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重點在有效的疫苗

品茗 wrote:
你應該是無症狀的人,但我也是有朋友沒打感染過的人,現在也是好好的,所以疫苗效果我也是打個問號

感染新冠,有無症狀的現象,那相對的,將新冠毒疫苗打進身體裡,是不是一樣有無感者,無感(無症狀)不代表不受毒害。

理論上不可能製造出流感疫苗!自己的身體、自己的人生,自己作主 文:近藤誠
...(恕刪)不可施打流感疫苗.理論上不可能製造出流感疫苗
每年接近冬天時,很多人會接種流感疫苗。
荷蘭曾針對接種疫苗的人與不接種的人作比較,結果顯示疫苗完全沒有預防流感的效果。
而且,接種了疫苗的六十歲以上高齡者,猝死的人明顯較多。表面上被認為是「心肌梗塞」所致,但不論怎麼看,推測原因都與疫苗的副作用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和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官網上都表明:「無法保證流感疫苗具有抑制感染的功能。」
無法保證疫苗能預防流感,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所當然的。
流感病毒變化快速,所以原則上,要製造出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疫苗不太可能。對於麻疹病毒之類在遺傳上相當穩定,而且只有人類感染的病毒,能夠製造出有效的疫苗。但是像流感病毒這種,在感染人類的同時,會逐漸改變形態,連禽鳥、豬等動物也會遭到感染。
對這種變幻莫測的病毒,要製造完全吻合(有效)的疫苗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即使血液中能產生微弱的抗體,但因為被病毒入侵的喉嚨和鼻子並無法製造抗體,所以很難避免感染。因此,流感疫苗根本「不能稱作疫苗」。而且,不只無法預防感染,副作用還非常強烈,甚至可能導致休克或猝死。
預防流感的唯一方法
抗流感藥也相同。2009年爆發豬流感大流行時,世界上流通的抗流感藥克流感,有七成流入日本,他國卻有過剩的情形,引起熱烈討論。
在歐洲,很少人因為感染流行性感冒去醫院就診,大多在家中休養。別國的學者在豬流感騷動後曾在醫學雜誌等刊物上發表:「克流感的效果令人懷疑」「幾乎無法確認抗病毒的作用」。認為「有效」的報告多半由製藥廠商提出,可信度薄弱。
克流感效果不彰,但是副作用卻可能導致呼吸停止而猝死、意識不清而跌倒死亡等,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抗流感藥與退燒藥一起服用,會使三十九度以上的高燒一下子降到三十四度左右。體溫下降無法消滅病毒,對人體卻有致命的傷害。服藥後猝死,可能就是低體溫所造成。
那麼要如何對付流行性感冒呢?病毒會附著在喉嚨或鼻子的黏膜上,然後瞬間侵入細胞內,因此用水洗是無法沖掉的。而且病毒的粒子也會通過口罩纖維的縫隙,所以歐美國家並未使用口罩來預防流感。
預防流感唯一確實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但就現代人的生活很難避免。所以還不如感染一次流感,形成免疫後就不容易再感染了。...(恕刪)

無法預防感染的疫苗,不配稱為疫苗,早在十年前就有醫師提過。
希望本次新冠疫情使用的疫苗效果能夠有所檢討
,是不是真的有效,為什麼無法預防感染,相關問題
希望能夠有所解答.
herblee
這個病毒具有第二種感染路徑, 以"靜電吸附"黏上HSPGs, 不必經過ACE2模式, 有接觸就會感染,抗體擋不住
bmw_m3
哇!所以靜電吸附感染模式的部分是真的嗎?相當奇妙.
bmw_m3 wrote:
希望本次新冠疫情使用的疫苗效果能夠有所檢討


就不是打過疫苗的會有突破性感染, 自然感染過這個病毒的,同樣發生突破性感染
前面208樓解釋過了
這個病毒就不是天然病毒(在257樓解釋過了), 如何能和自然界病毒一樣防制? 這個病毒不是只有S蛋白嵌入人體ACE2受體一種感染方法而已,這個病毒在S蛋白RBD區遠端帶有正電荷群, 能『靜電吸附』黏上人體帶負電荷的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與之結合, 抗體擋不住 , 當然有突破性感染

這一群帶正電氨基酸 K444,R509, R346 , R355 K356 R357 R466 , 在目前的流行株Omicron不但沒有改變,還增加到9個位點帶正電, 和之前的Alpha,Delta一樣,完全能 "靜電吸附", 能以"氣溶膠"黏上來 , 而不需經"ACE2受體"這個門戶相嵌合,能躲過抗體綑綁。

bmw_m3 wrote:
,是不是真的有效,為什麼無法預防感染,相關問題
希望能夠有所解答.

唉 !
這個病毒就不是天然演化的病毒 , 而是以 RaTG13為骨幹+MP789的RBD區+PRRA的插入所組合出的嵌合病毒
橙線穿山甲-CoV-2020淺藍線Bat-CoV-RaTG13100% 的SARS-2 最接近在最上方
請看 RBM 那一區 , 所有線都掉下來 , 包括淺藍的RaTG13 , 只有橙線橘色的穿山甲-CoV-2020(MP789)持平, 核苷酸nucleotide維持約90%, 而氨基酸 Amino Acid接近100%,橘色曲線沒有掉下來
蝙蝠RaTG13(淡藍線) 是最接近SARS-2的病毒 , 但是在嵌合ACE2的這一段位點 , 相似度突然和 SARS-2不像了
如果補上了 MP789 (橘色線)的這一段 , 那就又完全和 SARS-2相像了


SARS-CoV-2很可能通過重組從MP789穿山甲CoV獲得了S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基本功能,並且高度保守。

所以,疫情永遠不會消失 ! 而是一波一波的流行 , 只是感染高原期和感染低谷期的區分 , 有接觸就會被感染
抗體擋不住 !
雖然擋不住,病毒會進來,但是大多數人都打過疫苗或感染過,都會有『免疫記憶』, 會認出病毒加以清除, 不會像2019年沒有免疫記憶時, 未能即時啟動免疫, 發生任由病毒長趨直入的情況。

傳統病毒感染是以棘(S)蛋白嵌入人體ACE2受體
病毒的S蛋白 → 嵌入人體ACE2受體 ,傳統的病毒感染循 ﹝S蛋白 →嵌入ACE2受體 ﹞模式,再胞吞感染進來

當抗體嵌合了S蛋白, S蛋白就無法嵌入ACE2受體 , 能阻絕病毒而不會感染
但是, 這個病毒還有次要的,另一種感染方法
ChemBioChem combining chemistry and biology 12 January 2022
https://chemistry-europe.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bic.202100681
Charge Matters: Mutations in Omicron Variant Favor Binding to Cells

電荷問題:Omicron 變體中的突變有利於與細胞結合
這個病毒 S蛋白帶正電荷 , 能 靜電吸附 黏上帶負電荷的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醣HSPGs,與之結合 , 不必經ACE2受體, 照樣胞吞 感染進來

況且在 681-PRRA-684 位點 , 還有多出的 PRRA 插入

這個多出的 PRRA 的插入 ,能引進一種 Furin蛋白酶 , 因為在S蛋白之RBD區綁定之後,S1 / S2連接必須被表面蛋白酶切割開來 。(S1脫離, 由 S2 溶合進宿主細胞膜)

就算抗體綑綁了S蛋白, 也是嵌合在 S1亞基上, 當PRRA引入Furin弗林蛋白酶 切開S1與S2,也切開了抗體,讓S2溶開細胞膜,胞吞釋入病毒的RNA


傳統的冠狀病毒感染循"飛沫", 病毒含在飛沫中咳嗽噴發出來, 1.5m-2m就掉在地上, 隔開距離才不會被病毒噴到
問題是這個病毒 S蛋白帶正電荷 , 能 靜電吸附 黏上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所以能飛更遠, 超越社交距離!

面對一個 能靜電吸附 氣溶膠黏上來感染的病毒, 當然不能測量傳統的"抗體效價"就能憑估? 不! 抗體就算成功綑綁了病毒的S蛋白, 照樣以靜電吸附 氣溶膠黏上來HSPGs感染

所以,為什麼台灣對於這個病毒的防治是擺出套餐, 是隔離檢疫,疫調,口罩洗手消毒, 疫苗,藥物通通要, 從餐前酒前菜主餐附餐甜點飲料全都要! 而不是以為"單點"這其中一項就可以?

打過疫苗後感染(被靜電吸附)之後會如何 嗎?
數字顯示被感染後,99.56%人都沒事 , 無症狀或輕症
我們的免疫系統有二大部份 , 液遞出去的抗體能中和病毒←這是阻絕境外 , 現在病毒逃過抗體跑進來, 這些漏網之魚有第二道防線"T細胞免疫"在感染後清除病毒
所以99.56%人才會是 無症狀或輕症

雖然這個病毒 能逃脫抗體綑綁, 有抗體照樣帶電黏上來, 當然就會侵入人體, 造成高感染數
然而, T細胞對於病毒的辨識不同於抗體; 抗體是嵌合S蛋白,捆綁住整個S蛋白防止和ACE2受體接合(嵌合)。但T細胞則是將S蛋白分解為一個一個小單位來辨認。

這些病毒蛋白質(抗原) , 是經由抗原呈遞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包括 巨噬細胞、B細胞及樹突狀細胞,是將病毒蛋白分解成蛋白片段較小的肽(胜肽)。
胞吞 → 分解(蛋白片段較小的肽)→添加MHC2組成複合體 →抗原呈遞
T細胞不是認整個S棘蛋白, 而是拆解為較小的"胜肽"認出病毒
打比方如同認人不是認 整個臉 , 而是拆開成 眉毛 眼睛 鼻子 耳朵來認 , 例如蠟筆小新以"一字眉"被認出來, 人臉是以鳳眼, 朝天鼻 ,招風耳 的形式被認來是"那個人"
MHC II(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II)是免疫細胞添加上去的記號, 代表這個Ag抗原曾經被APC細胞吞噬過(如同罪犯被逮補過), 這個『蛋白』屬於是侵入的病原所有, 加上記號是記憶分類其為"致病病源", 避免誤判類似的蛋白。
反之,這個蛋白若未被APC吞過(沒打過疫苗或之前沒感染過舊冠),沒有添加MHC II這個記號, 會被視為"良民",不是只有抗體逃脫, 帶有這個蛋白的病毒也不會被辨識出來,是連T細胞都不會啟動,病毒就長驅直入了 。

雖然病毒變種了,但是所蛋白片段較小的"胜肽"並沒有改變 , 仍然會被T細胞認出來

雖然無法擋住病毒侵入, Omicron和之前的Alpha,Delta病毒一樣"突破性感染",能被驗到PCR陽性,但是免疫系統不是只有"液遞" , 還有細胞免疫 , 疫苗 仍然事先讓T細胞產生了免疫, 做感染後的病毒清除 。
疫苗能減少重症及死亡 。

左邊"抗體"逃脫 , 但是右邊的T細胞能清除病毒
隨著感染方式越來越清楚,疫苗的有效解釋是否
也能夠越來越清楚呢?一般人的認知是打疫苗後
應該就不會被傳染,難道這觀念不對.
herblee
觀念是經驗累積來的,這個病毒不一樣!"帶正電荷"能靜電吸附逃脫抗體,黏上HSPGs,且多出PRRA引入弗林蛋白酶,切去嵌合住S1亞基的抗體,讓 S2亞基溶開細胞膜釋入病毒RNA。當然和傳統病毒不同
文件 - 佛羅里達州衛生局局長約瑟夫·拉達波博士於 2021 年 11 月 18 日在佛羅里達州布蘭登州長羅恩·德桑蒂斯
簽署一項法案之前向支持者和媒體成員發表講話。拉達波的一位前主管拒絕推薦他記錄顯示,
領導州衛生部門進行背景調查。拉達波於 9 月由德桑蒂斯任命,他因與州長在抵制冠狀病毒疫苗授權和聯邦衛生
官員支持的其他病毒政策方面與州長的聯盟而受到密切關注。
照片:Chris O'Meara/美聯社,檔案

布里瓦德縣共和黨執行委員會 (BREC) 對一項有爭議的關於將
COVID-19 疫苗作為生物武器進行投票的提議進行了投票,結果已出爐。

該組織的領導人已撰寫了一封信的初稿,他們打算發送給佛羅里達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和其他州代表,
敦促他們禁止在那裡進行 COVID-19 mRNA 疫苗接種。

太空海岸共和黨人在該州擁有強大的話語權。
布里瓦德縣包括可可海灘和肯尼迪航天中心,是佛羅里達州人口第十大縣。它是寶藏海岸北部接壤的縣。

信中提到了佛羅里達州大陪審團正在調查 COVID-19 疫苗。

為了調查疫苗的推出並確定是否存在任何犯罪行為,州長德桑蒂斯敦促佛羅里達州最高法院於 12 月任命一個大陪審團。

該請求得到了最高法院的批准。由於大陪審團的程序在設計上是高度保密的,因此不確定大陪審團的調查進展到什麼程度。


德桑蒂斯在向大陪審團提出的請求中寫道:“佛羅里達州法律禁止欺詐行為,包括傳播虛假或誤導性的藥物廣告,以及在與藥物相關的任何廣告中使用任何陳述或暗示藥物的應用無效時有效。”

BREC 的信更進一步,引用了有關使用疫苗作為傳播生物武器手段的研究,並解釋了為什麼該組織的官員認為疫苗無效。

“而我們佛羅里達州人民被告知,COVID-19 對我們自己、我們的家人和我們的社區構成了嚴重危險。隨後,
我們被告知(在許多情況下被強制)進行實驗性 COVID-19 注射,原因如下: 這可以防止傳播,
從而阻止 COVID-19 的傳播。這樣做將保護我們的家人、我們自己和公眾。這樣做將使我們能夠保住我們的工作和/或福利,
以便能夠養家糊口。通過這樣做,我們正在為我們的國家、州和社區履行我們的愛國義務。
由於拜登總統的 COVID-19 疫苗強制令,我們別無選擇。 然而最近有強有力且可信的證據表明,
COVID-19 和 COVID-19 注射劑是生物和技術武器。 而輝瑞公司的臨床數據顯示,有 1,223 例死亡、42,000
例不良病例、158,000 例不良事件和大約 1,000 例副作用。然而大量的人已經死亡或永久殘疾。然而,
有強有力且可信的證據表明,COVID-19 mRNA 注射會改變人類 DNA。然而政府機構、媒體和科技公司以及其他公司卻聲稱
COVID-19 注射安全有效,從而犯下了巨大的欺詐行為。而全州大陪審團正在調查 COVID-19 疫苗犯罪。然而,
繼續對人類進行實驗和拒絕知情同意違反了《紐倫堡法典》,
因此構成危害人類罪。進一步解決:為了保護人類,

CBS12 新聞已聯繫 BREC,尋求今晚投票前的評論。目前,BREC尚未對此做出回應。

BREC 成員已投票,計票結果已計入該提案,該提案獲得了響亮的支持。

投票以壓倒性優勢獲得通過。

領導委員會已通過一項動議,敦促佛羅里達州州長禁止 COVID-19 疫苗。

經過一番辯論,大多數人認為疫苗接種幾乎肯定是一種“生物武器”。大多數人認為製藥行業犯罪
,在疫苗功效上欺騙公眾,將風險和不良影響最小化。

布里瓦德共和黨將致信德桑蒂斯和其他州官員,敦促佛羅里達州將疫苗接種定為非法。






https://cbs12.com/news/local/brevard-county-gop-covid-19-vaccine-bioweapon-gov-ron-desantis-florida-attorney-general-ashley-moody-treasure-coast-july-13-2023#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herblee
大衛·戈爾斯基更是譴責他將偽科學武器化,指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有州政府將傳播疫苗虛假信息作為官方政策。佛羅里達大學健康學院在2023年1月認定拉達波的研究過程存在爭議,甚至違反了大學的誠信政策。
herblee
由於拉達波參與傳播關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的虛假信息,他於2023年3月10日受到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公開譴責。
你們這樣說直指高端詐騙,黨會不開心哦。
肅清台灣終戰的日本狗
各種疫苗有效的證明或說明,有人可以提供一下嗎?
還有清冠一號有效的說明,神藥有效的說明,美國認證
通過的藥物有效的說明.
bmw_m3 wrote:
各種疫苗有效的證明或...(恕刪)



科學期刊網頁google 翻譯 (正常的疫苗百萬分之2~到百萬分之6全台灣人100%打也不超過200人掛掉)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rare-link-between-coronavirus-vaccines-and-long-covid-illness-starts-gain-acceptance?fbclid=IwAR09VVunkExMxMHe4_5A08Ksz32mL27QIFj186HRkr76y7NxRgtxfjeu0mo&

紅字當成 吾皇萬歲萬萬歲理解即可!

COVID-19 疫苗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世界正在為新一輪加強疫苗接種做好準備。但與所有疫苗一樣,針對冠狀病毒的疫苗可能會對某些人產生副作用,包括罕見的異常凝血和心臟炎症。另一種明顯的並發症是一系列類似於長新冠病毒的令人衰弱的症狀,但更加難以捉摸,它與疫苗接種的聯繫尚不清楚,其診斷特徵也不清楚。但近幾個月來,一些人所說的“長疫苗”已獲得醫生和科學家的廣泛接受,一些人現在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和治療其症狀。

“當你看到一兩個病人時,你會想這是否是巧合,”哈佛醫學院的神經學家兼研究員安妮·路易絲·奧克蘭德 (Anne Louise Oaklander) 說。“但是當你看到 10 個、20 個時,”她繼續說道,聲音逐漸減弱。“哪裡有煙,哪裡就有火。”

病例似乎非常罕見——遠比感染後的長期新冠病例常見。症狀可能包括持續頭痛、嚴重疲勞以及心率和血壓異常。它們在疫苗接種後數小時、數天或數週內出現,並且難以研究。但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越來越多地發現與已知醫療狀況的某些一致性。其中一種是小纖維神經病,這是奧克蘭德研究的一種病症,其中神經損傷會導致刺痛或電擊樣感覺、灼痛和血液循環問題。第二種是一種更加模糊的綜合徵,其症狀有時由小纖維神經病變引發,稱為體位性心動過速綜合徵 (POTS)。它可能涉及肌肉無力、心率和血壓波動、疲勞和腦霧

出現疫苗接種後症狀的患者可能具有一種或兩種病症的特徵,即使他們不符合診斷標準。這兩種情況在長新冠病毒患者中也很常見,人們通常將其歸因於免疫過度反應。

儘管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真對待 Long Vax,但美國和歐洲的監管機構表示,他們一直在尋找但尚未發現 COVID-19 疫苗與小纖維神經病或 POTS 之間的聯繫。“我們不能排除罕見的情況,”負責監督疫苗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生物製品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彼得·馬克斯說。“如果提供者面前有人,他們可能會想認真對待疫苗副作用的概念,”他說。但馬克斯也擔心“聳人聽聞的標題”可能會誤導公眾,他強調疫苗的好處遠遠超過任何風險。

儘管存在不確定性,德國衛生部長卡爾·勞特巴赫 (Karl Lauterbach) 在 3 月份承認,儘管罕見,但接種疫苗後出現類似新冠病毒的症狀卻是真實存在的現象。他表示,他的部門正在努力為研究組織資金,但目前尚未宣布任何消息。
研究這些並發症的研究人員還擔心會損害人們對 COVID-19 疫苗的信任。耶魯大學心髒病專家 Harlan Krumholz 表示,擔心反疫苗運動會利用任何研究結果,這讓他一開始猶豫是否要參與其中。但大約一年前,他和耶魯大學免疫學家 Akiko Iwasaki 開始歡迎疫苗接種後患者參與一項新研究名為“LISTEN”的項目也包括 Long Covid 患者。除此之外,它的目的是將症狀與血液樣本中的免疫細胞模式相關聯。

克魯姆霍爾茨說,“我確信這些副作用是有原因的”。“如果我真的是一名科學家,我有義務保持開放的心態並了解是否有可以做的事情。”

《科學第一》於 2022 年 1 月撰寫了有關這些健康問題的文章,描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為研究和治療受影響個體所做的努力。一項涉及 23 人的研究於 2022 年 5 月作為預印本發布,但從未發表。繼《科學》雜誌報導之後,近 200 人聯繫了該雜誌,分享了他們接種疫苗後的症狀。

此後研究進展緩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湯姆·島袋 (Tom Shimabukuro) 一月份對政府諮詢委員會表示,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監測結果”。儘管如此,無論疫苗製造商如何,已經積累了超過兩打案例研究來描述注射 COVID-19 後的 POTS 或小纖維神經病。

2021 年,現為東阿拉巴馬健康中心內科住院醫生的 Sujana Reddy發表了一項針對一名 42 歲男性接種疫苗後 POTS 的案例研究。隨後,她聽到 250 多人描述了類似的健康問題。Reddy 開始了一項記錄 POTS 病例的研究,該研究尚未發表,其中包括 55 名在接種疫苗後 1 至 2 週內出現症狀的人。

另一個團隊掃描疫苗後 POTS跨越特定人群。由 Cedars-Sinai 醫療中心心髒病專家 Alan Kwan 和 Susan Cheng 領導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洛杉磯地區近 285,000 人的健康數據庫;所有人都至少接受過一劑 COVID-19 疫苗注射。他們發現,注射後 90 天內,POTS 相關症狀的發生率比前 3 個月高出約 33%;接種疫苗後有 2581 人被診斷出患有 POTS 相關症狀,而接種前為 1945 人。然而,研究發現了 COVID-19 本身的更大影響:約 12,000 名未接種疫苗的人感染後出現 POTS 症狀的比率比之前高出 52%。儘管關警告不要將這些數字推斷到更廣泛的人群,但他表示這種模式很有趣。

其他人則認為這項研究引人注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負責 POTS 診所的神經肌肉理療師 Tae Chung 表示,“即使在去年,我對 POTS 與疫苗接種之間的聯繫也持謹慎態度”。“我沒有定量數據來支持它,但現在我覺得我有。” 儘管如此,Chung 強調,這篇論文和其他數據也表明,COVID-19 疫苗可以預防 POTS 和其他長期 Covid 症狀,他仍然是疫苗接種的堅決擁護者。

對 SARS-CoV-2 刺突蛋白(COVID-19 疫苗用來誘導保護性抗體)的免疫過度反應是這些症狀的可能原因之一。一種理論認為,接種疫苗後,有些人會產生針對第一輪抗體的另一輪抗體。這些抗體的功能可能有點像刺突本身:刺突針對一種稱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2 (ACE2) 受體的細胞表面蛋白,使病毒能夠進入細胞。馬爾堡大學心髒病專家 Bernhard Schieffer 表示,這些流氓抗體也可能與 ACE2 結合,後者有助於調節血壓和心率。如果這些抗體破壞 ACE2 信號傳導,可能會導致 POTS 中出現的心率加快和血壓波動。

小纖維神經元的表面也有 ACE2 受體,因此理論上流氓抗體可能會導致神經病變。但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學家馬修·謝爾克(Matthew Schelke)曾治療過長新冠病毒和疫苗接種後患者的小纖維神經病,他表示確定兩者之間的聯繫並不容易。即使某人的血液中出現不尋常的抗體,“也很難知道這些抗體是否具有致病性,或者它們只是旁觀者,”他說。他指出,其他導致炎症的免疫系統成分也可能損害神經。

有些人在感染和接種疫苗後似乎很容易出現並發症,這種雙重脆弱性可能會讓他們陷入痛苦的境地——通常會根據醫生的建議避免接種更多疫苗,但同時又擔心長新冠病毒的危害。雷迪就屬於這一類。她於 2020 年初在照顧一名受感染的患者時感染了該病毒,並患上了 Long Covid,包括 POTS。在她注射第一劑疫苗後,她的症狀急劇惡化。

紐約市的一位急診科醫生薩琳娜·蘇拜亞 (Saleena Subaiya) 也經歷了相反的同樣現象。2021 年 1 月,在接種第二劑 COVID-19 疫苗後的 24 小時內,他們出現了嚴重的認知障礙、疲勞和失去平衡。蘇拜亞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有所進步,但被迫轉做兼職研究工作。然後在 2021 年 12 月,他們受到 Omicron 的打擊,病情復發。

哥倫比亞大學傳染病專家勞倫斯·普爾普拉(Lawrence Purpura)也是蘇拜亞的合作夥伴,他治療長新冠病毒患者和接種疫苗後出現慢性症狀的患者,他說,疫苗接種後疾病是“一種長期、持續的疾病”。

疫苗接種後診斷為 POTS或小纖維神經病可以指導治療。在 POTS 中,醫生重點關注增加鹽和液體的攝入量,以增加血容量並維持血壓。β受體阻滯劑可以減緩心跳速度,也可能有幫助。

小纖維神經病可通過多種藥物治療來控制症狀,對於嚴重的病例,有時會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IVIG),這是一種昂貴且難以獲得的抗體混合物,可以抑制免疫過度反應。一些案例研究報告稱,IVIG 可以幫助患有疫苗後小纖維神經病的人,至少是暫時的。

更激進的方法是血漿置換,有時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這裡,患者的血漿(血液中含有抗體和蛋白質的液體部分)與血細胞分離並丟棄。然後血細胞與替換液體一起返回患者體內。

Schelke 及其同事於 2022 年 10 月在《肌肉與神經》雜誌上報導,血漿置換幫助了一名在註射第二劑 COVID-19 疫苗後出現小纖維神經病的男子。謝爾克說,“他的反應非常好”,幾個月後有所改善,但最近回來時症狀卻惡化了。

與此同時,希弗開發了一種實驗性治療方案,他說該方案在一項針對八名長新冠病毒患者和八名疫苗接種後患者的未發表研究中顯示出希望。它包括他汀類藥物,可以減輕循環系統的炎症;和血管緊張素 II 1 型受體阻滯劑,可以幫助阻斷患者體內可能失調的 ACE2 通路激活。Schieffer 和同事希望對 500 名患有長期新冠病毒或疫苗後症狀的人開始對這些療法進行臨床試驗。

患者權益倡導者正在努力推動新的研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非營利組織 REACT19 計劃向研究免疫學、生物標誌物和疫苗後疾病其他特徵的團隊發放數万美元的小額贈款。

克魯姆霍爾茨說,即使是適度的支持也很重要,因為“我們有責任提供初步數據”以贏得財力雄厚的資助者。他說,他和岩崎的“聆聽”項目目前約有 2000 名參與者,其中大約 1000 名患有長新冠病毒,750 名有疫苗接種後症狀。(LISTEN 還包括健康對照。)他希望在今年夏天晚些時候開始發布結果。

當各國起草一輪更新疫苗的計劃時,一些科學家令人放心地推測,如果免疫系統順利接受了先前疫苗接種的人,在接種加強疫苗後極不可能出現免疫功能障礙。雷迪說,但這並沒有改變現在幫助受苦受難者的迫切需要。“我們需要弄清楚為什麼這種情況會發生在這部分人身上。為什麼這種事發生在他們身上而不是其他人身上?”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herblee
請問?就算是沒有ACE2受體的的嗅覺味覺細胞,同樣會被攻擊而失去功能,為什麼?能不必考慮病毒的"電荷狀況",不必考量該病毒的次要感染方式,一昧認定只經ACE2單一感染路徑嗎?
luther0911
學術界正在轉向將會越來越多的論文證明疫苗是什麼
朋友提到,理論上要先使用已經比較清楚的疫苗製作
方式,例如次蛋白疫苗,待新技術發展成熟再使用新的
疫苗製作方式,如果這樣是不是比較不會產生疫苗副
作用的問題.
bmw_m3 wrote:
朋友提到,理論上要先...(恕刪)


全球人類對疫苗信任下降44%的百分比

你想還能維持多久?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herblee
這證明,在沒有科學基礎之下去解讀問題,只截取一部份的事實加以擴大轉述,有特別背後目的散佈去影響輿論? 會有多可怕
luther0911
時間將證明一切好好活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