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今年二月Nikon發表的可換鏡相機中,除了有人氣頗高的D7100之外,還有兩款搭載一吋感光元件的Mirrorless分別是「J3」與「S1」,這兩台新機在2013 CP+中就曾亮相過,但我印象不是太深刻因為改款的幅度並不大,外型還是維持過去一貫的簡潔感。Nikon 1系列也確定從此三分天下,V2具備專業級的操控感與擴充性、J3擁有最討喜且質感兼備的外型、S1則是主打低價策略可說是J3的陽春版,主攻入門玩家。而本篇要為各位帶來的是Nikon J3的介紹,與前一代最大的差異包括了感光元件、體積以及操控介面。

另外這回也很幸運的拿到Nikon 1專屬的兩顆新鏡頭「1 NIKKOR VR 10-100mm f/4-5.6」與「1 NIKKOR VR 6.7-13mm f/3.5-5.6」,前者是世界最小的十倍光學可交換鏡頭,後者則是首次出現在Nikon 1身上的超廣角鏡頭,換算等效焦長約為18-35mm,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參考本篇的實拍樣本;Nikon 1推出不過一年半的時間,目前已累積了八顆原廠鏡,不難看出原廠對Nikon 1的堅持及用心,而剛發表的第九顆鏡頭雖然還沒開賣,不過規格也十分令人期待,因為「1 Nikkor 32mm f/1.2 lens」是CX片幅中光圈最大的定焦鏡,上市後有機會再借來測試看看。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以上便是本篇要介紹的三位主角,Nikon 1推出至今一直存在的優勢,我想就是那充滿設計感的外型吧!不少年輕玩家的心都被那帶有金屬質感的鏡頭所虜獲。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在外觀的配色上,Nikon 1擁有五種色系可以選擇,分別是米、銀、黑、紅以及白色,我想白色在相機界也稱得上是萬年不敗款了。機身正面為金屬材質,上下蓋及後蓋則為一般塑膠,機殼表面使用霧面烤漆,不易殘留指紋,但是根據配色的不同上蓋的樣式也會有些差異。J3的體積為101.0×60.5×28.8(mm)、重量為244公克(含電池與記憶卡),不論是體積或是重量都比J2要來得小且輕,我想最大的原因是J3拿掉了許多實體按鍵,而J2推出到J3發表才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可以說是最短命的Nikon 1機身,真是委屈它了...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其實J3的機身線條就維持跟初代的J1一樣,有著濃厚的日系機味道,剛毅之中又帶有圓潤的美感,不過沒有凸出的實體握把,所以單手握持會有點滑手,尤其是配上體積較大的旅遊鏡就不是那麼好操作了,前提是會影響穩定度,建議可以裝上原廠附贈的相機背帶或是自備手腕帶使用,操作起來心裡也比較踏實。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只要是Nikon 1的機種均搭載1吋(13.2×8.8mm)的CMOS感光元件,原廠稱之為CX格式,如果你是Nikon的數位單眼玩家,那你一定還聽過DX及FX格式,分別代表APS-C片幅及全片幅機種。CX格式換算為FX格式需乘上2.7倍,所以你可以發現有多顆Nikon 1鏡頭的焦段都是從10mm起跳。此片感光元件的畫素升級至1425萬,並使用新開發的EXPEED 3A影像處理引擎,這兩點均與V2同級,感光度最高可達ISO 6400,支援RAW與JPG儲存。


☆ 自動變形控制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Nikon他們家的「自動變形控制」功能真的很強大!因為修正後的效果不僅自然且不會有失真的感覺,所以建議各位在拍照時可以全程開啟它,而這功能在Nikon的DSLR中,例如D5200、D7100中也可以見到。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以上是J3接上「1 NIKKOR VR 10-100mm f/4-5.6」這顆旅遊鏡10mm(等效約27mm)的實拍,可以發現「自動變形控制」關閉時畫面四個角落有明顯的桶狀變形,如果這時拍的主題是人的話,建議構圖時還是把人放在中間吧!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承上我把「自動變形控制」給開啟,可以明顯看出畫面四個角落均獲得了修正,從紅磚上的線條即可清楚分辨出來。



☆ 1 NIKKOR VR 6.7-13mm f/3.5-5.6 超廣角鏡頭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Nikon 1推出不到一年半的時間,就加入了「1 NIKKOR VR 6.7-13mm f/3.5-5.6」這顆超廣角變焦生力軍,與市場上其他同樣有Mirrorless的品牌相比較,Nikon的手腳真的算是很快,很懂得照顧Nikon 1的玩家們。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1 NIKKOR VR 6.7-13mm f/3.5-5.6」換算等效焦長約為18-35mm,這讓我想到二月才剛推出的「AF-S NIKKOR 18-35mm f/3.5-4.5G ED」,雖然吸引力不如恆定光圈,但畫質還是維持Nikon一貫的水準。而「1 NIKKOR VR 6.7-13mm f/3.5-5.6」厲害的地方就是雖然屬於超廣角,但還是具備VR鏡頭防手震的能力,這點在可交換鏡頭上較為罕見,當然也很實用,對於可用ISO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多爭取一些快門速度。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Nikon 1的機身及鏡頭均是在中國無錫廠生產,所以可以看到MADE IN CHINA的字樣,其最近的對焦距離為25公分,放大倍率為0.16倍。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側邊這顆帶有同心圓髮絲紋的按鈕是鏡頭的解鎖鍵,下壓後轉動變焦環解鎖才能夠執行拍照的動作,解鎖的同時也同步完成開機的動作,無需再按壓機頂的電源開關鍵,關機時也同樣簡單,將鏡頭收回原貌電源即關閉。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鏡片結構為七群十一枚,內含三片非球面鏡片、三片ED超低色散鏡片,光圈由七枚葉片所組成,最後它的重量是125公克。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這裡可以看到J3與「1 NIKKOR VR 6.7-13mm f/3.5-5.6」組合後的模樣,由於這顆鏡頭並非Kit鏡,無法迎合每一款的機身顏色,僅有黑色與銀色的鏡身可選擇,不過銀/白配似乎還挺match的。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NIkon 1家族最簡易的識別標誌就如上圖,如果這樣還弄錯品牌/系列的話,可能就得去眼科掛號了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機身的型號「J3」則設計在正面右上角,同時這位置也設置了一顆自動對焦輔助燈,機身可以自動偵測現場光線的強弱來決定啟用與否,在微光下能有效提昇自動對焦的準確度及速度。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過去J1及J2的拍攝模式轉盤均設計在機背,J3是首次將它移至機頂,不過獨立的P/A/S/M手動曝光選項還是只有在V2身上才看得到,閃燈的造型也改變了,小編待會兒會一併介紹到。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拍攝模式轉盤移至機頂後,我覺得操作手感比J1、J2更好,因為轉動時整隻手可以更踏實的握住機身。獨立錄影鍵除了在短片模式下,在自動或短片模式下單鍵按下就可以開始錄影了。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從這裡就可以發現J3的操控性甚至不如前代的J2,因為它取消了實體的AE-L/AF-L,用戶只能在設定選單底下選擇半快門時是否要一併使用AE鎖定,我的建議是設為開啟,這樣對焦後重新構圖曝光值才不會跑掉。由於Nikon 1的J系列跟S系列均沒有實體快門簾,所以快門釋放時也不會有機械聲響,若將對焦與快門模擬聲都關閉的話,便可以跟DC一樣執行靜音拍照,不會驚動到其他人。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內閃的啟動鈕設計在這裡,過去位在機背的螢幕上方,另外還有HDMI輸出端子以及Mini USB的插槽,其中Mini USB的插槽不僅可以作為檔案傳輸的用途,還可以利用傳輸線直接進行充電的動作,且支援行動電源來補充電力,沒電時還可以用來應急。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內閃的造型則跟J1、J2有很大的區別,以前只能垂直伸起,現在改為彈出式的設計。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在手動曝光模式下內閃有四種模式可以選擇,其中慢速同步有前簾與後簾的選項,另外有閃燈的出力可選擇。但我在戶外拿來拍攝人像時,發現閃燈出力不夠聰明,很容易就會過曝。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如果是在室內的話,我建議可利用J3改款後的內閃手動進行跳燈,這類Mirrorless的內閃就算出力再強,經過天花板的折射光線依然會柔和許多。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機背螢幕大小為三吋,解析度來到92萬點,算是主流規格。不過機背的實體按鍵大幅縮減,讓我一直誤以為這片螢幕是觸控式的,因為我交給同事把玩,他當下第一個動作就是去Touch螢幕...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以條狀的握柄來取代過去的橡膠止滑塊。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就按鍵數量來說,J3比J2要少了三顆實體按鈕與一塊撥桿,所以我在使用J3時並不是那麼順手,很多常用且必須的實體鍵都拿掉了,例如AE-L/AF-L、DISP、放大縮小鍵,實在是簡化的有點嚴重。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從機底的標籤貼紙可看到J3的製造地為中國。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電力方面同樣使用EN-EL20原廠鋰電池,充飽電約可拍攝220張靜態照片,續航力同J2。儲存媒體可接受SD、SDHC、SDXC這三種記憶卡格式,但不支援UHS-I高速傳輸協定。


☆ 「1 NIKKOR VR 10-100mm f/4-5.6」新版旅遊鏡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2011年隨V1/J1一同發表的旅遊鏡「1 NIKKOR VR 10-100mm f/4.5-5.6 PD-ZOOM」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印象,該顆鏡頭最大的特色就是採用電動變焦馬達,錄影時可以利用鏡身上的變焦桿平順的改變進行變焦,就如同DC一般。不過體積太大一直是該顆PZ鏡的致命傷,所以Nikon重新打造了一顆微型的十倍光學變焦旅遊鏡「1 NIKKOR VR 10-100mm f/4-5.6」,體積跟重量都大幅縮減,而且還擁有金屬質感的外觀。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10-100mm換算等效焦長約為27-270mm,等同十倍光學變焦,內建VR鏡頭防手震。可惜廣角端的最大光圈也只有f/4,同環境下勢必得降低快門速度或是提高感光度來拍攝,我想這是為了維持鏡頭體積小型化不得已的作法,光圈加大鏡頭的口徑勢必也得增大。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最近對焦距離是35公分,放大倍率為0.33倍,帳面數據略遜於PZ版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鏡片結構為十二群十九枚,內含三片非球面鏡片與兩枚ED超低色散鏡片,另外還搭載HRI高曲折率鏡片,藉此實現輕巧化旅遊鏡的可能,這技術最早出現在「AF-S DX 55-300mm F4.5-5.6 G ED VR」該顆鏡頭上。此外,「1 NIKKOR VR 10-100mm f/4-5.6」的光圈由七枚葉片組成,散景為圓形狀。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鏡頭的體積為60.5×70.5(mm),重量約298公克,相較於PZ鏡的530公克要輕上許多,搭配J3單手拍攝也不易感到吃力。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上圖是鏡頭鎖定→廣角端→望遠端,三種狀態下的長度差異。


★ 選單及功能介紹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全新的圖像介面,按下機背的F鍵便可以喚出此選單,圖像式的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更快速找到欲選取的功能。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動態快照這裡小編就簡單帶過了,因為這功能第一次體驗雖然有趣,不過玩到現在都第三台了,難免會覺得了無心意,而且錄製出來的慢動作短片在機身上播放雖然聽的到音樂,不過放入電腦後卻是無聲的,不免會讓人感到無趣,總不可能影片永遠只能在機身上播放吧!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捕捉最佳瞬間有「慢速查看」與「智能相片選擇器」,前者的特別之處就是半按快門時螢幕上的畫面會比肉眼實際看到要慢個五秒鐘,也就可以利用這段延遲的時間完全按下快門來捕捉肉眼錯過的瞬間。「智能相片選擇器」只需要持續半按快門,當目標出現後立即全快門按下,除了當下該張照片之外,還可以得到前後兩張照片,加起來共五張。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自動模式下用戶們還是可以靠右上這四種功能來對付逆光,同時改變、光圈、快門以及曝光補償。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手動曝光功能藏在「創意」模式底下,若你是剛接觸Nikon 1相機的話,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它。


☆ 創意模式‧逆光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雖然執行逆光拍攝時畫面顯示的是HDR,但它並沒有真的連拍多張再進行合成,因為快門聲只有一下,所以我猜測它只是把D-Lighting包裝成另一個場景模式而已,以下可以看看HDR開啟前後的差異。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上圖是HDR關閉的景象,左下角背光的建築顯得曝光不足。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當HDR啟用後,原本曝光不足的區域獲得了明顯的改善。


☆ 創意模式‧柔焦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柔焦顧名思義就是柔焦啦...(廢話),有三級強度可以調整,但這效果無法套用在錄影途中。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以上是柔焦濾鏡的實拍範例,這種朦朧美感是不是很有趣呢?!


☆ 創意模式‧簡易全景 / 微縮模型效果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簡易全景這功能有標準及寬闊兩種尺寸可拍攝,支援水平、垂直兩種移動方式,且成功率非常的高,印象我從來沒失敗過。微縮模型效果有點雞肋,因為拍攝時並不會有虛擬線來提示清晰的區域還有位置,得要拍攝完畢後才看得出差異,這問題在J2上已存在,到了J3還是沒有修正,不免讓人感覺做事做一半。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簡易全景/標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簡易全景/標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微縮模型效果


☆ 創意模式‧簡易全景 / 微縮模型效果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保留特定色彩共支援十二種顏色,簡單的說就是僅保留畫面中某一個特定的色彩,然後其他色彩皆轉化為黑白,以下可以看到多張拍攝範例。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保留紅色)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保留黃色)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保留綠色)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保留藍色)


☆ 1425萬畫素‧支援RAW拍攝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同V2的感光元件,有效畫素為1425萬,靜態影像格式支援RAW及JPG。


☆ 白平衡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J3的白平衡內容不像自家的數位單眼還多了「保留暖色調光線色彩」,這功能在J3上是看不見的,另外還有色彩偏移可做微調,例如覺得拍攝亞洲人膚色會覺得偏黃,那麼可以將座標點向「B」移動。而就我自己的感覺,Nikon 1的白平衡要比自家的數位單眼要討喜一些。


☆ Picture Control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J3內建的Picture Control分別是標準、中性、鮮豔、單色、人像以及風景這六種,這次的拍攝樣本多數時間是使用「標準/快速調整+1」,另外還支援自定Picture Control,可預先在電腦上編輯然後再匯入到機身。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以上是各色調在同一環境下拍攝的差異。


☆ 測光 / 主動式 D-Lighting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J3進行自動測光時是可以與對焦點連動的,連點測光模式底下也支援唷!主動式D-Lighting這功能常常可以在Nikon的機種上見到,不只是DSLR就連DC也具備這項功能,開啟後拍攝可以改善亮暗部反差太大的問題。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主動式 D-Lighting - 關閉)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主動式 D-Lighting - 開啟)


☆ 對焦模式 / AF區域模式 / 連拍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MF手動對焦時畫面可選擇兩倍、五倍或是十倍放大來檢視,但光是五倍放大那個畫質就已經慘不忍睹了,更別說是十倍;目的是用要來做精確手動對焦之用,最後反而糊成一團,完全沒有參考價值可言。AF區域模式建議設為「單點」,因為這樣就可以在畫面中的任一位置進行自動對焦,且可同步與測光做連動。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對焦框的大小無法調整,只有單一尺寸可使用,而可移動的範圍佔了全畫面的九成九,若是「臉部優先」開啟的話,偵測到人臉後單點對焦的功能就視同無效,此時是無法強制改變對焦框位置的。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雖然選單上有60fps的選項,不過這可不代表J3每秒可記錄60張,這只是代表連拍速率而已,實際上單次快門最多只能連拍20張照片,這點不加以解釋的話一定會有很多人誤會。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以上是60fps連拍20張的示範!我是把20張照片製作成GIF檔才會動的唷,拍攝後所得到的照片是靜態的。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啟動連拍加上AF-C追焦也很實用唷!


☆ 各級感光度表現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感光元件更新之後,最低感光度的數值也產生了變化,最低感光度從過去的ISO 100轉變為ISO 160,至於最高感光度還是停留在ISO 6400,測試或拍測試照的期間,長時間曝光NR皆是關閉,僅使用高ISO NR。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附加壓縮檔:JPG原圖打包下載 RAW原圖打包下載
▲測試環境:微光室內、光圈先決、手動對焦、Picture Control:標準、高感光度消除雜訊:標準、長時間曝光雜訊消除:關閉、上腳架、倒數計時拍攝。
看完以上的表現,各位心裡多少都有個底了吧!ISO 800勉強可視為工作值,而ISO 1600~3200之間為堪用值,ISO 3200時右邊毛球的細節已經糊得亂七八糟了,更別說是ISO 6400的用途了,幾乎沒啥機會可以用到它。


☆ 先進短片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J3在錄影時可以控制光圈及快門,但M模式下卻不支援兩者同時調整,不知道是否為bug,另外還有慢速動作可用來錄製影片。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影片格式新增了720 30fps的選項,影片編碼為H.264/MPEG-4,內建立體聲收音麥克風,當使用慢速動作錄影時是不支援收音的。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麥克風的靈敏度為可調式,有三級的敏感度可以手動微調,另外有降低風聲雜音的選項可開啟。以下提供幾步影片給各位參考,錄影途中可以拍攝全畫素的靜態照片,且連續對焦也很流暢。


▲1920x1080 60i的影片,水流速度十分正常。


▲640x240 400fps 每秒四百張的測試。


▲320x120 1200fps 畫面會變得夠小,檢視影片時也顯得吃力,


▲貓咪慵懶的神情真是古錐。


▲影片拍攝人像的表現


▲套用黑白Picture Controlc後的結果。


★ Nikon J3‧整體感受與使用心得

不得不說...改款後的J3在操控性方面打了不少折扣,體積雖然更輕更小了,但這樣的犧牲我覺得並不值得,因為要輕巧還有S1可以選擇啊...連操控性都犧牲了,對高畫素沒特別需求的話,我想玩家還是寧願選擇前代的J2或J1,因為感光元件的更新並未帶來更佳的高ISO表現,且低ISO的數值還從ISO 100調升至ISO 160;以進階用戶的角度來看我並不樂見這樣的改變,但對於剛接觸攝影的新手來說,簡化的操作或許能讓他們更容易體會拍照的樂趣。Nikon 1系列的對焦速度從V1/J1時代開始即有出色的表現,而這點在J3身上也看的到,跟自家的入門款DSLR相比絕對有平起平坐的實力;取消的AE-L/AF-L功能,對進階玩家來說可能會不太方便,因為這樣我就只能對拍攝目標進行測光,因為對焦跟測光綁在一起。改款後的內閃比過去實用許多,角度可以自行手動固定,所以要打跳燈也是沒問題的!

這回搭配測試的這兩顆新鏡,讓我替Nikon 1的用戶感到欣慰,因為這代表Nikon並未有放棄這市場的念頭,反而是願意投注更多心力開發不同的鏡頭來滿足玩家,小編這幾天在使用的10-100mm旅遊鏡,雖然光圈大小一直是旅遊鏡的痛腳,不過10-100mm的體積真是有夠小,不愧是目前世界上體積、重量均最低的十倍光學可交換的變焦鏡頭。 6.7-13mm這顆超廣角鏡頭也可以說是意外的驚喜,在Mirrorless領域中要找到這樣超廣角的鏡頭也不多,重點是搭配J3的機身絕對是業界最輕巧的,等效18-35mm的焦段若是想拍攝一些寬闊的建築或是風景可是非常的實用,加上機身內建的「自動變形控制」功能,讓玩家在拍攝後也無須擔心有嚴重的桶狀變形。

優點
◎ 機身比過去更加輕巧易攜帶。
◎ 我覺得Nikon 1相較於自家DSLR,對於白平衡的掌握更準確。
◎ 新式的內閃結構,角度可手動跳整且可打跳燈。
◎ 連拍速率最快為每秒六十張,單次快門最多可記錄二十張(RAW+JPG)
◎ 自動對焦速度不俗,不輸自家的入門級單眼相機。
◎ 錄影時可針對光圈、快門手動調整曝光值。
◎ 錄影途中還可以同步拍攝全尺寸的靜態照片,影片完全不會受到干擾,也不會有聲音。

缺點
◎ 許多按鍵都取消了,操控感不如前代J2。
◎ 手動對焦時,強制放大的畫面品質不佳,要做到精確對焦有難度。

★ Nikon J3 + 1 NIKKOR VR 10-100mm f/4-5.6‧拍攝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Nikon J3 + 1 NIKKOR VR 6.7-13mm f/3.5-5.6‧拍攝樣本(機身直出無後製)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極簡操控 Nikon J3‧同場加映雙鏡實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定價真的偏高太多了,體積小雖是優勢,但感光元件也太小了
如果價格能親民一點應該還是不賴的選擇就是~
雖然一直搞不清楚Nikon J&V系列 到底是不是實驗性商品,
想必各位大大慢慢心中已經有答案了
但還是期待Nikon APS-C那台隨身機!
可能鏡頭的關係吧,低ISO很不優耶..
說真的抹得很大,感覺跟朋友最近買的LX7比起來只好一點站上LX7
不過這是standard,降噪調低一格應該好很多
同是一寸,我會覺得2000萬畫素的RX100勝1425萬的J3說
當然他們不同性質

吉姆林 wrote:
今年二月Nikon發...(恕刪)


對於Nikon 1的產品請乎略他的畫質與ISO可用度

畢竟他感光元件如此的小,如果要買應該是要在意他的輕便性,方便性

liwin wrote:
對於Nikon 1的...(恕刪)



我個人是把1系列當做可換鏡頭的DC相機

在機身跟鏡頭大小中間做取捨

不過J系列我覺得還可以在好一點

目前來說,V1應該是1系列CP值破表的產品了
用相機來拍別人,也是替自己留下足跡
PS. 用過J1一小陣子,在一年半前以一吋 sensor 來說算可圈可點

當初或許因為投鼠忌器 (DSLR),Nikon 1選擇不用APS-C sensor

如果Nikon能出一台類似RX100機身尺寸與功能﹝i.e. 光變、防手震等﹞的機種,表現應該值得期待
neworder wrote:
當初或許因為投鼠忌器...(恕刪)


Nikon 1 是cx格式的可換鏡頭無反 跟RX100感光元件同尺寸

而aps-c的規格已經有 Coolpix A了

如果Nikon 1系列如果用的aps-c的感光元件

就和Canon EOS M跟SONY NEX系列對打到了
ku461215 wrote:
(恕刪)如果Nikon 1系列如果用的aps-c的感光元件
就和Canon EOS M跟SONY NEX系列對打到了


的確目前APS-C市場熱絡,還有Foveon X3 sensor的 DP1 / DP3 Merrill 等;

這幾年持續在留意體積與畫質兼顧的機子;也一直期待Nikon進入小型無反;

感覺在當時 (Sep 2011 J1/V1) 來說,Canon 還沒推出 EOS M, Nikon 1系列以1吋sensor就能有如此表現,足見下過一番功夫;相信也經過不少內部評估,才決定以cx力抗m4/3 & NEX等larger sensors;

陸續試過需要極大耐心的小眾機種DP1s, 手頭還留著 Panasonic, Olympus m4/3 跟今年入手的 SONY NEX 各一

目前看來 Coolpix A 跟 RICOH GR 都相當令人期待,雖然都是定焦
NIKON 1是玩真的,
在等效焦長要X2.7的情況下,
連6.7-13mm這種超廣角鏡都出了,甚至還有VR,
乳摸又表示接下來的32mm f1.2還有金色N加持,
繼續等著看囉.

kevingod wrote:
NIKON 1是玩真的,
在等效焦長要X2.7的情況下,
連6.7-13mm這種超廣角鏡都出了,甚至還有VR,
乳摸又表示接下來的32mm f1.2還有金色N加持,
繼續等著看囉.

...(恕刪)
玩真的是真的,但價錢消費者接受度多少,記得廣角定價500〜600美金之間,而買1系列的有一半都是不會在買鏡頭,所以有n鍍膜的f1.2鏡頭,應該上看700美金,唉都是錢井深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