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SSD固態硬碟問世之後,其高速的傳輸效能以及抗震耐摔的優點,可說是遠遠超過了傳統的磁錄式硬碟,而且隨著固態硬碟的價位逐漸讓人比較可以接受之後,愈來愈多人在組裝電腦或是升級硬體的時候,也開始會選擇用固態硬碟來當做系統碟使用。這樣逐漸普及的情況也讓傳統硬碟廠商開始感受到不少的市場壓力,於是為了應對這樣的市場趨勢,傳統硬碟廠商除了不斷地提升硬碟容量規格來凸顯優勢,或是持續推出像是混合式硬碟這種比較有別於一般硬碟的產品,以尋求突破點。沒想到現今傳統硬碟廠之一的Seagate更是直接投入了固態硬碟的市場,並且在不久之前就已經正式發表兩款分別是針對企業端和一般消費市場的600 Pro和600的固態硬碟產品。知道這個消息之後,相信很多網友們除了有些驚訝之外,不免也會好奇傳統硬碟廠商所推出的固態硬碟效能究竟是好是壞,所以小編這次也特別向Seagate借來了其中的600固態硬碟來進行測試,好讓網友們可以更了解這款硬碟的實際效能狀況究竟如何。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外觀與內部拆解介紹

這次實際拿到的Seagate 600固態硬碟似乎還只是提供媒體測試的樣品,所以並沒有完整的盒裝,只有用一般靜電袋包著而已。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打開拿出硬碟之後,可以看到外盒上除了有著Seagate的LOGO之外,還有個白色條紋的裝置,而且黑色的外殼表面也有做了磨砂處理。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這款Seagate 600固態硬碟的厚度一共有推出7mm和5mm兩種規格,而這次拿到的則是7mm厚的硬碟。在硬碟的兩邊也都有設置了用來固定硬碟的螺絲孔位。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至於容量規格的部分,這款硬碟則有推出120GB;240GB以及480GB三種不同規格,而這次所拿到的ST240HM000便是其中的240GB容量規格。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傳輸介面一樣也是採用SATA 6Gb/s的規格。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實際量測一下這款硬碟的重量之後,結果大約是78公克左右。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接著就卸下硬碟的外殼來看一下裡面的晶片吧!這款硬碟的外殼是利用卡榫的方式封裝,跟使用螺絲固定的大部分固態硬碟產品有些不太一樣。卸下外殼之後,可以看到在控制晶片的位置上則有特別加上一片散熱貼片,而且上蓋對準晶片的位置也設計得比較突出一些,可以直接貼附到散熱貼片來加快導熱效果。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拿起散熱貼片後便可以看到這款固態硬碟上所搭載的控制晶片跟前一陣子Corsair推出的Neutron系列固態硬碟一樣是採用link A media所推出的LM87800AA控制晶片。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快取記憶體顆粒的部分則是搭載了兩顆FBGA封裝型號為D9LHP的美光 DDR2 SDRAM顆粒,單顆容量為128MB,兩顆共256MB。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至於儲存顆粒的部分,在這款固態硬碟上一共搭載了八顆由TOSHIBA推出的TH58TEG8DDJBA8C MLC顆粒,製程為19奈米。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實際測試

看完外觀與規格的介紹之後,當然還是不免俗地來看一下這款Seagate 600的實際效能表現囉!以下列表清單則是小編這次所搭配使用的測試平台零組件,給大家做個參考囉!

處理器:Intel Core i7-4770K
主機板:技嘉G1.SNIPER 5主機板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DDR3-1600 4GBx2
系統主硬碟機:美光 M500 120GB固態硬碟
電源供應器:Gigabyte ODIN 1200W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軟體測試(測試檔案大小為1GB)

Seagate 600在4MB循序項目的讀取與寫入效能測試結果分別為497.21MB/s與423.49MB/s;4K項目的讀取與寫入效能測試結果分別為26.79MB/s以及107.28MB/s。測試分數結果,讀取項目分數為1923.02分、寫入項目分數為2710.26分,總分為4633.28分。
01

AS SSD Benchmark效能測試

Seagate 600在循序項目的讀取與寫入效能測試結果分別為514.16MB/s以及441.68MB/s;4K項目的讀取與寫入效能測試結果分別為29.05MB/s以及97.37MB/s。測試分數結果,讀取項目分數為431分、寫入項目分數為448分,總分為1105分。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Iops結果顯示

Seagate 600在4K-64Thrd的測試項目中,讀取效能可以達到89661iops,寫入部分則可以達到78403iops的表現。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Copy-Benchmark測試結果

Seagate 600在Copy-Benchmark測試中,ISO項目的速度可達到323.85MB/s、時間3.32秒;應用程式項目速度可達到208.95MB/s、時間6.73秒;遊戲項目的速度可達到290.03MB/s、時間4.76秒。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Compression-Benchmark項目

Seagate 600在Compression-Benchmark的測試中,讀取與寫入的效能表現約可以達到518MB/s以及444MB/s的傳輸速度。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ATTO Benchmark效能測試

當測試檔案長度為8192KB時,SEAGATE 600的讀取與寫入效能約可分別達到553MB/s和463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CrystalDiskMark效能測試

當測試資料為預設值的時

Seagate 600在循序讀取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528.0MB/s和465.1MB/s;在512K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75.1MB/s和460.9MB/s;4K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0.9MB/s和109.6MB/s。4K QD32項目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04.8MB/s和310.0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當測試資料為0x00(0Fill)時

Seagate 600在循序讀取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526.7MB/s和464.9MB/s;在512K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74.2MB/s和459.8MB/s;4K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0.71MB/s和107.9MB/s。4K QD32項目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08.6MB/s和310.9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當測試資料為0xFF(1Fill)時

Seagate 600在循序讀取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527.3MB/s和465.4MB/s;在512K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73.9MB/s和460.4MB/s;4K項目中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0.7MB/s和107.7MB/s。4K QD32項目的讀取與寫入效能分別為309.6MB/s和306.8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CrystalMark 2004R3硬碟項目測試

Seagate 600在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讀取速度可達到501.9MB/s、寫入速度可達427.39MB/s;512KB區塊大小的隨機讀寫測試中,讀取效能可達到359.26MB/s、寫入速度可達到423.7MB/s;64K隨機讀寫測試中,讀取速度可達到141.76MB/s、寫入速度可達到379.82MB/s。測試結果總分為42793分。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HD Tune Pro 5.00效能測試

硬碟資訊顯示頁面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當區塊大小設定為64KB時的標準測試

Seagate 600在標準測試項目裡的讀取測試中,最小值為417.9MB/s、最大值為435.2MB/s,平均值為429.5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Seagate 600在標準測試項目裡的寫入測試中,最小值為85.5MB/s、最大值為398.3MB/s,平均值為225.8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當區塊大小設定為8MB時的標準測試

Seagate 600在標準測試項目裡的讀取測試中,最小值為503.1MB/s、最大值為517.7MB/s,平均值為516.2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Seagate 600在標準測試項目裡的寫入測試中,最小值為80MB/s、最大值為449.3MB/s,平均值為205.2MB/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隨機存取測試

Seagate 600在隨機存取測試項目中的各個讀取效能表現。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Seagate 600在隨機存取測試項目中的各個寫入效能表現。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Seagate 600在額外測試項目中的各個讀取效能表現。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Seagate 600在額外測試項目中的各個寫入效能表現。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檔案效能測試

在檔案效能測試項目中,Seagate 600的連續讀寫效能分別為495650KB/s和433476KB/s;4KB隨機單文件的讀寫表現分別可達到6828IOPS和27605IOPS;4KB隨機多文件的讀寫表現分別可達到69271IOPS和74332IOPS。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PCMark軟體效能測試

PCMark 05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53455分。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PCMark Vantage硬碟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總分為37730分。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PCMark 7的Secondary storage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為5275分、Raw Secondary storage項目效能測試結果為5348分 。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PCMark 8的儲存項目測試中,Seagate 600硬碟結果分數為4947分。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作為系統碟時的開機測試

實際將Seagate 600硬碟做為系統碟並進行連續五次開機測試時,時間最快為12.244秒,最慢為13.977秒。
傳統硬碟廠大突破 Seagate 600 SSD實測

測試感想

就目前市場來看的話,隨著固態硬碟廠商不斷增加,再加上各家產品的差異化愈來愈小,Seagate在這個時間點投入固態硬碟的市場,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微妙,而且在產品表現方面,效能部分並沒有太明顯的突出點,但價格比起一般市場上同容量級距的產品來說,則是有些偏高,C/P值表現算是差強人意,要突破這個有如紅海般的固態硬碟市場重圍,看來似乎還有些難度。不過換個角度來想的話,能夠不斷投入新產品的開發,也算是頗值得嘉許的一點,畢竟這款600算是Seagate首次面向消費者的固態硬碟產品,之後新產品的推出,或許就能讓人更加驚艷一些吧!
第一.

seagate 也出 ssd 了, 不知會不會像硬盤那樣, 出現 FIRMWARE 不穩定的災情

但不論如何, 如 seagate 現在仍未在 ssd 上起步, 就會步 kodak 的後塵了
小弟眼拙
看標題誤以為死雞牌一開始就推出600GB的SSD咧
原來是誤會一場
Seagate出SSD感覺像是貼牌的

裡面到底有甚麼東西是自己做的?

Wesley Hsu wrote:
Seagate出SS...(恕刪)


整個看起來應該是向各廠牌採購關鍵零件(NAND, 控制晶片......),然後在自己的簽約廠組裝.
這是現在各大品牌的共通解決方案,美光雖然是自己的顆粒,但也是委託廠商組裝成成品.
dennis.F wrote:
SSD固態硬碟問世之...(恕刪)


4K讀寫很強的一顆SSD
台灣人的錢很難賺...可是很好騙
我也以為是600GB...當我看到120G的時候看一下標題...原來只是名稱...
請問一下版主 PCMark 8重哪裡下載?可以給小弟我網址嗎?
我找了好久...都只有PCMark 7官方有寫PCMark 8的相關資訊 但是就是沒有下載
我的系統是Win 8
喵喵小黑 wrote:
小弟眼拙看標題誤以為...(恕刪)
Seagate 進軍SSD有什麼優勢? 裡面哪一個重要原件是他做的?

如果沒有的話, 買這個牌子有什麼好處我還沒搞懂耶?

Wonderful YoYoBin in summer 夏天的搖搖冰──讚
kckong wrote:
第一.seagate...(恕刪)

硬碟沒搞頭了 容量發展已不適莫爾定律 SSD容量趕上HDD是早晚的


熱輔助磁性錄寫(HAMR) 也是炒炒新聞
也沒有投入量產的實際行動
在實驗室完成 平方英寸50 Tbits的儲存密度
沒投入量產都是浮雲

希望硬碟快快進入單顆百T 好迎接4K影像時代
ค้้้้้้้้้้้้้้้้้้้้้้้้้้้้้้้้้้้้้้้้้้้้้้้้้้้้้้้้้้้้้้้้้้้้้้้้้้้้้้้

yoyobin wrote:
Seagate 進軍...(恕刪)


依照這位大大的理論, 這世上有很多東西都不值得買.
世界工廠理念早就已經存在幾十年了,現在有很多品牌的產品就是貼牌,自己沒有從事生產製造,包括知名品牌.
Apple的IPhone裡面有哪個重要零件是Apple製造的?那麼一堆人買IPhone的好處在哪裡?

有生產硬碟的廠商就那麼幾家,市面上卻有那麼多的外接硬碟品牌,可是消費者還是買,這好處又在哪裡?

國外有個知名單車品牌Scott,車架是台灣設計加製造,零件來自各大品牌,沒有一個重要零件是Scott生產的,那消費者買這個品牌的好處在哪裡?

不是會生產零件就代表這家公司能出好的成品,將零件做最佳的組合包裝,性能調校,以及品牌價值,才是成品最大好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