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甩WHO仍稱「武漢肺炎」 中國官媒氣炸

BK-201 wrote:


你的英文老師是誰...(恕刪)


摘錄自http://www.hwjyw.com/resource/content/2011/12/15/22776.shtml



二十世纪之初,China一词起源问题,学界曾经讨论,众说纷纭,未定一是。文僧苏曼殊(1884-1918)通英、法、日、梵诸文,曾撰有《梵文典》。他认为China起源于古梵文“支那”,初作Cina,用来指我华夏。他研读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发现支那一词最早见于这两部著作,其原义为“智巧”。他认为,这是三千四百年前印度婆罗多王朝时彼邦人士对黄河流域商朝所治国度的美称。“智巧”与慧苑所说之“思维”内涵略有不同,想系词义因时代而演变所致。
  外邦对我华夏称呼,最早曰支那Cina,其后曰拓跋Tabac,最后曰契丹Kitai。今之China即支那,先是国名。明代中期葡萄牙人贩瓷器到欧洲,称其商品名曰Chinaware,若汉译应该是“支那瓦”。陶瓷产品,古称瓦器。此处ware应是瓦之译音。支那瓦者,中国瓷也。China放在 ware之前,可知China国名,初无瓷器一义。后来省掉ware,简称为China,才小写其字头,获得瓷器之义。这已经是晚近的事了。

這不用英文老師教
谷歌就一堆了
有種東西叫大腦,可惜你沒有
alazif wrote:
沒加入WHO之前就不(恕刪)

如果是WHO倡導某些健康準則,那台灣思考過後覺得合理,那跟著也未嘗不可
但是像COVID-19這種組織內部的定名,憑什麼要求非會員國全體國民一致遵守?
正常的邏輯是如果我們願意加入且WHO同意加入,那我們就要遵守WHO之相關規定
請問前提滿足了嗎?
武漢肺炎不行
那叫做中國武漢肺炎
武漢起疫。
19111年 中國民國 辛亥年 武昌革命。
jhl199 wrote:
那你的祖宗也是一帮支那人, 这是事实 (恕刪)


臺灣人的祖先很多, 有來自 巽它古陸 的 南島語族 (平埔族) (族譜記載為"番婦") , 有來自 荷蘭東印度公司 瑞典, 德國 的紅毛番
有來自 波斯/ 大食 的阿拉伯人(泉州裔回教徒)
台灣人的堂號, 可以追朔到 周朝 時的地名, 都是來自中原地區, 不是河南洛水, 就是汴京 。當時還沒有支那這個名稱 , 是五胡亂華才衣冠南渡 到閩 , 以前是閩越國 , 同屬於 "越人"

是靖康之變,金兵攻陷汴京城 才南逃 , 南宋末帝趙昺逃亡到今日香港大嶼山梅窩即位, 南宋在崖山海戰全軍覆沒,丞相陸秀夫背剛滿8歲的趙昺跳海殉國,大臣宗室民眾皆相繼跳海, 隔天海域飄滿10萬浮屍。現在香港只剩下宋王臺遺址 , 但從此之後, 再無華夏了 。是被以殺戮和搶劫為樂的遊牧征服者所取代,文明正常的發展進程被打斷,給華夏文明帶來永久的傷害

「崖山之後無華夏, 明亡之後無中國」
明福王朝廷的禮部尚書 錢謙益的《後秋興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
更無魚腹捐軀地,況有龍涎泛海槎?
望斷關河非漢幟,吹殘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無歸處,獨俺銀輪哭桂花。

帶領南明人來到臺灣 , 就是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川內浦千里濱 的國姓爺鄭森 , 母親田川氏是日本人。
《禮》曰: “華夏,重信義!! 而胡人,無!!”
我們的民族自稱“漢”;我們的華人被叫“唐”人;我們的文化被稱作“華夏”文明;我們的國家被稱為“禮儀之邦”“中央之國”!
祖先的國家 稱為大唐國 , 稱為大宋國 , 稱為大明國 , 是書寫"正體漢字" ,說古漢語 "河洛話/客語" , 行孔孟儒家思想 的王道 , 不是 滿蒙侵略文化 , 用刀舞劍威嚇來對內統治, 殘忍兇暴對外威鎮四方,明明是蘇維埃馬克思列寧的信徒? 卻『借殼上市』自稱為 中國 ??

當時並沒有 "支那" 這個名稱 !
herblee wrote:
臺灣人的祖先很多, (恕刪)
硬拗沒用,臺灣漢族佔96%。 除非你是那4%的,你的祖宗就是支那來的...不對,説到自己就是漢人了。
jhl199 wrote:
硬拗沒用,臺灣漢族佔96...(恕刪)


母系幾乎是平埔族

父系多為百越族,或是漢化的越族
兩軍對峙今若何,戰聲恰似迅雷過,奉天城外三更雪,百萬精兵渡大河
jhl199 wrote:
硬拗沒用,臺灣漢族佔96%。 除非你是那4%的,你的祖宗就是支那來的...不對,説到自己就是漢人了。
...(恕刪)


對不起, 您說我們祖先那一國 ? 已經 告之 是大唐國 /大宋國/大明國
對不起, 我國的身份證上沒有"漢族" 這種區分 , 我國全都是 中華民國 人 , 並沒有 96% 漢族 的說法
中華民國憲法
第 5 條 中華民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律平等 ,不會在上面標什麼 "民族 " 區分

平埔族和高山族,全都是南島語族 。平埔族及高山原住民的來源很多, 不是單一來源
小小的台灣島,母系的mtDNA, M系(中亞形成)和 N系(在阿拉伯海灣沿岸)兩者都有,有M系的E單倍群,也有N系的R9及 B4a1a 等等,來源不是單一,台灣人的祖先來源很多 。
我們全都是移民 , 這1萬年來, 一直有移民來到台灣

但絕大多數來自目前陸沉在南海海底的《巽它古陸》
E單倍群SNPs的起源就是巽它古陸 , E衍生的 E1 和E2 台灣全部都有 ,這表示 E 單倍群SNPs 到達台灣的時間很早
E單倍群主要分布在台灣原住民族、菲律賓、印尼、關島、馬達加斯加及近大洋洲等南島民族地區,目前在中國大陸皆未見,也未見於傣、苗或南亞等民族?
E單倍群(M系)最有名, 最早的樣本 是發現於 台灣海峽 亮島 的亮島人一號 , 距今8000年前
亮島人 二號 , 就是 R9單倍群(N系)

1萬2千年前, Sundaland 巽它古陸尚未被沒被上升海水淹沒之前, 人類就走這樣的路徑,沿海岸移動
往北穿過台灣海峽(大草原),走路到台灣
無論高山族或平埔族都是南島語族 , 它們的語言有同一個來源, 只是在台灣演化好幾千年以上,各族語言分歧變大
但現在的中國, 完全沒有任何南島語族。

平埔族不是一族, 是非常多住在平地的原住民族, 全都屬於 "南島語族'
和島嶼東南亞、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以及大洋洲密克羅尼西亞、美拉尼西亞、波里尼西亞的「南島民族」,同屬說同一群語言的民族

以巴宰族為例
巴宰族(Pazéh、Pazih、Pazeh;巴則海族、拍宰海族),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其中以岸裡社最為強大。
岸裡社 在那裏? 在台中神岡
你如果來台灣觀光,可以問一下神岡人,那裏是 岸裡 ? 這以前是有城寨,有城門的。
岸裡社第三任總土官『敦仔阿打歪』 ,是35歲之後才被賜以潘姓,35歲之前是不姓"潘'的 。"潘敦" 以前的住所, 稱為敦仔跤Kha, 你可以問一下當地人, 敦仔跤kha在那裏?

巴宰族原本分布於今臺中市豐原區、神岡區、后里區附近較靠內陸的區域,約略位置是以豐原為中心,北至大甲溪河岸,東到東勢角(今東勢區),南至潭仔墘(今潭子區),西則到達大肚山山麓的橫岡一帶。
16世紀中,主要部落有岸裡社、烏牛欄社、朴仔籬社及阿里史社等四至五個社。1699年,岸裡社還曾協助清朝「平定」吞霄社叛亂(吞霄社事件)。
19世紀,因郭百年事件遷入今南投縣埔里鎮。咸豐年間,臺灣總兵吳光亮開山撫番時、在「埔裏六社輿圖說略」有載:「 …屯番中亦有散毛番者約千餘人…。」其中之「散毛番」乃指巴宰族,而散毛即蓬髮之義。

巴宰語與賽夏語的關係較近。
屬於原始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言第1群,和泰雅語(Atayal)同列、與賽夏語(Saisiyat)並列。 與噶哈巫語屬同語種。
最後一位以巴宰語為母語的人士為2010年已故的愛蘭地區潘金玉女士;眉溪四莊則為已故之潘郡乃先生之後裔潘永歷先生及其他噶哈巫長老仍會使用噶哈巫語,甚至仍會唱噶哈巫古調"憶祖之歌"(ayan;愛煙)。
風潮唱片所出的巴宰族音樂〈巴宰族(噶哈巫族)Ayan之歌〉,即是音樂學者吳榮順從四莊採集得到。

潘敦的姑丈是張達京,他娶的是巴宰族潘敦"巴宰族姑姑"!
張達京是由廣東到台灣來賣草藥的郎中(客家人),任平埔族岸裡社的首任通事, 他綽號番仔駙馬,他共娶了6房平埔族公主"番女"。

他組織張振萬墾號「六館業戶」, 集資同鄉出資開鑿葫蘆墩圳,築埤引進大甲溪溪水,圳長四十餘里,讓荒埔變為良田,葫蘆墩米因而聞名海內外。

當地原住民必須「割地換水」,讓張達京成為中部最大地主 ,號稱台灣首富 。
張達京後來遭人舉報, 清廷將其遣回其戶籍所在地"廣東", 但是其後人仍然居於台灣至今。張氏家族企業橫跨客運、金融、房地產業,對台中市深具影響力。張啟仲,張宏年,皆為其後人。

平埔族 是台灣平地最大的原住民族, 在距今8000-10000年前移入台灣的 南島語族 。
荷蘭人當時曾經統計過自己治下有多少平埔族人口。六次的調查中,以1650年的 68567 人為最多
荷蘭人據台, 統治的地區只有台南附近,如果台南附近就有68567 人, 全台灣應該有多少人 ???
而登記所謂漢人, 由荷據時期1648年登記的25000人-30000人
但是這台南附近 68567 人 這已經比來台登記的漢人25000人-30000人 要多, 對不對

但是到了1895年日本人接收台灣時,調查的台灣全島人口數約300萬左右,而登記為熟番,也就是平埔族的人,卻不增反減,只有4萬6千多人
漢人卻增加100倍到 300萬人? 這實在是不成比例

這中間出了什麼事?

這其中滿清有「渡海三禁」不能攜帶女眷的政策來控制人口,避免移民在台灣落地生根拓殖反抗勢力。
滿清政府同樣運用"借殼上市"的手法,換公司名稱, 消滅了 "平埔族",藉此合理化自己異族統治的事實?
《臺灣通史》記載:「歸化熟番漸從漢俗,乃令薙髮,錫姓,以遵國制。」乾隆23年(1758),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請參「社學」條),並賜與潘、蠻、陳、劉、戴、李、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東、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姓,其中以「潘」姓最多。

依據 文獻會台灣通志卷8同冑志第3冊第61頁記載, 在滿清治理當時,就已經分不清楚平埔族和漢人了
「漢人以姓氏為正血統、睦族之基,不欲因賜姓政策之實施而有所混淆」,「光緒12年(1886)刷新番政,一面勵行賜姓政策同時諭示,凡土著族已用漢姓者,應於姓氏下加新字」。所以要求 土著 姓氏下加新字?
由賜姓到想要改制, 加上"新", 已經120年過去了, 中間都不知道幾代了
在滿清治理當時,就已經分不清楚平埔族和漢人了,何況又過了幾百年之後?

漢姓是皇帝賜的,經過120年,地方官都分不清楚了,要如何要求加上新字 ?
族譜都是抄來的 ,又怎麼分的出來?

依據 鄺其照(1836-1891)著 臺灣番社考.
台地幅員廣闊,地脈膏腴。熟番與華人所居十之三,生番所居十之七。第生番俱在臺灣之東,俗名山後,亦曰內山;地多山林,絕少平壤。
那沒有統計到的 番社呢?
台灣有非常多的地名,源自於當地的番社, 表示當時的番社已遍布西部平原 , 沒有沒番社的地方, 這些番社經過滿清200年就突然消失不見了嗎?

在乾隆29年(1764)的《續修臺灣府志》提到:竹塹社有番名而無漢姓。
竹塹社,為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的一支,為該族人口最多的一社。在漢人大量移民北台灣前,是新竹地區主要的居民。
竹塹社的「房」,與漢人宗族「房」的概念不同,是竹塹社為了因應清廷的統治,自行創設的內部管理組織。
形成「同姓不同祖」的情形,也就是所謂的「異姓宗族」。

臺北盆地,淡水河南岸大漢溪下游一帶的蘆州、五股、二重埔、三重埔、泰山、新莊、板橋港仔嘴、樹林頭一帶。昔日為凱達格蘭平埔原住民族武朥灣社(Bu-lau-oan)領地。
這段歷史典故,任承德宮(真武廟)總幹事吳陳隆口述:武朥灣先祖由新莊三重越大漢溪,來到板橋地區擺接堡港仔嘴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清中葉年間武朥灣社頭目,仍有32名番屯兵壯勢,立頭目旗桿。五代前祖先「獅里」,可能用社名「武」的官話諧音取吳為姓,招贅泉州南安陳姓漢人,並約定每代大房長子要冠上雙方的姓。

霄裡社為淡水社十二社之一,屬凱達格蘭族,霄裡社域包括番仔寮臺地和龍潭臺地。 因霄裡漢姓為蕭, 但祖先牌位上則寫著台灣霄裡?
本姓? 其實是"平埔"

平埔族屬於南島民族,在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臺灣是南島民族分布的最北端。
平埔母親和小孩,原作由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森 1871 年攝於木柵(現高雄內門),該區多數族人現以西拉雅族為族群認同。
當地原住民似乎婦女是左衽

對照一下,台中西屯區中港路(安和路)所挖掘"安和遺址" 為大坌坑時期之墓葬群。是距今 4800年前的人類化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中阿嬤", 媽媽抱著嬰兒的化石,媽媽深情望著孩子,時間凍結在4800年前。

平埔族群大致可分為12族:噶瑪蘭(Kavalan)、巴賽(Basay)、凱達格蘭(Ketagalan)、龜崙(Kulon)、道卡斯(Taokas)、巴宰(Pazih)、巴布拉(Papora)、巴布薩(Babuza)、洪雅(Hoanya)、西拉雅(Siraya)、馬卡道族(Makattao)以及大武壠族(Taivoan)

2014年 澳洲雪黎大學 的學者發表的
Taiwan Y-chromosomal DNA var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sland Southeast Asia
提到台灣的父系 Y-DNA O1a2-M50和O2a1-M95 和南島語族的關係
過去都是以 Y-DNA 的SNPs 來比較, 這篇改以Y-STR(短重複序列變異型微衛星)來研究
運用O2a1-M95 / M88 MJ網絡(Median-joining (MJ) network)的Y-STR(短重複序列變異型DNA short tandem repeat)單倍型,(microsatellites微衛星(Y-STRs)來比對南島語族。

由父系(Y-STRs)的重複性,可以觀察到 和研究母系 mtDNA時所見, 相同的基因移動路徑
台灣→菲律賓→印尼東部的島嶼→新幾內亞的東北海岸→所羅門群島(往西達東非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島)
O1a2-M50和O2a1-M95 / M88的MJ網絡提供了由馬達加斯加和所羅門島民之間,有共同祖先遺傳來自台灣的明確證據。

這篇論文還提及台灣一些特別的 SNPs
出現於台灣漢人O1a2-M50 O2a1-M88在福建漢族的樣本所 沒有的
O2a1-M95 福建漢族的樣本只有 1.82 , 比台灣漢族的4.26還低, 但是在印尼/大馬/泰國樣本都有20幾%的比例, 台灣的O2a1-M95這個基因, 由東南亞(巽他古陸Sundaland)移入的機率還比較高。
這是推論平埔族融入台灣漢族的一項證據

台灣的樣本還有福建沒有的R1a , 台灣漢族還出現有Q(M242), R1-M173, R1a1a-M17?這些SNPs
R1的起源是東歐洲大草原
R1a 是出現於22,000 – 25,000年前,黑海與裏海之北的蘇聯大草原, 分支的 R1a1 大約為1萬-2萬年前,下游R1a1a(M17,M198), 再下游的R1a1a1(M417)出現於距今5800年前 的中歐及東歐
這一直都是歐洲/中亞的 SNPs
阿美族,布農族還測到P-M45 表示是非常多樣性的, 來源一定不是單一, 而是多方,多次來到台灣 。

R1a1a-M17 在370個平埔族的樣本當中 ,達 0.54 %, 比台灣漢人0.28%更高 ?由中亞經由東南亞傳入台灣的機率是比較高的
或是在荷屬時期, 荷蘭人和平埔族通婚流下來的血脈
其實, 荷蘭東印度公司招募來台的士兵, 不一定是荷蘭人, 荷蘭總督揆一是瑞典人, 還有很多是德國人
台灣平埔族是母系社會, 父系的Y-DNA 常常是招贅, 就算有祖譜,招贅是寫在母親這一方的祖譜, 比較難知道真正父系的來源
因為荷蘭時期設有婚姻登錄制,在《荷蘭時代臺灣告令集、婚姻與洗禮登錄簿》中,出現少數平埔族女性和荷蘭人(或歐洲人)的婚約。

基因圖譜的研究結果分析
85%的台灣人帶有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的血緣,即平埔族裔血統。
母系血緣有:
47%屬於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的族群,
48%屬於亞洲大陸,
5%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
父系血緣有:
41%來自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
59%的父系血緣來自亞洲大陸。
其中的亞洲大陸血緣大部分是南方越人(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泰國屬於越人)

若可申請得到日據時期的戶籍膳本者,應該就是原住民了。因為,根據滿清奏摺及台灣府志,台灣戶籍所記皆為原住民。閩客戶籍在中國。
而日本接收台灣之後,以滿清之台灣戶口建立戶籍制度,中國人另設登記簿登記不在台灣戶籍之內。
大多數台灣人都是原住民,都是正港台灣人
並沒有 96% 漢族這種說法

您們大陸的 O3單倍群SNAPs也是 由 中南半島的"陸路"北上 (台灣卻是很多O1及O2)
中國的人口也是由亞洲南部起源
再依據雲南大學的中國學者, 發表在AJH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的論文
Y-Chromosome Evidence of Southern Origin of the East Asian–Specific Haplogroup O3-M122
也是這樣表示 ,
關於東亞特定單倍群O3-M122的數據, 表明O3-M122譜系的南部起源,支持了東亞現代人類的起源於南部的假設。最初的史前北移估計發生在25,000-30,000年前。
南方人群可能是祖代的人群。來自其他兩個主要的東亞特定單倍群(O1-M119和O2-M95)的數據也支持北部人口的南部起源論。

漢唐古語 , 唐朝人是不會說"滿韃語"Mandrain 滿大人語 , 這種起源只有幾百年的語言
漢族 ? 卻不會說 古漢語 ?
台灣的閩南後裔, 說的河洛話, 是中原古語,是唐朝人說的話, 現在住在河南洛水的人,已經不是原來的住民了,不說這種話了。河洛人為何南逃? 是因為西晉之後的 "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客語也是中原古語,來源即宋朝汴京人所說的官話。台灣的客家後裔,是相對於宋朝定戶籍時,不是「主戶」(土户)的“客籍户” ,是由外地遷徙作客他鄉的移民。族譜及宗祠堂號記載可知,也是來自於"黃河流域"。原本住在黃河流域, 在北宋靖康之變後南逃?

台灣 才是 保存了完整的中華文化 , 去除的是"借殼上市"中國 的 滿蒙蘇維埃侵略文化!
台灣人講的"河洛話" 是魏晉 唐朝時官方語言, 是古漢語 , 是 語言的活化石 , 而且溶入了南島語, 西語,荷語,日語 的詞彙 成為台語, 如果以"切韻"一書復原唐朝人的官話, 和現在的"台語"非常接近 , 和客家話也有些類似發音, 但是滿韃語Mandarin(北京話)卻完全不通, 因為北京話是滿蒙語,根本就不是中原古語。
以粵語 台語 來唸 "唐詩", 完全壓韻, 滿韃語Mandarin(北京話)卻不一定, 因為根本就是借用"漢字" ,不是和漢字 一起進化的古漢語 。

台灣的讀書人一直都是使用唐宋以來一脈相承的文字,只是讀音為唐朝及宋朝時的中原古語(河洛語及客語)。
臺灣漢文,即臺灣文言文,是臺灣從鄭氏王朝至二戰後初期所通用的一種書面語文書,而用於閱讀漢文的語言則主要為河洛語及客家語,讀音為文讀音。
臺灣漢文教育方面,多以《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和《千金譜》等作為啟蒙學教材,待基礎穩固後再進一步學習《論語》、《孝經》和《詩經》等四書五經。而作品類別則涵括詩歌、散文、賦、小說、詞和詩話等。台灣人的父祖輩都是唸此種私塾所教授之漢文。歷經日治時期也沒有更改過!
中日混血,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今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川內浦千里濱「兒誕石」的鄭森(國姓爺鄭成功),,他就是帶領退至台灣的南明人, 對抗滿清的反抗份子。他寫出來的是繁體漢字。

如今借殼上市的"中國"使用何種文字 ?

台灣人所讀的是孔孟之道 , 是仁道行王道 , 是以德服人 !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 :「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善人為國百年,可以勝殘去殺矣。」

但是,假借"中國"? 實質上是滿蒙蘇維埃的侵略文化! 這絕對不是中國儒家"王道文化"!
文革「批林批孔運動」 用國家暴力系統地剷除了儒家學說。在「破四舊」的運動中,再次砸爛孔家店。文革中,狂熱的紅衛兵衝到孔子故里曲阜去砸孔廟、毀孔林。孔子的墳墓被剷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廟碑被砸碎,孔廟中的泥胎塑像被搗毀。毀孔子十幾代的墳丘,第七十六代孫令貽的墳墓被掘開。
三砸孔家店後,馬克斯列寧的信徒是孔子儒學的敵人,居然宣稱要在全球建立「孔子學院」政治統戰。 至聖先師知道自己被利用 ,恐怕要大罵糞土之牆不可污也!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alazif wrote:
沒加入WHO之前就不甩WHO的規定,這樣人家會讓你加入?


加入也要有用 才有加入的價值

如果只會給錯誤的訊息和判斷

反而加入了只會被害慘

就像現在的日本 被CHO錯誤的疫情資訊誤導

就算CHO開始發警報了

但日本卻準備要疫情爆發了

估計2月底 日本的疫情就不太樂觀

各國斷航是肯定的

不信的話 半個月後再來看這篇
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肺炎吧
herblee wrote:
對不起, 您說我們祖(恕刪)

真是愚昧,還硬掰。沒人在說平等不平等,這是臺灣人口普查出來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