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由於我的咖啡飲用量非常的大

自覺再這樣喝下去

薪水都要被拿來喝咖啡啦

就決定動手做一個滾筒式烘豆器(手動版)

也依照想要的條件先做了列表、討論

然後手稿再成型

初步討論出的條件為以下四項:

第一 滾動烘豆器主要想要一次可烘半磅的豆子。

第二 可手動或電動起子來做動力輸出。

第三 要有取豆口可以隨時觀察豆子狀況。

第四 要可架在瓦斯爐上烘豆,或依照不同環境條件可做軸距調整。

綜合以上的條件就出現了下面這個烘豆器的結構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初步結構出來後, 先手繪草稿

討論是否符合需求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下面就先來看看一開始的主體結構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主體內部有加裝四片撥豆片

這樣的構造可以讓豆子在主體轉動時不會因為離心力的關係讓豆子擠在一起

撥豆片可以讓豆子均勻的滾動

增加各部位受熱

才不會像平底鍋炒豆一樣

只有豆子的一面變黃或燒焦

另一面還是生豆的情形

另外在主體兩側會有蓋板及開口要取豆

將主體結構組後,其他細部結構就來看看照片嚕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單筒身重量就有750g

算是重量級的烘豆器

接著做筒身組合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下面這個是取豆杓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組合後發現主體支架不妥

由於主體結構跟支架都是金屬件對磨

對主體及主軸都傷害較大

所以做了些小修改

把支架調整成下圖的模樣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有了草稿

就要變成實體囉^^

先在鐵板上加裝軸承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除去遮蔽開口的部份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這次改造的兩個重點

第一個是利用軸承來作為支架

第二個是主軸改為全螺牙

這樣的設計可依加熱源的不同來調整支架軸距

所以找了鐵板

安裝兩個小軸承

讓主體架在軸承上滾動

在轉動時更為順利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下面就來看看小改造後的模樣

再次把各部件都組合起來

只能說感動呀~~

既然烘豆器已初步完成

當然接著就要來是烘豆啦

先嘗試用木炭來碳焙豆子一下好了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烘豆器架好後先來空轉一下^^

只能說 超順的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接著就要來真的了

加木炭烘豆子囉!!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翻滾吧~豆子~

其實一連試了好幾爐

一直在做火源高度跟滾筒主體的距離

離火太遠烘很久

離火太近馬上焦給你看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滾了一個下午

烘了三批豆子

嘗試聽到一爆結束的烘焙度

及二爆剛開始的烘焙度

整個過程每批豆子花了約20~50分鐘不等(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條件)

看是否需要做些微調

書上及網路都有提到剛烘好的豆子都要靜置約一周

所以也把每批豆子顏色差異較大的挑出

然後分類再保存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當然,烘好的豆子也靜置過了一周

就要來手沖一下看看成果

整個咖啡香味都出來了

澎的勒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可惜澀味很重

苦味超濃

當然會構成這兩個條件的因素還很多

這次就當初體驗囉

有自己的烘豆器真開心

當然其實整個運轉的過程還是有些小心得

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烘豆器在滾動時銀皮會隨著熱源往上隨著主體的小洞飛出

有的卡在洞口

可是在滾動時最接近火源的距離被燒掉

由於是底部加熱

熱量都往上散失其實很可惜

討論後覺得可以在筒身上方加裝一個屋頂

讓熱源不至於損失

更可以讓主體上下溫度不會差異過大

之後,也用了蜘蛛爐試著在家烘豆

一樣很順利

由於火源與筒身維持較遠的距離

雖然烘焙的時間較久

但出來的咖啡非常的均勻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咖啡DIY] 自製滾筒式咖啡烘豆器

最後分享轉速的感想

其實滾動式的咖啡烘焙器

經過多次的烘焙測試

筒身的轉動只需維持8~10秒內一圈

慢慢的轉動

直到咖啡豆香味漸漸冒出或者聽到一爆時才加快轉速離開火源

其實還有些烘焙的疑惑?

書上常說的下豆時間或烘焙器預熱時間的掌握還不夠了解

至於曲線就要更多的資訊了

當然,是業餘的方式在烘焙咖啡豆,但這樣的經驗很棒,也很有樂趣!

越來越愛上咖啡香囉

Tiamo冰滴咖啡組

手工摩卡壺粉槽治具及壓粉器

BRIKKA 摩卡壺開箱

封藏15年Hario 賽風壺開箱更換耗材

虹吸壺增高墊加工

DIY虹吸壺增高墊改良

虹吸壺火源高度實驗室
有個會弄那麼多東西的哥哥真好


下次就要再升級囉

可以改電動

然後在加一個罩子保溫

這樣應該可以降低火力~然後高度也降低

不用開那麼大火~用那麼高了


還沒進入自烘階段......以後有空再來搞這東西@@"

B n S wrote:
由於小妹的咖啡飲用量...(恕刪)


請問有在銷售嗎?我想買一組!
燦坤卡號歡迎借用!37242488士林區黃先生
1, 建議你烘一鍋的時間,控制在 18~22 分之間 --- 我很難告訴你火力大小,可以烘到這個時間內,就是你的適宜火力

2, 最好是定時 (可以有一樣的光線),定點 (一樣的光線),定量 (像是一次 200g,比較好控制火力),定豆 (同一種豆子連續烘會穩定很多)

3, 你的火力像是烤豆子,溫昇較快,也容易烤焦而帶有焦味,可以試試紅外線瓦斯爐,或是在桶子與瓦斯間加一塊鐵板,火力沒有直接加熱,會好很多

以上是我烘豆超過10年經驗分享,祝你烘豆成功。
黑晶爐加熱不知道可不可以?
應該比較好調整火力的變數。
1.請參考各大烘豆機(你這應該是直火機)的設計,這應該很好找
2.建議用瓦斯爐等熱源可以控制大小的方式,控火很重要
3.加一個小馬達來轉動,電動的比較不累,而且有多餘時間來注意其他細節
4.烘豆的排煙(烘豆機的操作,這叫風門控制)很重要,排煙不好,豆子容易有苦澀味,建議把這部分考慮進去
依照我家烘豆機的經驗幾點給樓主參考一下
1.材質 我看那爐身 該不會是鐵材吧?! 畢竟要喝下肚 用好一點不鏽鋼材做吧@@
2.爐內撥片可以再改進 請參考各大烘豆機的撥片 避免卡豆造成烘的不勻
3.那個取豆杓 該不會是PVC電管吧 遇熱容易有致癌物質 換個金屬或木製的吧
最後 土砲精神可嘉 為了健康著想 請修改一下吧@@
手做是老哥的興趣
大家的回應也代表著對作品的認同
非常高興也謝謝大家的提點!
開始製作烘豆器時,在設計結構及運轉上老哥花了不少精力
材質上也是都以鐵件為優先
取豆器也是鐵件
當然,已經在著手的改良精進版是採用不銹鋼薄板製成
使用直火型的烘豆器在火侯控制及時間上確實需要各位的經驗提醒
電動控制真的是非常需要
所以改良版也把這個參數考慮進去
排煙是我們一開始沒有想到的(原來排煙不好,豆子容易有苦澀味)
烘豆的參數也需要更多數據資料
在這裡也學到了不少,很棒的討論經驗
另外,也跟各位詢問
若想使用電熱型的加熱方式
是否有建議方法?
或經驗上直火型跟熱風型的烘豆方式差異,何者適合家庭呢?
B n S wrote:
手做是老哥的興趣大家...(恕刪)


建議您可參考外面 燒鴨店烤鴨爐 的原理
就是在這焙豆籠上 做個罩子桶 帶溫度計 加蓋 上面留可轉動大小的排氣口閥門
火源不用太大 碳火 瓦斯 電熱都可 熱空氣會往上積在上層 排氣口閥門大小可控溫...
其它就要您自己動動腦了
令兄有這樣高竿的金屬加工製作功力 要搞一台專業焙豆機應該也非難事吧!

溫度計 可參考台製數顯溫度計 Center 301
附 2條 K type 感溫線 同時監測 T1爐溫(ET) 及 T2豆溫(BT)

Center 301 可以接電腦記錄焙豆溫度時間曲線 coffee roast profile
可試驗不同時間 取出豆子做杯測品嘗 提供下次焙豆曲線修正

圖片來源: http://treasurecup.com/Learn/TheRoastProfile.aspx

B n S wrote:
由於小妹的咖啡飲用量...(恕刪)


好棒的哥哥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