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去(2010)年12月19日畫家筆下的石門楓情

這是去年此時我拍的石門楓情

這是去年此時我拍的石門楓情,為了符合畫家的水彩筆風,而做的若干後製。

石門楓紅算是地方上的大事,因此總要抽出時間過去走跳一下。
那麼今(2011)年此時呢?!
石門水庫的楓葉開始轉紅了~
目前只有坪林收費口右側,最具指標性的楓葉轉紅了,預計還要再一星期的寒流,就可以普遍看見楓紅。

12月18日中午,我在石門水庫。
穿越繁忙的石門山登山口市集,從高程收費口進入石門水庫風景區內。
一進來映入眼簾的就是青翠的楓林大道,剛好可以洗滌並隔絕外面世界的塵囂。

平平都在環湖公路附近,為啥沒有林寶堅尼^^||

在賞楓大道悠游的單車

忘了戴老花眼鏡出門><"

今(12/18)天中午時分,在大壩遇見的單車騎士,至少也有30位。

賞楓的時候,要特別留意石門水庫景觀工程承包商貨卡車的逆向急駛,如入無人之境。
(這比起新聞報導的林寶堅尼影片更有報導的價值)
這裡只允許車輛單向行駛,但偏偏工程車輛卻仗著以公務為名,呼嘯而過,大煞風景~
石門水庫風景區開發的新景點,蝴蝶谷。

是泥土路上坡,公路車無法靠近><"

新開闢的人行步道,蝴蝶谷入口

開麥拉~(我也開麥拉)

小曬一下和煦的陽光。周六(12/17)傍晚小騎了50公里,天冷受寒,剛好藉著今天的陽光,感受一下小小的溫暖。

扶輪亭旁的楓葉。可拾階梯而上,近拍楓葉~

扶輪亭底下的蜿蜒的步道更有看頭,下一回有機會的話,搭車來這邊健行就好。

扶輪亭另一景。重新彩繪的扶輪亭,外表不再古板。

原先的水管路(30吋口徑的大水管已經撤除),楓紅與枯木別有一番景向映入眼中。

單車騎士在大壩觀景台舉目眺望遠方。

石門水庫後池暨大漢溪下游

在大漢明隧道遇見甲蟲大軍
(觀景台)

牠們也是在曬太陽取暖

中間的小山頭,就是龍潭乳姑山(電台山),海拔420米左右,比石門大壩還要高個快200米。

石門水庫附近的限建令,近幾年慢慢地鬆綁,建商也趁此機會大興土木。

溪州公園。這裡受地形影響,剛好無風,可以在這裡小憩曬日頭。

中午野餐時刻。

坪林收費口的楓葉。
東北季風下,不好拍。最好帶大光圈之長鏡頭。

後池堰入口一旁的公園。
2007年年底,也是楓紅季節,我拿這裡當成北橫、武陵農場、梨山、大禹嶺、武嶺、清境農場,與埔里單車之行的長征起點。
那時公園裡頭還擺設有大型漂流木雕刻展覽品。同時,捷安特租車點也因為大壩取水工程,而開始撤離石門水庫。
當時認識的捷安特服務人員,現在也分別在關西與員樹林自行創業,當起單車店店長。

我在練習抓拍樹影。(是想抓回遠方消逝的記憶吧)

藍天與樹影(這樹影太有個性了,彷彿從石縫堆裡探出頭來)

不受地心引力的牽絆,就是嚮往藍天。

藍天雖美,可紫外線特強。(可以由眼鏡變色的程度得知)

回首遙看搶拍楓葉的遊客~

坪林收費口旁的楓葉一向是石門楓紅的指標。
這大概是因為這裡地形空曠,日照充足,在加上日夜溫差大。
(P.s. 或者是因為鄰近洗手間,養分充沛..^^||)
時間已經超過中午一點了,打算騎回壩頂,先在石管局用餐,再到關西喝咖啡看報紙。
最後再逆風北上,練腿力,完成今天的單車功課。

往石管局途中,剛好在壩頂遇見2位女車友。雖然今天沒騎單車,但是她們可懂得享受生活,專挑花東沿線單車遊憩。
最重要的是,拍照技巧好。

單車與美人

傍晚時由關西趕回龍潭大池自行車道(這回時間掌握得很好)

俗話說得好:龍潭虎穴,龍潭虎穴,有龍必有虎。
我就知道在龍潭走跳久了,早晚一定會遇見老虎。(可愛的老虎) — 在龍潭大池自行車道

寒風下,唯一倖存的向日葵花田 — 在龍潭大池自行車步道

太陽下山前,趕緊請路人甲(是正妹一枚,看dmk的笑容就知道他有多樂)幫拍一張相片。
— 在龍潭大池自行車步道

把握住一天最後的陽光。健走中的鄰居 — 在龍潭大池

夕陽中的龍潭大池南天宮 — 在龍潭大池



做完今天的功課,才5點鐘,先到大池對面的馥園焢肉飯打牙祭,享受熱烘烘的味噌湯。
免得回家還要煮飯洗碗的,壞了今天的出游的雅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