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903分
文章編號:87661471
感冒別吃藥!醫:無效還會削弱免疫力...未滿O歲服用恐致命
各位想必都有類似的經驗:突然打個了噴嚏,或是鼻腔、喉嚨開始有些微的疼痛感,這時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應該是「冷到了」。為了把感冒壓下來,大部分人都會到藥房買感冒藥;症狀嚴重一點的,則可能會立刻去看醫生。但感冒這種病其實無藥可治,無論是透過醫生還是藥房取得的感冒藥,其實都治不好感冒,而且反而會打擊身體的自衛機轉,製造出慢性鼻竇炎、慢性咳嗽等更為棘手的慢性疾病!
很多人不知道,在正統醫學裡,並沒有「感冒」(common cold)這種診斷,感冒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泛指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喉嚨、鼻子的粘膜)所引發的不適症狀,如流鼻水、鼻塞、喉嚨痛、打噴嚏、咳嗽、發燒等。它雖然不是什麼可怕的嚴重疾病,但由於感冒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再加上可以造成感冒的病毒超過兩百種,在難以找出致病病毒,以及目前西醫對病毒仍沒有特效藥(只有少數特定的病毒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其發展)的情況下,感冒的確仍是無藥可治。
所幸,身體本來就有自衛機轉──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幫我們對抗病毒,所以,一般感冒只要沒有併發症,1~2週內就能自然痊癒。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給人一種「吃藥後,症狀有改善,身體也很快就痊癒了」的錯覺,事實上,醫師所開或藥房購買的感冒藥,最多只能「稍微緩解」感冒症狀,並不能縮短一般感冒的病程,換句話說,你之所以能戰勝感冒,靠的其實是免疫力,而不是感冒藥。
服用市售感冒藥的問題出在:這類藥品所緩解的感冒症狀,其實是人體免疫系統在面對感冒病毒時的一種自衛手段。以流鼻水為例,感冒初期鼻水流不停,雖然讓人困擾,這卻是鼻腔黏膜試圖將感冒病毒驅逐出境的一種方式。假如使用藥物減少鼻水分泌,反而提供感冒病毒一個最佳的繁殖環境。同樣的,其他擾人的感冒症狀也一樣,當你用藥物緩解這些症狀,其實就等於是在打擊身體的自衛機轉、削弱自己的免疫力。
如此一來,感冒症狀雖然看似舒緩,實際上卻是把「短期激戰」變成「長期攻防戰」,同時,會使得原本的急性感染給「慢性化」,引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咳嗽、肺炎等更棘手的慢性疾病。除了製造疾病外,感冒藥還可能會引發痙攣、心臟毛病、呼吸困難、神經疾病等嚴重的副作用。
早在2008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便呼籲:提醒父母別讓2歲以下的幼童服用非處方感冒藥、咳嗽藥。因為光是在2004~2005年間,就至少有1500名2歲以下的兒童,因服用這類藥物而出現抽搐、心率加快、意識降低甚至死亡等不良反應。在這之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與英國政府的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機構也接連提出警告,呼籲「6歲以下兒童」不應該服用感冒藥。
這些研究與機構的呼籲對象雖是針對孩童,但見微知著,對成人當然也一樣有害,差別只在於孩童的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對抗能力較差,影響較快而顯著罷了。所以在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地區,醫師面對感冒的病患通常不會開藥。可惜的是,由於感冒藥的取得相當便利,一般藥房即可購買,所以自行購買感冒藥服用的依然大有人在,其不良影響在孩童身上最為明顯,2012年美國毒物控制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感冒藥和咳嗽藥是導致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前20種物質之一,風險不容小覷。
本文摘自《你做的檢查、治療都是必要的嗎?》/江守山(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方舟文化出版
支持疫苗有效者,麻煩請舉出事實具體說明,模稜兩可的言論,說了等於沒說。
打疫苗者是極多數,目前還是看不到有人能提出自身或周遭神效事跡,等到現在已超過八個月了。
個人積分:903分
文章編號:87670186
醫師說,感冒即使不吃藥,3到5天,身體自己也會康復,吃感冒藥沒有效,但還是建議要看醫師做診斷,因為怕就怕會有併發症,或根本不是感冒,都有奪命的危機。 (:2007/10/21 14:22:35)
吃感冒藥不但無效而且傷身,我早在 8月16日發行的第一期通訊就報告過。醫學院所受的教育裡,病毒性的感冒是:「沒有藥物可治療的」,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對抗。感冒藥會降低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不但對六歲以下的小孩有傷害,對大人的健康也沒有好處(衛生署只建議:「多休息,多喝水」)。只是大人因為要工作,只好吃藥來減輕不舒服感。所以,感冒藥的正確用法應該是:「有症狀、不舒服時才用」。但是很多家長誤以為要吃感冒藥,感冒才會快好,這是醫界沒有盡到衛教的責任。
當記者拿這件新聞去問衛生署時,衛生署似乎並沒有要做任何因應,看來民眾的健康還得自求多福。
美國與台灣國情不同的是:在美國,醫師不會隨便開感冒藥,在台灣則是:找醫師看感冒,大多數都會開感冒藥(而且,某些醫師開的感冒藥還特別有效)。在台灣的開業醫師如果規規矩矩教病患「多休息、多喝水」的幾乎都不容易生存。問題的癥結在於:如果第一個醫師按照教科書教民眾「多休息、多喝水」,病患很快會再找第二個醫師,第二個醫師察顏觀色,立刻開出「特效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這時候病患不但不會去懷疑第二個醫師,還會臭罵第一個醫師「醫術不好」。
就我所知,台東某大醫院的小兒科就有位醫師一直堅持感冒不隨便開藥,發燒也不必急著退,他還常常演講說明感冒隨便退燒的壞處,但是相信他的民眾終究還是少數,多數的家長寧願選擇「開藥,感冒症狀很快解除」的醫師。
感冒藥吃多了,小孩子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看病的頻數也越來越多。其中的道理,我在第一、二期的通訊裡都分別論述過了。感冒藥把第一道防線破壞,讓病邪很容易入侵,久而久之,就演變成鼻過敏,再繼續用氣管擴張劑,就演變成氣喘。依據「台灣氣喘衛教學會」的資料,台灣的氣喘盛行率由民國63年的1.3%,到民國91成長到19%。30年來增加了15倍,診所越普及,就醫越方便,氣喘盛行率反而越高,這是甚麼道理?難道大家都沒有懷疑:『你吃了太多不該吃、也不必吃的藥!』?
本身不懂就算了,還會攻擊傳達正確資訊的人。
令人想起:當初沒打疫苗的人要忍受疫苗信仰者的冷嘲熱諷;後來要打疫苗者現身說法,結果一堆申請新帳號或零積分的在COVID-19專區裏假分享,可笑至極。
個人積分:3338分
文章編號:87676007
個人積分:903分
文章編號:87696337
本土第四波新冠肺炎正處在高峰,病毒株以XBB占72%,成為主流株。衛福部疾管署署長莊人祥15日表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即將開會,將自XBB家族中選定病毒株開發新一代疫苗,包括莫德納、BNT都會據以研發生產新一代疫苗,台灣民眾最快今年9月中旬可以接種最新疫苗,衛福部預計進貨600至700萬劑,以因應秋冬疫情。...(恕刪)轉貼這篇重點不在於新聞說甚麼,而是底下留言,轉貼幾則:

自去年底開始,只要是新冠疫苗有關的新聞,底下就會有一堆有趣的留言。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