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筆電市場的產品定位越來越明顯,不論是專為遊戲玩家設計的電競筆電,或是專為創作者打造的創作者筆電,甚至是主打好攜帶的輕薄筆電,消費者都可更明確依照自己的使用需求進行選擇。而在電競筆電市場深耕許久的 Razer,今年也為消費者帶來全新的 Studio Edition 創作者筆電,這款 Razer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除了採用全鋁銀白色外觀設計外,更內建第十代 Intel Core 處理器、NVIDIA Quadro RTX 5000 繪圖顯示晶片等硬體規格配置,加上 NVIDIA 也提供 Quadro 系列繪圖晶片遊戲驅動韌體,不論工作或遊戲都能有穩定的效能表現。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在外型上除了熟悉的 Razer 品牌 Logo 外,改採用陽極處理的全鋁銀白色外觀設計,在看過不少全黑的 Razer 電競筆電後,讓小編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基本上這款創作者筆電與 Blade 15 電競筆電的機身架構還是屬於相同的設計。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長型的散熱孔配置也搭配筆電底部的兩個進風孔,這部分的設計與先前測試過的 Blade Stealth 13 GTX Edition 相同,但在散熱風扇尺寸上有所不同。
- 左側 I/O
- 右側 I/O

機身底蓋則為一體成型設計,除兩個散熱進風孔外,還可以看到兩條防滑橡膠墊。
- 顯示螢幕
- 螢幕解析度
- 視訊鏡頭
- 筆電 C 件
- 電源啓閉按鍵
- 鍵盤配置
- 觸控板配置

Razer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筆電本體重量為 2.193Kg,機身厚度為 17.8mm,算是偏重的筆電結構設計。

- Razer Synapse 應用程式
- 自訂鍵盤
- 燈光設定
- 效能模式
- 個人化設定

Razer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處理器:Intel Core i7-10875H 2.3GHz
顯示晶片:NVIDIA Quadro RTX 5000 Studio EDition 16GB GDDR6 VRAM
儲存裝置:1TB NVMe PCIe 3.0 x4 SSD
記憶體:32GB DDR4 2667MHz(最大 64GB)
顯示螢幕:15.6 吋 OLED (多點觸控/DCI-P3 廣色域/1ms)
I/O 埠:3x USB Type-A 3.2 Gen2
1x USB Type-C Thunderbolt 3
1x UHS-III SD 讀卡機
1x HDMI 2.0
1x mini DP 1.4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電源輸入孔
通訊:Intel Wi-Fi 6 AX201(Intel 技術)/Bluetooth V5.0
電池:80Wh
尺寸:355( W ) x 235( D ) x 17.8( H ) mm
重量:2.2Kg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效能測試
- Geekbench 4 處理器效能
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搭載 32GB DDR4-2667MHz 規格的記憶體,採用雙通道配置,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35289 / 40080 / 35979 M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則為 74.4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為 241.53 / 198.63 / 250.05 GB/s(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1.8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具備 1TB M.2 NVMe PCIe 3.0 x4 的 SSD 固態硬碟配置,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表現為 3153.08 / 2970.10 MB/s,TxBench 效能測試中,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獲得 3153.983 / 2982.716 MB/s 的硬碟讀寫效能表現。
繪圖效能測試: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搭載 NVIDIA Quadro RTX 5000 with Max-Q 繪圖晶片,具備 16GB GDDR6 獨立顯示記憶體,另還有 Intel UHD Graphics 630 內顯晶片。
- OpenCL 效能分數
- CUDA 效能分數

小編也使用 SPECviewper 13 來進行圖形運算效能測試,將螢幕解析度設定在 3800 X 2120 的環境下,實際測試的圖形運算效能,在 3D 圖形運算與渲染的結果算是相當不錯,且別忘記這是在 4K UHD 的環境下進行的測試。

至於在 RTX Octane render 測試軟體中,這張 NVIDIA Quadro RTX 5000 with Max-Q 獨顯,獲得的效能表現為 505.86,各位可以看到在 RTX off 的情況下,效能表現則僅有 154.49,效能上有約 3 倍的差異。

NVIDIA 在近期的顯卡驅動程式版本更新後,如果是使用 Quadro 系列繪圖晶片,也會包含具遊戲功能的驅動程式,如果是 RTX 系列遊戲顯卡,就會包含 Studio 功能的驅動程式,讓使用者不僅可以玩遊戲,也可進行 3D 渲染等繪圖工作。
-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
- 3DMark Time Spy 測試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測試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 《刺客教條:奧德賽》顯示設定
- 《刺客教條:奧德賽》畫面設定
- 《刺客教條:奧德賽》效能
- 《極地戰嚎5》顯示設定
- 《極地戰嚎5》畫質設定
- 《極地戰嚎5》效能測試
筆電綜合效能測試:

電腦綜合效能測試部分,小編使用 PCMark 10 測試軟體來進行,在標準模擬一般筆電工作模式下,這款筆電獲得的整體效能分數為 4,769 分,在效能表現排名上,僅贏過文書筆電的平均效能,但與電競筆電平均效能還有一段不小的落差。
電池續航力測試:
- 鋰電池資訊
- 續航力測試

身為專為創作者而生的 Razer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筆電,擁有與 Blade 系列風格迥異的外觀設計,確實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新鮮感,在機身的硬體配置上,Blade 15 Studio Edition 也保有完整的 I/O 埠配置,加上支援 UHS-III 的 SD 記憶卡插槽,對於創作工作使用者來說算是一大福音。整體維持與 Blade 電競系列筆電相同的鍵盤配置,但改採用白色鍵帽配色,讓筆電維持視覺上的一致感,能夠設定巨集不論是對創作者或遊戲玩家來說都是相當不錯的功能。
在硬體規格與效能表現上,這款售價破六位數的 Blade 15 Studio Edition,僅搭載了 Intel Core i7 處理器有點可惜,但 32GB DDR4 雙通道記憶體與 1TB SSD 的硬碟配置,前者算是超過目前市售創作者筆電的標準規格設定,儲存硬碟上則可以增加到 2TB 的容量配置,能夠更不用擔心儲存空間的問題。此外,得利於 NVIDIA 最新的驅動程式版本,讓這款創作者筆電也保有遊戲效能,在工作之餘想玩一下 3A 遊戲大作也很OK。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本次我們也為各位長期支持小惡魔的網友們,準備了回文抽獎活動,只要回覆文章留下你對 Razer Blade 15 Studio Edition 的看法或建議,完成後即符合抽獎資格!
請特別注意!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或重複留言,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個人的看法。回文抽獎贈品為 Razer Firefly Cloth Edition 烈焰神蟲滑鼠墊 共 3 個名額。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 2020 年 7 月 24 日凌晨 00:00 止,截止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Razer Firefly Cloth Edition 烈焰神蟲滑鼠墊得獎者: Ashton0924
Razer Firefly Cloth Edition 烈焰神蟲滑鼠墊得獎者: 橘子兄
Razer Firefly Cloth Edition 烈焰神蟲滑鼠墊得獎者: aaron_annchen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