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很好奇的一件事 -- 關於中國的疫苗

RentHA wrote:
腺病毒康希諾疫苗



既然有網友提到~
就順手補一張朋友打的腺病毒康希諾疫苗,他也沒感染沒什問題
herblee wrote:
您真的想知道原因嗎?(恕刪)


你貼太多吹牛屁話了 mRNA疫苗原本用於治療愛滋病 癌症
10多年都搞不定
你覺得這種技術 對新冠有用嗎?
一個三無產品 也能一吹再吹 真是笑死人
tom7615
或許對?或許錯...等30年?
原文:
-------------------------------------------------------------------------------
個人覺得很好奇的一件事:
中國在武漢傳開病毒後, 迅速開發出疫苗量產並施打, 且經過 WHO認證.
為什麼現在 的開發速度變慢了呢??
OMICRON 出來也很久了, 怎麼沒見中國的疫苗開發出來,
中國的疫苗在版上很多人都說很好, 應該加緊開發, 早點開發出來,
上海就不會那麼嚴重了啊.
全世界的 疫苗開發好像都停滯了, 不知道什麼原因, 是因為變種太快嗎?
認真討論, 勿談政治.
--------------------------------------------------------------------------------

請仔細看一下我的發言哦, 我沒有說那4個字, 那4個字還是你說的.

我只是好奇以中國的能力, 為什麼那麼久了還沒有疫苗, 我也沒有說中國的沒效,

怎麼你的回文跟我的發文對不上??

討論一下開發進度也有問題??


andy0606 wrote:
你的發言本身就歧視,請用新冠,現在世衛國際跟台灣都禁止用武漢病毒,因為有種族歧視意圖
還有連美國都只比對對岸的疫苗說防護效力美國的較勝,卻沒說人家沒效
照你們邏輯是不是全世界只能剩一個最有效的疫苗其他都叫失效
回報你?歧視
VincentLu1021 wrote:
原文:-------(恕刪)


事实:
大陆是哪怕无症状感染(有传染性),只要当地医疗资源充足(非大规模爆发)都送院治疗直到临床阴性。

猜测:
灭活要有效果那至少得留着低毒性,打完了实际上是个无症状感染者(因此,大陆任何核酸检测点都会提示接种疫苗后48小时内勿验,保证阳性)。

事实:
目前大陆使用的灭活疫苗还是上一个变种,在旧变种免疫抗体对新变种低于阈值以下前,大陆会继续使用旧变种灭活疫苗(新变种传染力确实太强)

猜测:
这就是为什么大陆不好开发新变种疫苗的原因,14亿人接种很可能会变成14亿无症状感染者。根据全球躺平经验,先不说会有多少会转化为病例。光是这“养蛊”,难保下个变种诞生于中国大陆
玉肌枉然生白骨,不如剑啸易水寒。
VincentLu1021 wrote:
個人覺得很好奇的一件(恕刪)

我也很好奇台灣的高瑞說好的二期與三期報告也不見了,也不見開放次世代的疫苗
因為以前是緊急授權

現在要走 正常程序了!

所以不能先求有再求好

不只中國
全世界都一樣,不能再混過關

大家乖乖走程序,就很難玩了
加上需求也下降


不容易賺錢了!
我是不知道中國自己研發的疫苗效果怎樣啦
只知道現主時美國CDC旅遊警戒,中國LV.1,台灣LV.3

然後台灣卻開放其他LV.3的國家的新住民家屬可以來台探親,卻不開放LV.1的中國家屬來台探親
tteffuB 特肥吧
雙標不是叫假的。
VincentLu1021 wrote:
andy0606 wrote:
你的發言本身就歧視,請用新冠,現在世衛國際跟台灣都禁止用武漢病毒,因為有種族歧視意圖
還有連美國都只比對對岸的疫苗說防護效力美國的較勝,卻沒說人家沒效
照你們邏輯是不是全世界只能剩一個最有效的疫苗其他都叫失效
回報你?歧視

早在WHO公告世界各國這個"病"的2020年1月 5日 , 中國學術單位在1月5日之前就已經完成解碼 , 在WHO公告的同一天, 中國向基因銀行, 通報 3個 全序列病毒解碼序列 都是通報為 Wuhan-Hu 『武漢病毒』, 最後採取其中 Wuhan-Hu-1 武漢-滬-1號病毒這個在 GenBank: 編號 MN908947.3 定序 29903 bp ss-RNA 。
當然,這個通報的上海實驗室, 隔幾天就被中國官方查封了
WHO 公告已經是得到通報的 5 天之後了 。
最早向 基因銀行GenBank 登載通報的名稱就是 Wuhan-Hu 『武漢病毒

如今卻甩鍋? 不能提產地"武漢"? 不幸這是國王的新衣, 不能講但全世界都知道
發現棄嬰,能依據DNA找到父母。 拿這個棄嬰病毒有RNA序列排序29903鹼基來比對 , 有96%最相似的是RaTG13,
RaTG13最初並沒有向基因銀行通報 , 而是在許多中國的博碩士論文中描述提及(當時稱為BtCoV / 4991)

再比對這個引發 Covid-19的病毒 SARS CoV-2 親戚在那裏 ?
全都在中國


"種族歧視"這一套已經不靈了
最早開始是想甩鍋,利用"歧視"這一詞? 讓世人忘記這個病毒起源於"武漢"
手法是透過和中國有利益關係的科學家,投書在中國投入大量廣告金錢的期刊 Lancet 上

2020 年 2 月 19 日有 27 位科學家簽署並發表在知名期刊《Lancet刺絡針》上的公開信聲稱:“我們站在一起強烈譴責陰謀論,這些陰謀論表明 COVID-19 不是自然起源的” ,當時任何人都無法確定發生了什麼事。科學家們“壓倒性地得出結論,這種冠狀病毒起源於野生動物,”他們說,並激動地呼籲讀者與在抗擊這種疾病的前線的中國同事站在一起。

這封信由排名第 5 位的列名作者Peter Daszak所起草和組織,Peter Daszak的組織-生態健康聯盟資助了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27 個簽署者中有六個簽署人是隸屬於Peter Daszak 的生態健康聯盟。
根據 The 2021 年 9 月的報告《每日電訊報》發現,27 個簽署者中有 26 個與武漢病毒研究所 WIV 研究人員、或他們的同事或資助者有聯繫。
他們的立場都是貶低了 COVID-19 為實驗室洩漏的理論。反駁了當時流行的理論,即 SARS-CoV-2 病毒可能是武漢病毒研究所實驗室事故的結果。
並進一步警告說,將病毒起源歸咎於中國研究人員會危及這種疾病的疫情。暗示只要“提出實驗室洩漏理論的科學家……正在從事陰謀論者的工作”,從而對科學研究和科學界產生了“寒蟬效應”。
由事後獲得的電子郵件得知,Daszak 正是這封信的幕後起草人,他起草和簽署這封信時與同事進行了溝通,以“隱瞞他自己的角色並創造此信為科學界一致的錯誤認知。
這份學術界"惡名昭彰"的聲明,攻擊“暗示 Covid-19 非自然起源是陰謀論”。顯然,目的是為了扼殺辯論。

Peter Daszak 何許人?
Peter Daszak 是生態健康聯盟的負責人,該聯盟是一個研究傳染病事件的非營利組織,與武漢病毒研究所(WIV)的石正麗合作超過 15 年 , 並將申請自美國國衛院的研究經費, 轉包給武漢病毒研究所代工。 雖然 Daszak 對中國實驗室和出現於該地區的疾病非常了解,但他與 武漢病毒研究所WIV 的密切聯繫被認為在 WHO 調查中存在嚴重利益衝突。但是,他是能被中國接受,能不顧利益迴避,可以被派往調查中國 COVID-19 大流行起源的人。

由於《Lancet》這封信後來被證明是由紐約生態健康聯盟主席彼得·達扎克 (Peter Daszak)組織和起草的。而Daszak 博士的組織又資助了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冠狀病毒研究。如果 SARS2 病毒確實從他資助的研究中逃脫了,那麼 Daszak 博士可能要承擔責任。他沒有向《Lancet》的讀者宣布有這種嚴重的利益衝突存在。但完全相反,這封信的結論是,“我們宣布沒有競爭利益。”

像 Daszak 博士這樣的病毒學家在為這場大流行病歸責時關係重大。20 年來,大部分時間都沒有引起公眾的注意,他們一直在玩危險的遊戲。在他們的實驗室裡,他們經常製造比自然界中存在的病毒更危險的病毒。他們認為他們可以安全地這樣做,並且通過超越自然,他們可以預測和防止自然“溢出”,即病毒從動物宿主到人類的交叉。如果 SARS2 真的從這樣的實驗室實驗中逃脫了,那麼可以預料到會遭到猛烈的反擊,而公眾憤怒的風暴將影響到世界各地的病毒學家,而不僅僅是在中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編輯安東尼奧·雷加拉多 (Antonio Regalado)在 2020 年 3 月表示: “它會從上到下粉碎整棟科學大樓。”
直到現在,人們才開始接受科學機構沆瀣一氣,將實驗室洩漏假說視為陰謀論? 並得到利益衝突明顯的知名專家、粗心的政客和大多未能完成其工作的可悲媒體的協助。然而,這一丑聞的核心是一些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學期刊。

許多科學家對知名期刊的行為感到沮喪。“談論科學期刊非常重要——我認為它們對掩蓋事實負有部分責任,”法國頂尖的進化生物學家、巴黎科學家小組的主要成員 Virginie Courtier-Orgogozo 說。這些問題。她認為,實驗室洩密假說被否決在很多地方並不是因為反擊川普的干預,而是“受人尊敬的科學期刊不接受討論此事”的結果。

巴黎科學團體於 1 月初向《Lancet柳葉刀》提交了一封由來自世界各地的 14 位專家簽名的信函,呼籲進行公開辯論,並稱“自然起源沒有確鑿的論據支持,實驗室起源不能正式丟棄”。但它被Lancet拒絕刊登,理由是它“不是我們的優先事項”。當作者質疑這一決定時,主編理查德·霍頓(Richard Horton)在未經同行評審的情況下重新評估並退回了該決定,並簡短地駁回了“我們已同意維持我們最初的決定,放棄這一決定”。作者最終在一個預印本網站上發表了他們的聲明。

Nature姊妹刊物《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也是繼 Daszak 在《Lancet柳葉刀》中出場後 ,企圖為科學界定下基調的第二篇重要評論的發源地 。
這第二個對塑造公眾態度產生巨大影響的聲明是2020 年 3 月 17 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雜誌上的一封信(換句話說,是一篇評論文章,而不是一篇科學文章)。

它的作者是由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Kristian G. Andersen克里斯蒂安·安德森領導的一組病毒學家。“我們的分析清楚地表明,SARS-CoV-2 不是實驗室構建的病毒,也不是故意操縱的病毒,”這五名病毒學家在信的第二段中如此宣稱?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387573#82127975
引用 Nicholas Wade 對Kristian G. Andersen的批評如下
https://nicholaswade.medium.com/origin-of-covid-following-the-clues-6f03564c038
Covid的起源——追踪線索
COVID-19 的起源:誰在武漢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人類還是自然?
作者尼古拉斯·韋德 (Nicholas Wade) 是一名科學作家,曾任職於《自然》、《科學》和《紐約時報》多年。
Nicholas Wade 在該文説道 :
不幸的是,在上述定義的意義上,這是另一個糟糕的科學案例。的確,一些剪切和粘貼病毒基因組的舊方法保留了操縱的明顯跡象。但較新的方法,稱為“no-see-um”或“無縫”方法,沒有留下明確的標記。其他操縱病毒的方法也沒有,例如連續繼代,將病毒從一種細胞培養物重複轉移到另一種細胞培養物。如果病毒已被操縱,無論是通過無縫方法還是通過連續繼代(馴化),都無法知道情況是否如此。安德森博士和他的同事正在向他們的讀者保證一些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他們來信的討論部分是:“SARS-CoV-2 不太可能是通過實驗室操作相關的 SARS-CoV 樣冠狀病毒而出現的”。但是等等,領導不是說病毒明顯沒有被操縱嗎?在闡述他們的推理時,作者的確定性程度似乎下降了幾個檔次。

一旦技術語言被滲透,滑點(Slippage) 差異的原因就很清楚了。作者給出的假設操縱不可能的兩個原因顯然是不確定的。

首先,他們說 SARS2 的刺突蛋白與其目標人類 ACE2 受體結合得很好,但與物理計算表明的最合適的結合方式不同。因此,病毒一定是通過自然選擇而不是操縱產生的。

如果這個論點似乎難以理解,那是因為它太"限縮"了。作者的基本假設(未詳細說明)是,任何試圖使蝙蝠病毒與人體細胞結合的人都只能通過一種方式做到這一點。首先,他們將計算人類 ACE2 受體與病毒附著在其上的刺突蛋白之間可能的最強匹配。然後他們將相應地設計刺突蛋白(通過選擇組成它的正確的氨基酸單元串)。但是,由於 SARS2 刺突蛋白不是這種計算出的最佳設計,安德森的論文說,因此它不可能被操縱。

但這忽略了病毒學家實際上使刺突蛋白與選定目標結合的方式,這不是通過計算而是通過拼接來自其他病毒的刺突蛋白基因或通過"連續繼代"(馴化)。通過連續繼代(馴化病毒),每次將病毒的後代轉移到新的細胞培養物或動物中時,都會選擇更成功的,直到出現與人體細胞真正緊密結合的一個。自然選擇完成了所有繁重的工作。安德森論文關於通過計算設計病毒刺突蛋白的推測與病毒是否被其他兩種方法之一操縱? 根本無關。

作者(安德森)反對操縱的第二個論點更加人為。儘管大多數生物使用 DNA 作為遺傳物質,但許多病毒使用 RNA,即 DNA 的化學近親。但是 RNA 很難操縱,因此研究基於 RNA 的冠狀病毒的研究人員將首先將 RNA 基因組轉化為c- DNA。他們操縱 DNA 版本,無論是通過添加還是改變基因,然後安排將操縱的 DNA 基因組轉換回感染性 RNA。

科學文獻中只描述了一定數量的這些 DNA 骨架。安德森的小組寫道,任何操縱 SARS2 病毒的人“都可能”使用這些已知骨架中的一個,並且由於 SARS2 不是從它們中的任何一個衍生而來,因此它沒有被操縱。但這個論點顯然沒有定論。DNA 骨架很容易製作,因此很明顯 SARS2 可能是使用未發表的 DNA 骨架操縱的

就是這樣。這是安德森小組為支持他們的聲明而提出的兩個論點,即 SARS2 病毒顯然沒有被操縱。這一結論僅基於兩個不確定的推測,為使世界媒體確信 SARS2 不可能從實驗室逃脫。安德森信件以嚴厲的措辭寫下 科技評語。

科學被認為是一個自我糾正的專家社群,他們不斷檢查同儕彼此的工作。那麼為什麼其他病毒學家沒有指出安德森小組的論點充滿了荒謬的大漏洞呢?也許是因為在今天的大學裡,演講真話的成本可能非常高。事業可能因越軌而被摧毀。任何質疑社群聲明觀點的病毒學家都有可能讓他的下一次撥款申請被為政府撥款分配機構所提供建議的病毒學家小組拒絕。

Daszak 達扎克 和 Andersen安德森 的信件實際上是政治性的,而不是科學性的聲明,但卻非常有效。主流媒體的文章一再表示,專家的共識已經排除了實驗室逃逸的可能性或極不可能。他們的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 Daszak 和 Andersen 的信件,未能理解他們論點中的巨大差距。主流報紙都有科學記者,主要網絡也是如此,這些專業記者應該能夠質疑科學家並檢查他們的主張。但 Daszak 和 Andersen 的斷言當時基本上沒有受到新聞界的挑戰。

這位加州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免疫學家Kristian G. Andersen克里斯蒂安·安德森,他過去一直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積極發聲,譴責實驗室洩漏理論並與其支持者對抗。
然而,最近一封發佈給安東尼·佛奇的電子郵件表明,安德森此前曾向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承認該病毒具有“(可能)看起來經過設計”的異常特徵,並且“與進化論的預期不一致” . 他還聲稱,討論只是“科學過程的明顯例子”,。現在安德森的推特賬號卻突然消失了。

依據法國廣播公司的文章 《新冠溯源:從自然來源論向實驗室泄露論的轉折是如何完成的?》
2021年的5月14日,十八位國際科學家共同在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聯署公開信,呼籲對病毒溯源重新進行評估,認為之前的溯源工作並未對病毒來自“實驗室泄露”的可能性給予足夠的關注。參與連署的頂尖級病毒學家中就包括曾與武漢病毒研究所緊密合作的美國科學家北卡羅來納大學病毒學家拉爾夫 巴里克(Ralph Baric),巴里克教授也因此而成為來自中國的網絡攻擊的目標。

公開信中的另一位簽名者為病毒溯源方向的轉變作出了重大貢獻,她是32歲的亞裔加拿大學者曾昱嘉,她目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的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的博士後研究員,2020年的四月,她幾乎是孤身一人,冒着被整個學術界側目而視的風險,勇敢地站出來公開對病毒的自然來源提出質疑,呼籲對病毒的實驗室來源的可能性展開全面深入的調查。一年來,她不斷地搜集所有與病毒來源有關的信息,並且通過推特等社交媒體向公眾廣泛傳播,她的不懈努力使她的觀點越來越獲得專家學者們的認可,她終於獲得了其他17名頂尖級學者們的支持,在科學雜誌上與她共同發表呼籲。

2021年11月份,曾昱嘉(Alina Chan)和英國科學作家馬特·雷德利(Matt Ridley)共同發表新冠病毒溯源專著,標題是: 《病毒:尋找COVID-19的起源》。書中記錄了疫情爆發之後各界對新冠 病毒來源的調查工作,該書並未對病毒來源做出定論,而是羅列了所有有關病毒自然來源與實驗室來源的信息,讓讀者自作判斷。
中共病毒

我沒有岐視

是敵視

跟WHO狼狽為奸騙說中共國能控制結果根本是瘋狂輸出導致世界大流行

對歐美打醫療資源超限戰加速嚴重性

到處賣有問題沒作用的疫苗讓一大堆國家都受害 連台灣也差一點就受害

中共國家主席說世界疫情是中國人的機遇
有效就不用封城清零,這道理顯而易見。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