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萌说 wrote:
我们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恕刪)


要翻牆才能看到世界各國關心的時事叫做多元社會?








一位英國紀錄片導演拍的,曾經入圍奧斯卡四次,得獎兩次,16座愛美獎

Malcolm Clarke, a British director in the film industry for over 40 years, has been good at projecting a panoramic view of society with individual stories, refl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eat times and the fate of ordinary people, and showing a strong spiritual core in short films.

幾個觀點角度來說好了
這位拍了中國的東西,那以後奧斯卡和愛美別說得獎了,連提名都絕緣了,這就是現實
當然有捨也會有得,這位在中國應該不難找資金拍片了

說點比較不一樣的
這位算紀錄片專業的導演應該沒有疑問了吧
他有幾個關於中國自己拍片的論述我是覺得算蠻有特點的
1.中國宣傳自己老喜歡拿像是高鐵啦、三峽大壩、南水北調、..........等等大型的工程,的確是值得誇耀啦,但他認為做這些也是為了人民的福利做的,那拍片的視角應該多注意放在人,尤其是一般百姓生活的變化上,這點也可以從他拍的東西看出來

2.翻譯問題,中文基本上比較短的字幕,翻譯成英文其實變得長得多,所以拍片要配合字幕的,不然對不懂中文的人來說那是看影像但必須看英國字幕來多瞭解,所以他的操作會把每一個鏡頭的時間略拉長一點,這樣外國人看會舒適得多

3.影片主要還是影像,所以鏡頭應用功力還是更重要的

他也有說過一些對於東西方的變化之類的,大概是中國真的崛起了,那當然會給予西方人很大的壓力,每個不同的項目在西方人的感觸上都會受到挑戰的壓力,那對中國的敵視基本上那是政治正確,除非中國持續發展到能壓制下西方,不然不管拍怎樣的外宣,都非常難改變西方對中國的敵視

但換個角度也不一定是個壞事,這中間總會有些真正有點智慧的人想去弄懂中國或東方,畢竟要真的客觀瞭解敵人才能真的思考怎樣拿出對策,偏頗的看法只會變成錯誤的應對方式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陽炎級驅逐艦-雪風 wrote:
要翻牆才能看到世界各(恕刪)


界定的標準用這個喔
那美國不准川普用推特納些算啥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陽炎級驅逐艦-雪風 wrote:



你要不要先搞清楚牆的作用再來發言.才不會丟臉

美蘇中都在研發 Hypersonic missile,如圖示

非傳統彈道飛彈的拋物線軌跡
超高飛行速度(含閃避能力),需要 AI & 強大運算能力

老美自然清楚背後研發所需的高階晶片,裝在彈身裡 & 指揮中心
哪一家打著商用名義的系統商,下單給 tsmc or Samsung ? 最後輾轉進了解放軍


老美一樣陰險
喊著 : 汽車晶片短缺,要找出瓶頸,大家交資料給商務部 !

大陸人士可轉發
畢節望族後裔
ai_0301 wrote:
美蘇中都在研發 Hypersonic...(恕刪)


當然不是靠所謂的先進製程的晶片
不然中國和俄羅斯怎弄出來的
幹嘛需要那樣小的晶片
空間完全夠
然後這種導彈的關鍵技術完全不在晶片等上面
更多的是其他條件的科技
例如
需要模擬空氣動力學的高級風洞
那個遠比晶片重要
不是甚麼東西都可以拿晶片來亂混在一起
台灣會造最好的晶片
但台灣的導彈打不到太空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半導體台灣就都領先嗎?
其實不一定
例如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氮化鎵
這個的發展台灣就不算領先
這東西比較早其實用在軍事領域上的
最主要運用在雷達上
相控陣雷達能發展的主因之一就是這個材料
台灣半導體說多發達
但自己的相控陣雷達還沒弄出來
而中國多年前就開始大量使用了

別老覺得台灣半導體就比較領先
如果是新的領域
那還真的不一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半導體台灣就都領先嗎?
其實不一定
例如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氮化鎵
這個的發展台灣就不算領先
這東西比較早其實用在軍事領域上的
最主要運用在雷達上
相控陣雷達能發展的主因之一就是這個材料
台灣半導體說多發達
但自己的相控陣雷達還沒弄出來
而中國多年前就開始大量使用了

別老覺得台灣半導體就比較領先
如果是新的領域
那還真的不一定

氮化鎵不是新的技術
「以前放棄的人都回流了」!台廠瘋搶第三代半導體商機,誰最穩操勝算?
第3代半導體成為熱議話題,不但台積電、中美晶等大廠搶進,鴻海也買6吋晶圓廠備戰,在這一場競爭激烈的第3代半導體戰役中,究竟有哪些廠商會從中脫穎而出,令人期待。

在第3代半導體之中的氮化鎵(GaN)以及碳化矽(SiC),因其耐高溫、高壓及高頻的特性,接連傳出被特斯拉、蘋果等指摽性廠商導入,目前滲透率雖低,但已受到許多台廠供應鏈關注,股市更颳起第3代半導體旋風。

第3代半導體為化合物半導體的一種,是一個過去就存在的技術,被點名受惠的公司股價皆一飛沖天,一名資深業者感嘆地說,「以前市場差,一堆做第3代半導體的都放棄去找其他工作,最近都開始回流了。」
niaba wrote:
氮化鎵不是新的技術「(恕刪)


你不知道技術分高低的嗎?
台灣現在有人做
那台灣海軍自己的相控陣雷達在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最近在看中國的核電技術
應該也只有中國把目前幾乎所有的技術路線都在跑的
其中還一些本來是美國的技術
但美國自己沒有持續發展
幾乎都跑來跟中國合作了
這些技術有些能解決三代核電站要大量海水的問題
有些則是拿三代核電站核廢料發電的技術路線
所以基本上以前的核廢料
未來恐怕相當大的比例要送去中國的發電廠發電了

中國有這樣的選擇
最主要是工業需求加上國際排碳的共識
那為了要穩定的工業運作
擴大核能比例當基電是唯一解決方案
實驗堆大多需要10年的驗證和建立操作安全程序
所以大概2030會有一批新的技術的核電廠建設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