度超过出口,逆差创新高
公开的信息还显示:进口商品金额在今年9月份为611.6亿美元,同比增长率放缓至8.66%。报道称,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类商品价格增长势头在近期似乎得到遏制,减缓了进口增长动能。
但进口增速依然接近出口的两倍,这使得“印度9月份的对外商品贸易逆差扩大至257.1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印度商品贸易逆差金额更是突破了2000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2倍,创新高。
這主要多得美國幹的好事,肆意斷供破壞半導體供應鏈,逼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大量投入半導體製造業,加之經濟前景不佳,導致供應大大超出需求。
------------------------
台積鼓勵員工休假 半導體掀連鎖風暴
2022/10/26 04:13:41
經濟日報
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罕見發員工信鼓勵休假,透露「護國神山」面臨半導體景氣修正冰風暴,且狀況比預期更不理想,恐掀起半導體鏈連鎖效應,從主要矽智財(IP)協力廠創意,到矽晶圓供應商環球晶,以及漢唐等設備相關廠商都將受牽連。
儘管台積電日前才在法說會釋出展望,業界人士指出,魏哲家發信鼓勵員工放假,比法說會講再多都更具體,「就是訂單更鬆了、不用那麼多人力」,堪稱「一錘定音」,為景氣走勢定調。據了解,已有部分供應鏈廠商近期遭砍單,明年首季訂單動能也偏弱。
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占有重要地位,對於許多台廠也是如同衣食父母,相關供應鏈人士坦言,台積電最近部分產能「已慢慢不那麼滿了」,包括8吋與12吋產能,「台積電好,我們就好;台積電不好,我們也好不到哪裡去」。
台積電先前已證實,7奈米家族(N7/N6)預期受到半導體庫存調整、智慧手機與PC需求疲軟影響,產能利用率自今年第4季開始下滑,情況將延續到2023年上半年,同時二度調降今年資本資出,下修至約360億美元。
殲二十 wrote:
印度GDP是增長,可(恕刪)
在算GDP中只有淨出口才會增加GDP
印度主要是人口多
雖然有消費力的大約只有1億多
但這也不是個小數字了
消費當然以印度現有的薄弱工業是遠不能自我滿足的
所以會大量的進口
然後畢竟是個不小的市場
加上印度政府推動市場換技術投資(中國也是這樣的)
那一些印度有機會得例如組裝就會有外來投資
印度比較大的麻煩是對外資的依賴很大
這些年只有軟體上有發展出自己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硬體上基本所謂的大企業是吃自己的市場
並不具備國際競爭力的
以汽車業來說好了
塔塔也有併購歐美的汽車品牌
拿吉利當比較好了
吉利學習吸收了應該有10年以上了
都開始能從架構開始設計一台車了
塔塔也是差不多時間併購的
塔塔自己的車從自我技術角度基本沒有進步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印度自己的條件太差了(恕刪)
我覺得我們不要用正常人的想法和眼光
去對待印度....
更應該用貼近印度人的想法去理解印度...
兩者的差別在於
如果你認為印度是個16億人口的整體
全國都要均富.....人人都要平等...
那印度永遠是個弱國....
但是如果你用印度種姓的解及制度來理解印度...
印度 種姓和部落人口只佔 印度總人口的 四分之一
大約 3億左右....其他人皆是賤民....
對於種姓來說他們只是工具....資產...
用離低成本的製造商品.....給予廉價的生活資源即可....
所以你只要把印度當成一個 2-3億人口的國家...
印度的教育和各種資源集中在這部分中的少部分菁英人數...
這些精英生產創造力不會輸給中國...
其他人只是低成本的生產工具....不需要全民識字....
所以印度的發展必然不會是全國性的...
各種基礎建設...只會先集中發展成一個大城在慢慢地去拓展其他大城
會是由多點慢慢地拓展的...資源分配的非常非常的不平均...的模式
這樣去理解印度....或許某個程度來說印度會是個可怕的國家...
不要去輕視或是低估了印度
hunginn wrote:
我覺得我們不要用正常(恕刪)
你說的問題才是印度真正的問題
不是從內部或外部的角度看
而是印度自己內部利益的角度來看
印度之所以工業化走得很爛的原因之一就是內部利益問題
蘇聯時期給予印度和中國的援助其實差不多的
怎中國能自我慢慢發展起來而印度不能
那是印度內部利益造成的
現在的政府對於發展印度工業的努力不可謂不努力
但實際取得的成果不算多
既得利益者的阻礙才是印度發展的困境
內部沒有那個環境
出國的優秀人才回來發展的比例就很低
印度理工在國外的優秀人才不算少了
也不是沒有愛國理想的人想回去印度發展
但現實就是內部的環境基本沒辦法給空間
自己內部利益就搞死自己人了
要發展的路徑不是一開始就所謂人人都有教育之類的
而是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把資源集中在某個小區域先發展起來當點火
要先求把餅做大才來求整體拉高
中國的發展初期也是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解決貧困那是發展20年後才開始推的
但印度是既得利益者絕對不想放掉利益讓某一小部分人先發展起來(都是高等人 為何不是我先更富)
然後大企業的官商關係不也是大問題
現在的印度首富是靠自己?
10年前還是個小企業
依靠跟現在政府的關係拿了印度內部特許的行業才發展成這麼大的
莫迪年紀也不小了
早晚得換人
換人後大企業換一批在印度那是常態
都要政商這麼玩自己的分配
那印度要發展起來基本可能性極低(賺錢靠政商關係而自己的基本投入幾乎沒有)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