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政府應把匯率當成博士論文仔細研究


economic wrote:
如果三星這樣的大企業在韓國繳稅很多,聘請很多員工,那在韓國就不會有那樣大爭議了
三星跟台積電其實在這方面很類似的
營收佔據GDP的比例很高,以三星在韓國佔用的資源,去看看他繳稅的金額,聘僱員工的比例,這樣就可以大概理解為何韓國這種具備高度愛國情操,非常愛用國貨,對韓國品牌在世界具備知名度覺得很有光榮感,但現在對這些大公司卻在國內批評很大,那是比例問題
如果三星佔據GDP25%,繳稅有15%,聘僱員工有韓國就業人口的10%,那絕對不會引起很大爭議,但實際數字呢?如果這樣的企業在台灣,還沒到這個程度就被媒體報導黑心到掛了
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較明亮,大家各有優缺點,面對不同的問題而已,在台灣不是問題的,在別國可不一定...(恕刪)


引用"誰把台灣經濟搞砸了一書"
p.117
2011 年
三星所得稅費用為 19.96% > 15%
而台積電為 7.83% < 10%

而聘用員工人數,三星在比例上應該是遠遠大於台積電吧

KCLin0423 wrote:
引用"誰把台灣經濟搞...(恕刪)


你那是那個比那個
我拿的是三星企業活動佔據韓國整體GDP比例
三星的企業活動佔據韓國GDP超過20%
三星繳給韓國政府的稅收有佔據全國的15% ?
三星聘僱的人員總數有超過全國勞動力的10% ?
如果有,韓國現在對大企業沒那樣敵視

以就業結構來看,韓國超過八成的勞動力是由中小企業提供的,但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卻不斷的被大企業擠壓,光這點就沒辦法好好說服他們的人民

至於企業繳的稅率,那是各國的法律規範,台積電跟美國或其他大企業一樣,他沒有違法,他合法避稅,跟apple一樣,他合法,但美國人民認為道德上差而已

三星稅率高,但總額佔據韓國稅收比例和佔據的資源根本不成比例,不然韓國幹嘛對大企業有意見,台灣很缺乏引用韓國不同觀點媒體的報導,幾乎都是報導韓國好的一面,有問題的一面很少報導

但韓國有一點比台灣強很多,他們會報導問題,且會尋求解決的方法,執行力也不錯,不像台灣就是大家罵一罵,也沒啥有可能可行的辦法,有了可能可行的辦法,不同陣營杯葛很嚴重,政策的持續性台灣極差,但這些在韓國狀況的確比台灣好很多,也怪不得人家即使有問題,但整體狀況還是比台灣好,兩邊的能力的確有差異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你那是那個比那個我拿...(恕刪)


抱歉
我只想回應三星繳稅有 15% 這件事
並與台積電比較
(對繳稅的%數,直覺應是所謂的所得稅率,或者您所謂的繳稅 15% 是佔全國稅收的 15%)

說明台積電根本就沒資格要求全民降低勞務價格補貼台積電及其員工(台積電對其員工有加薪,但是,其他人沒加薪呀)
臺幣升值是能提升甚麼競爭力?

瓦斯比較便宜
所以小吃煮得比較好吃嗎?

還是進口的芝麻比較便宜所以出現了芝麻可樂行銷全世界?


killy_chu wrote:
臺幣升值是能提升甚麼...(恕刪)


對於一個經常帳順差的國家
幣值升值本來就是常態

而幣值升值,有助於人才招募,資源與原物料購入,提升企業體質,面對競爭者威脅
賺錢,更富有,投資,讓公司產品更有價值,再賺錢,再投資,再成長
如此才是一家企業的正向循環
國家也是如此

只有停滯不前的企業,與到競爭對手或者其體質提升,或者其幣值下降
才需要跟著以貶值的方式作為競爭力



KCLin0423 wrote:
引用"誰把台灣經濟搞...(恕刪)

三星全球2011年为止21.17万员工,外籍占54%
台积电产业链太短了,其实带不动太多经济。

KCLin0423 wrote:
對於一個經常帳順差的...(恕刪)


基本上匯率以前用經常帳來推,但比較好的應該是國際收支帳來看,如果國際收支帳大致均衡,就算經常帳順差其實也不應有太多升值的壓力
台灣這幾個月狀態是經常帳是順差,外資又持續匯入(我個人解讀為熱錢的避險需求,不算刻意的影響匯率資金),在這樣的狀況下要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讓台幣貶值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如果違反主流的市場力量硬是對做,花費的金額龐大外,如果造成損失那數字恐怕百億美金起跳,我們根本無法承擔
可以大概這樣想,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讓台幣大貶失敗,讓原本四千多億的外匯存底損失幾百億美金,那時台灣媒體和大眾會怎樣呢?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hello1059 wrote:
三星全球2011年为...(恕刪)


台積電是標準的貢獻GDP很高,但對於經濟目標的所得與就業卻貢獻不多的標準例子,其實三星也類似,佔據全國GDP超過20%,在韓國就當他聘僱22萬人好了,對整體韓國的就業幾乎沒啥貢獻,而就業是經濟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兩個指標之一

韓國政府的匯率政策如果是圍繞著三星的獲利或競爭力制訂,而不是拿物價和就業當最大成分指標,那台灣應該有機會得利,但目前好像沒這樣的跡象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hyc0707 wrote:
張忠謀 他認為 彭懷南 對匯率的看法~只有中學生程度而已~~...(恕刪)

嘖嘖 你現在是想釣出>>>>>>>>>長期在01只看標題不看內文就開砲的人就是了
沒指名道姓請千萬不要隨便的對號入座,會鬧笑話滴. 草玩了莓 :)

KCLin0423 wrote:
對於一個經常帳順差的...(恕刪)

你这个想法,问题很大。
要是最后台湾出口产业是被对手打趴了,
台湾没有出口产业了。或者衰退到一定程度,会出大问题的。
拿升值的新台币可,可买不了沙特的石油、和其他地方的天然气,这个成本大约是500亿美元/年,
食物进口,每年大约是100亿美金,还有美国的保护费大约500亿/10年。
每年起码的支出是650亿美元,台湾美元储备大约是4000亿。
你算算,能撑几年?
按你的想法
石油要是涨到200美元/捅,可能两三年,你们就要上山打柴,下海捞鱼了。

以你们的经济结构和资源情况,在现有的经济格局下,内需产业其实就是纯消耗资源的赔钱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