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日遊客也常常在亮麗、乾淨的日本超市裡尋找一些日式調味料帶回家裡,希望做幾道日本料理,增進家人食欲,或給自己的中式餐桌增添亮點。
常用調味料 :食鹽,味精,綠芥末,柴魚片,醬油,鰹魚精。
日本盛產各式海鹽,另有各式各樣的小瓶調味鹽。 因為攝取過多的鹽分並不健康。如何減鹽,是當今健康話題首選。這是一款氯化鈉成分減少一半的食鹽,味道不變。

味素, 小時候外公把味素叫味之素。到了日本才知道為甚麼叫味之素了,原來是這個產品的公司名字。
綠芥末,日語叫wasabi。和芥末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中文為甚麼叫綠芥末,大概只是為了讓消費者有一種親近感吧。

柴魚片(鰹魚)台灣最常見的吃法是把它撒在章魚小丸子上。其實它的作用很廣泛,有點像我們的魚鬆,肉鬆的感覺。

鰹魚精就是日本的老湯調味料吧。因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能增進食材的甘甜味,適合做各種料理,也相當於中國食材的雞精。

日本醬油和中國醬油的味道完全不一樣。即使吃壽司蘸醬油不覺得什麼,但若做中國菜加日本醬油,真的會一口就吃出味道的差別。如何用日式醬油,真的要斟酌。這款醬油是防氧化設計的,即便用到最後依然能保持味道鮮美。

我記得在倫敦留學時,請中國留學生到自己的住處吃飯,把花椰菜用熱水燙一下,撒上柴魚片、醬油。沒想到留學生們意外地讚嘆好吃,他們說這種作法凸顯花椰菜本身的味道。這次嘗試白花椰菜,當然評價也不錯。

水晶皮凍是老少皆宜、備受青睞的。中式醬油與日式醬油同時做沾料的對比品嚐,日式醬油略顯恬淡,而中式醬油則是厚重濃烈。

黃瓜可以加入綠芥末、味素、鹽攪拌,並混入一點香菜。用綠芥茉代替大蒜,就沒有難聞的氣味。

日式蒸蛋。我的中國朋友吃過後,大讚日式蒸蛋的味道,比中式蒸蛋味道豐富。這要歸功於鰹魚精。另外日本的蒸蛋碗也備受好評。

燉菜是中國人的家常菜,尤其是在冬天吃一碗燉菜會很溫暖的。蘿蔔大蝦的燉菜,日本友人吃後,説這感覺有點像泰國的酸辣湯。湯加一點兒鰹魚精,大增鮮度,起到提味作用。

另附兩道菜的作法,僅供參考。
①日式蒸蛋
材料:
雞蛋:一個
溫水:50克
鰹魚精:5克
蝦:一個
銀杏:一個
鹽:3克
作法:
①將雞蛋打散和溫水調和打勻,倒入容器中。注意不要用力攪拌。
②將其他材料放入容器中,輕輕調和一下。
③將容器蓋好蓋子,放入蒸鍋,大火10分,小火5分。
*沒有帶蓋子的容器的話,蓋一個小碟子也可以。
② 日式拌花椰菜
材料:
花椰菜:1/4
柴魚片:半袋
醬油:5克
作法:
①花椰菜放入熱水中燙2分鐘,撈出。
② 撈出後,不用涼水沖洗,自然放乾水分。
③裝盤,撒柴魚片和點一點醬油。
總之,吃純正日本料理也好,在自己的家常菜裡加一點異國風味也好,日本調味料以優質、安全、纖細、甘甜的特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餐桌上的調味佳品。買一些回去試試,一定會有你自己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