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5488 wrote:
不就賠投入的保費扣除前置費用,壽險成本,頂多加上投資有賺一點錢再加上壽險15萬,頂多100初頭,但是是用自己投入的錢理賠給自己,(自己本身就投入100萬)這種有什麼意義?不如直接買個定期壽險100萬20年期30歲女性也才1500左右,這種要賠才賠的多
15萬額外賠的,說難聽點辦個後事都不夠用,還是您認為15萬錢很大!會買這份保單的重點根本不在於那15萬壽險(這只是個附屬品),重點而是在於保本型基金,所以我才說那位保險人員搞錯重點
我認為投資歸投資,保險歸保險,您做保險的應該懂這個道理吧!保險是保大不保小,要用少少的錢買大保障,而不是用大大的錢買小保障,這樣就失去保險的意義
姐姐,感謝您的回覆,我以為您再也不回了呢
其實保險本來就是拿自己的錢賠自己
保險學的概念本就如此,只是依不同險種,拿多少錢來賠自己而已
買這種保單著眼的不是保額,而是滿期保險金跟利息
為何您會在意身故保額有多少??到底是誰搞錯重點??
如果在意身故保額
該買的才是您推薦的定期保險
保險業務員銷售這張保單時保額會提一下
但絕不會用身故保額的概念來銷售這張保單
因為這無疑搬石砸腳
業務員的重點絕對是擺在每年的配息及滿期保本
誰會去跟客戶說拿一百萬來換身故115萬甚至不到的保額呢
樓主的父親是個退休族,只要評估過負擔得起風險與相關費用
這張保單拿來當退休規劃有什麼問題??
rickchiu也說了一個重點,
"若是不考慮匯率風險....應該穩賺不賠吧?
即便韓國指數大跌"
所以只要匯率風險OK,這樣的保戶買這樣的保單,有什麼疑慮呢??
所有的風險評估可以請茉莉的父親自己說說
業務員的第一線風險評估後,公司還會再致電保戶以"抓到業務員告知不實有獎"的態度
來確認業務員是否將各項風險都已對保戶告知
如果有任何一項保戶不清楚,保單是不會成立的
所以就算業務員誤導,公司的電話確認是保護保戶的第二道防線
在電話中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盡管向公司詢問
這種盡力防堵與保戶發生糾紛機會的公司,且花成本在這上面的公司
到底有什麼不好呢??
也許在業界國泰的申訴件確實稍高些,但對照市占率,國壽的申訴率真的高嗎??
另外提醒一下rickchiu,除了匯率風險,您還要考慮發行公司的信用風險喔
不是國泰人壽的信用風險,國泰只是經銷,發行公司才是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