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生活依賴鈔票, 沒錢活不下去, 活得很痛苦.那你永遠無法跳出這個框架.資本社會, 搶到先機的人往往成為勝利者.占據生財資產, 世世代代受到庇蔭.錢生錢, 財富集中, 錢弄權, 權漲財, 無限迴圈, 錢開下去黑道也能成民代定要生幾個敗家吸毒的紈跨子, 才能平衡貧富差距.所以不要看不起敗家子好不好?人家在試圖打破資本主義的財富集中現象.
總算在Mobile01看到明理人!!其實台灣就是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就是淘汰制度!!能力強的拿全部, 能力差的被欺負!!你看房價地價高有錢的人更有錢, 沒錢的人只會過得越慘!!可惜一群傻蛋只會跟政客搞轉型正義, 意識形態, 但自己生活卻越過越差!!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等著被淘汰吧~~月薪四萬元 爸媽生病看護, 房價物價高, 看著看吧~~
都是在鬼扯,有本事找一塊地自己織布種地,生病自療,一生不準用貨幣再來大聲談你看不起任何體制框架我尊俸資本主義,竭心戮力在這個戰場踩下資傭平輩拔掉任何職場阻礙,斜槓炒作股票房產,以供養我的豪宅狂車名錶,攜伴點餐龍蝦牛排不看價格,生病直掛名醫進住套房。以上
asd125968625 wrote:這個社會教育體制教給...(恕刪) 「而資本家(有錢人), 只要把自己多餘的錢放在這個資本社會運作模式之下, 完全都不用靠勞力, 錢就會不斷的進來這就是學校(社會)不想教你的東西, 如果你無法衝破這框架, 你的一生就活在勞動剝削下, 你的勞動產出一定有30~50%不等被資本家拿走,」誰說是學校社會不想教的?小時候就知錢滾錢較快。老爸也常掛嘴邊。還恨不得我們早早能有「錢滾錢」的能耐。我高中、大學同學,自己開公司的不下二十位。怎會是學校社會不想教?不就是學校學到的知識,加上社會提供的條件,讓他們創業的?我也當過小公司的合夥人,沒賺到多少錢就是。後來就收了。後來一方面上班,一方面以房養房,也衣食得溫飽。是你自己看太少罷了。
要努力增加知識,不只有課堂上教的。學校教育只是最廉價的學習管道,是讓一般人有機會啟蒙。還有社會大學、財商、生活技能.... 這些都會成為成長的養分。沒有富爸爸,就要有穩定的工作,這至少能保障溫飽,讓人能騰出手來思考,還有累積投資資本。溫飽很重要,每天都在貧窮、飢餓邊緣的,是沒有餘力思考的。要適當投資,存錢是基本款,這能培養堅韌的內心力量。在自己財務不夠強大前,第一桶金也只能靠工作累積。但只有存錢是不夠的,通膨、低利率,這不用多說,再再都會吃掉單靠利息收入。在累積第一桶金同時,也能多方涉獵財金知識、了解投資管道與風險。除了工作,還要有自己的事業,而投資,是一般人最容易經營的事業之一。台灣人喜歡自己當老闆,但往往低估了老闆這個職業的風險,路邊隨便看都是開不到3個月易手的店面。轉個念,買進一家體質好的公司股票,相當於就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也就是小老闆之一。個人再厲害,應該也沒台積電的管理團隊厲害,那不如買台積的股票,當個甩手掌櫃輕鬆。那是買了就不用管了嗎?絕對不可以!你不理錢,錢不理你做生意都會被騙了,更何況是投資。投資就是當老闆,要隨時了解夥計的狀況,汰弱留強,充實團隊陣容。不要人云亦云,或是偏聽明牌或名嘴。許多人都會抱怨職場上老闆旁邊都是小人、自己的努力不被肯定、價值被低估、團隊被白癡領導...現在投資就是自己當老闆了,怎麼就忘了初衷,只想聽好聽的,每天花天酒地,公司就能蒸蒸日上??要做功課,隨時了解脈動,知道局事變化,預估趨勢。重點是當考驗來臨時,要做正確的決定。這沒人能幫的了自己,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精準掌握契機,也才有勇氣危機入市,或果斷出場,不會人云亦云。當老闆其實比當夥計累,但當的好,回報也是驚人的。另外有一位前輩曾說: 投資是讓人晚上能睡得著覺,並且在睡夢中都在幫自己賺錢。如何做到呢? 不要拿救命吃飯錢去投資,那是投機,不是投資。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成功的投資就是讓風險最低而利潤最高。但不是人人都是股神,所以必須取捨,有捨才有得。每個人的風險耐受力不同,所以要能找出自己對於風險與利潤的平衡點。不要迷信一夜致富,那是神話,電視劇裡的劇情,相信這,還不如去買彩卷,機率還高些。不要只看賊吃肉,不看賊挨揍,想想身邊真有幾個一夜致富的? 投機跳樓跑路的,社會新聞重來不缺。投資是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當累積到一定程度,才可能看得出成果。過程既漫長又枯燥,非常人不能為。但投資也是倒吃甘蔗,是會漸入佳境。最後不論想做股票、基金、外匯,或哪種投資,先從開戶開始。對!!! 很多人講了半天,卻沒開戶,這單純就是嘴砲,再一百年都不會開始,只有勇敢踏出這第一步,資本主義大門才會為你而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