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對RICOH的資深老玩家來說,看到XR這個字眼應該不陌生吧!其中以XR-500這部傳統單眼相機最具代表性,早於1978年誕生,當時以洗煉的外型及平實的價格大舉攻佔傳統相機市場,吸引不少攝影迷也加入了敗家的行列。而XR系列的始祖其實是XR-1,雖然規格比XR-500較為強悍,且早在1977年誕生,不過在高了近一倍的價格之下,銷售似乎不如預期,也使XR-500成為RICOH傳統單眼的代名詞。

然而就在30年後的今時今日,RICOH集自家大成,將GR系列流暢的操控性與GX系列的優異變焦畫質合二為一,並融入傳統XR單眼相機可交換鏡頭的特性,打造出一台不但可交換鏡頭,連內置的感光元件也可同時更換的跨世代產物,『GXR』就此誕生。其實去年的乳摸消息一傳開之後,不少玩家連同筆者在內都曾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在觀望,沒想到隔沒多久就由日本理光的官方網站證實了GXR確定發表的消息,且預計同時發表兩款鏡頭模組,分別為S10:採用1/1.7” CCD、24-72mm VC、F/2.5-F/4.4,以及A12:首次使用APS-C尺寸的CMOS感光元件、50mm Macro、F/2.5。看到這樣的規格,著實讓小編感到興奮,RICOH終於打破沉默,且並非加入正夯的m4/3市場,反而打算開創屬於自己的道路,獨樹一格,期待這是經典的開始。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看到這裡玩家們或許會很納悶,為什麼GXR要將鏡頭與感光元件結合在一起,而不是採用傳統的交換鏡頭模式呢?首先這樣的設計幾乎可以完全避免以往交換鏡頭時,感光元件入塵的可能性,因為目前自動除塵的機制還是無法做到完美;再來,GXR在我們選擇欲拍攝焦段的同時,其實也為使用者挑選了感光元件的尺寸及特性;以S10為例,其焦段很明顯是以旅遊及便利性為訴求,擁有24mm的超廣角及70mm的中望遠特性,另有VC防手震的加持,且近拍能力也不在話下,一公分的近拍實力猶如小菜一碟,所以原廠提供了GDR III頗獲好評的CCD作為S10的感光元件,讓旅遊鏡也能同時顧及畫質的基本需求,且ISO值也一舉提升至3200,讓拍攝的題材更豐富、彈性更大。

再來A12以APS-C規格的CMOS感光元件震撼了不少理光迷,其實筆者也是受驚的其中一位,畢竟這是RIOCH進軍數位相機市場後的重大演進,雖然這種感光元件規格相較於它牌相機大廠早已不是什麼鮮事,不過GXR加上A12後,重量也僅有423公克左右,兼顧輕量化與畫質的平衡;其50mm的焦段更是最接近肉眼的視野,也是拍攝人像最常見的鏡頭配置,能營造朦朧的散景同時又可避免廣角變形的可能,由於A12同時擁有人像與微距的拍攝特性與實力,對近物及人物特寫的解像力絕對是被玩家所要求的,以致於RICOH會特別使用面積較大且雜訊抑制能力較強的APS-C CMOS感光元件。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 規 格 簡 述
■ LCD螢幕:3.0吋 / TFT LCD / 92萬畫素
■ 機身尺寸(mm):113.9mm(W)x70.2mm(H)x28.9mm(D)
■ 電力供應:DB-90鋰電池(1700mAh)
■ 儲存媒體:SD / SDHC
■ 機身重量:160公克(淨重)

S10 規 格 簡 述
■ 有效畫素:約1000萬畫素
■ 感光元件與尺寸:1/1.7” CCD
■ 最高影像解析度:3648x2736
■ 最高錄影解析度:640x480
■ 快門:180s~1/2000s
■ ISO感光度:自動 / 100–3200
■ 機身重量:161公克

A12 規 格 簡 述
■ 有效畫素:約1230萬畫素
■ 感光元件與尺寸:23.6mm x 15.7mm APS-C CMOS
■ 最高影像解析度:4288x2848
■ 最高錄影解析度:720P / 24fps
■ 快門:180s~1/3200s
■ ISO感光度:自動 / 200–3200
■ 機身重量:263公克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

★ 重 點 整 理 與 特 色 ★

流暢的操控介面&八向功能鍵
GXR承襲了GR系列最具代表性的雙滾輪設計,使玩家們不論在拍攝時的快門與光圈調整,還是各項選單內的參數,都能更迅速的完成所需設定;這也是RICOH最具誠意也最有威脅性的規格之一,讓不少曾經入手GR及GX系列的玩家,享受到如此流暢的操控感,在GXR上雖然未見突破性的變革,但卻已相當足夠。而這八向功能鍵則是扮演著操控選單的重要角色,自定的快捷功能更勝GRD III,共有兩組Fn可以設定。小編的習慣是將Fn1設為JPG>RAW,這樣遇到色溫較混亂的場景或是反大過大或色溫過於混亂的場景,利用RAW來記錄,後製彈性較大;將Fn2設為彩色>黑白,則是因為小編自己有拍攝黑白影像的習慣,會依自己的經驗來決定使用的時機。

高解析的液晶螢幕&電子水平儀
GXR雖然貴為可交換鏡頭及感光元件的機型,但取景的方式還是以液晶螢幕作為拍攝時的預覽,也因如此螢幕的解析度就需求更高,所以GXR搭載了比GRD III更優異的液晶螢幕,除了擁有同樣3吋92萬畫素的解析度之外,還支援100%的所以色域顯示;因為目前市售的液晶顯示器都支援sRGB色域的色域,所以只要拍攝時的色彩空間設定為sRGB,便能減低GXR與電腦螢幕在檢視時可能產生的誤差。另外電子水平儀的設計,也可在GXR中見到,這種便利的設計希望都會納入RICOH未來的機型裡,畢竟這功能除了在拍攝時可確保建築或風景達到正確的水平線以外,在檢視照片時也能依握持的方向而即時翻轉影像,以符合觀看的視角,相當實用。

新一代APS-C CMOS感光元件的加持
S10所搭配的CCD感光元件,在GRD III就已出現過,此回也並無重大的變革。因此小編重點放在A12的APS-C CMOS感光元件上,不僅高ISO的雜訊表現是本次的測試重點,與GR LENS頂級鏡頭的組合,也是考驗畫質的最佳時機;不僅如此,在A12中還特別加入了720P每秒24格(與電影規格相同)的動態錄製能力,能同時獲得高畫質的影像與影片。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

★ 外 觀 檢 視 與 特 色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沒錯,這就是GXR專屬的提袋,是不是很酷阿!不知道有沒有配給到一般店家供出貨使用;正面搭載的這顆鏡頭為A12,定焦50mm F/2.5這顆,後續會有詳盡介紹。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提袋背面則是GRD III的情境照,應該是順勢宣傳一下吧!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看看這回恆隆行大方的提供了機身外加雙鏡的組合外,更特別的是還有專屬的電子觀景窗 VF-2。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照慣例,先來一張疊疊樂好了!(裝箱疊的氣勢看起來比較強,摔下來也不怕壞)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首先要開封的就是GXR本體,此時小編抱著十分雀躍的心情;機身及鏡頭組的外盒都是以瓦楞紙的原生色來包裝設計,帶有自然無造作的氣息,正好符合理光的品牌形象。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側邊標示著內附的所屬配件,還挺細心的,連造型都印出來了,真有趣。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正面則概略的描述機身規格,具備3.0吋的大螢幕、支援SDHC儲存媒體、PICTBRIDGE直接列印的工業標準、DNG檔案格式(也就是俗稱的原生檔案),最後就是支援USB的連接。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正式開箱了,首先看到的是說明書的部份。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內附的配件其實很簡單,中文繁體及英文說明書各一本、原廠光碟、GXR機身、充電電池盒、DB-90鋰電池、八字電源線、雙邊背帶、AV/OUT傳輸端子、USB傳輸線。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本體現身,本體是以鋁鎂合金所打造,媲美它牌的數位單眼相機,用料一點也不馬虎!待會將有更多的組裝實照。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這裡可以看到內部的連接機構皆是以金屬製成,對長期的耐用度及接連的準確性應該都有更佳的表現。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附有小紙籤,提醒使用者安裝時的角度,採水平橫移的方式插入。(而這裡為啥是以韓文標示小編也很納悶,不要鞭我就對了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在這電子連接埠的部分,另貼心的附上橡膠調來保護,避免藏汙納垢的情形發生,記得要拆卸後才可以安裝A12、S10鏡頭組唷。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原廠隨機附贈的雙邊相機背帶,真是佛心來的,以往RICOH的消費機都只給手腕帶而已;不過可能也考量到GXR搭上鏡頭組後的整體重量與便利性,掛在胸前其實相當實用。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挖嗚!是24-72mm的鏡頭,與GX系統的GX100&GX200擁有相同的焦段及光圈值,且樣搭載VC光學防手震;至於在未來GXR會不會完全取代GX系列也還是未知數,畢竟GX300也還沒聽到消息。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說明書拿掉後就可以見到底下的鏡頭模組。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恆隆行代理的GXR系列全都附上中文繁體及英文的操作說明書。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不論是A12還是S10,盒裝內都附贈這鏡頭的收納袋;屬於厚實耐磨的尼龍布料,觸感似乎是有防潑水的特性在(個人猜測),在袋子的側邊更縫上了白底白字的RICOH專屬標籤;雙鏡出動的時候,就得靠這只袋子囉!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RICOH LENS S10 24-72mm F2.5-4.4 VC登場,以下簡稱為S10,一般都會附上鏡頭蓋,外觀質感與GR及GX系列應該相同,類似金屬磨砂的觸感,所以整體構造還挺紮實的,淨重為161公克。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卸下鏡頭蓋後,其實S10在鏡頭組的部份與以往的GX系列並無太大的差異;但小編十分不解,既然都是伸縮式的鏡頭組,為啥GRD可以內建保護葉片,而GX系列非得要另外拆裝鏡頭蓋呢?不然就是得花錢加購新出的LC-2鏡頭蓋。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與機身相同,側邊均附有保護的橡膠蓋,取下後便可看到連接的匯流排針。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位於鏡頭的左下方有著鏡頭環的拆卸鈕,以前的GX系列其按鈕是設計在左上處,且同樣有鏡頭環的構造;在這裡需留意到鏡頭蓋是扣在鏡頭環上,也就是說鏡頭環弄丟的話,你的鏡頭蓋就不能保護鏡頭的前玉部分了,要當心啊。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在這裡看看鏡頭模組的背面,一樣是以金屬材質打造,但時間久了或放置潮溼的空間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氧化的情形。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機底處說明了這組鏡頭出生在泰國,有著東南亞的血統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在這裡小編以簡單的連拍動畫讓各位了解一下安裝鏡頭有多簡單。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主機搭上S10鏡頭的樣貌,體積其實不大,乍看之下其實很難發現這是一台可拆卸式的相機。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這是S10鏡頭伸出時的樣貌,其24-72mm的焦實用焦段,等同於三倍的光學變焦,卻也有著出色的近拍能力唷,在廣角端時最近對焦距離為1公分,在望遠端時最近對焦距離則為4公分,採用7群11枚的鏡頭組設計,同時含有非球面鏡片的加持;並使用RICOH LENS,與過往的GX系列相同。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而S10最重要的心臟,也就是成像的感光元件,則是搭載與GRD III相同的1/1.7吋CCD、有效畫素為1000萬,並使用Smooth Imaging Engine IV影像處理器,使感光度的標準範圍從ISO 100至ISO 3200;而S10僅支援640 x 480 M-JPEG的錄影格式,不免會讓人心寒,畢竟S10的單價與它牌的消費機相較之下,競爭力並不算強,在錄影的規格上又差人一截,實在令人感到擔憂。另外可看到右側的握把處,凹槽的設計還挺深的,且一貫的加入了經典的蒙皮,使得GXR擁有更佳的握感及穩定性。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S10鏡頭伸出的長度參考。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正面左下角加註了GXR的名牌,這也是首次的設計,雖然是如此小的動作,不過在過往的機型上卻見不到。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機身一樣內建那古典造型的閃燈,位置與GRD相同,而以往的GX系列則是建立在熱靴上方,而這裡的熱靴功能當然也沒少,還可加購原廠的閃燈GF-1或是安裝待會將介紹的電子觀景窗VF-2唷。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再來有注意到電源開關與快門鍵的變革嗎?快門不再是傳統的圓矩形設計,而是採用大面積的正圓形,與單眼或類單眼相機相同,且半按快門的回饋力道也還不錯,充滿著彈性。至於拍攝旋鈕的選項則與GRD III如出一轍,也同樣有著轉盤鎖,以P/A/S/M為主要拍攝選項,另外還有三組常用設定可自行靈活運用,電源部分則取消了單鍵設計,改用較傳統的撥桿開關,但小編卻覺得較為可靠,較能避免電子接點老化的情形出現。最後可見到上方還有雙滾輪之一的存在,拍攝時除了可調整光圈值之外,另外還可以操作選單。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這裡可以看到小編標示的箭頭方向,這可不是變焦桿唷,雖然我一開始也被騙,哈哈!這是拆卸鏡頭模組的開關,推倒後…不是!是推下去後就可以就GXR與S10或A12給分屍…。圖中應該還有看到那LED小燈吧!這是對焦輔助燈,會發出綠色的光源,輔助在昏暗的環境拍攝順利度對焦。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的機背也採用了三吋的大型液晶螢幕,具備92萬畫素的解析度,並可完整顯示100%的sRGB色域,以減低檔案轉移到電腦螢幕時可能產生的色差,其餘功能及介面將繼續介紹。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首先可以看到機背的左上角,附有三個功能鍵,由左至右分別為DIRECT:按下後,會顯示當前所有的設定,例如曝光值、圖像、白平衡、感光度、對焦…等等的拍攝設定都可直接由這裡控制調整參數。OPEN/閃電(哈哈哈!):這個就是閃燈的開啟鈕啦,非電子控制,屬於機械結構,所以在關機時也可以操作。VF/LCD:接上VF-2電子觀景器,便可以利用此功能鍵來切換,為接上VF-2時,則可用來開關螢幕的顯示。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多數的功能鍵還是集中在機背右半部,且與GRD系列相同,除了功能鍵的位置,都使用了大面積的蒙皮來增加握感。再來回歸到功能的部份,可以看到八向多功能鍵,以往都採四向分離式的設計;但在GXR上則整合為一個圓盤的造型,加大的面積也使大拇指在操作觸壓時更省力,新增的四個對角方向,僅限於單點對焦時用來斜向移動座標,其餘環境下並無作用,而中央一樣為選單/確認鍵;另外GXR機身將MACRO近拍的功能設為一個獨立鍵,不再以整合的方式表現;還有兩個自訂快捷鍵建立在功能圓盤上,其它部分與GRD III&GX200都挺接近的。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位於握把觸的側邊具備USB連接埠、AV/OUT輸出孔,以及新增的HDMI輸出孔。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側邊另外還有喇叭的出聲孔,可惜沒有立體聲的規格,但RICOH一直以來都不是那麼的著重影音部分,所以就算了吧!GXR也建立了雙邊的背帶孔,另一處在機頂左上角。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這款DB-90鋰電池可是GXR專用的新作唷!電持容量達到1700mAh,對拍攝的續航力肯定有明顯的助益,不過是大陸製造的。GXR儲存媒體則採用常見的SDHC及SD記憶卡,內建的記憶體大約在86MB左右;不要問我電池蓋內部怎麼會有燒焦的痕跡…因為我也不知道,可能品管人員有拿來測試高溫吧!還是拿來BBQ啊….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機身也是大陸製造的,而S10及A12卻是泰國製造,還挺有趣的;底部附有金屬的腳架孔設計。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先將重頭戲A12放一邊,讓小編先來介紹一下新款的電子觀景器VF-2吧!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取出後它可是有專屬皮套的保護唷!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皮套背面也有魔鬼沾的綁帶設計,似乎可以掛在相機包外,但只是小編猜測啦!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這小皮套縫線都相當紮實,質感算是相當不錯。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取出後可以看到VF-2還用著塑膠套保護著。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VF-2現身,外觀也清楚的標示了其型號,右下角類似轉盤的東西則是屈光調整鈕,對於近視較輕的眼鏡族還挺實用的,可以脫下厚重的眼鏡,直接利用電子觀窗來取景或進行拍攝。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觀景窗有著類似眼罩的設計,可以減低周圍光線可能產生的影響,特別在強光的環境下更顯得實用。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可90度垂直彎折的設計,從標籤上也可以看到,VF-2為中國大陸製造。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VF-2在電子接點的部份,附有保護套,多少可避免灰塵的入侵。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看到這熱靴蓋的設計,與GX系列是不是如出一轍呢?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接著將他取下來。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可以看到除了閃燈的熱靴點之外,附有VF-2專屬的電子插點,接上之後才可能成功的顯示畫面。接上去後同樣可以得到92萬畫素的解析度,與100%的視野率。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其實有點像插入USB的感覺,但拔出來小編倒覺得挺費力的,有點緊就是了,力道不太好控制,有幾次要拆卸時,GXR差點飛出去,讓小編的細胞瞬間掛掉好幾萬個。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看看這轉軸的地方,有密集的螺紋設計,共有11段角度可以調整,不過這部份的材質僅為塑膠構成,感覺不是那麼的牢固,所以在操作時力道需拿捏得宜。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搭配S10與VF-2的樣式。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拖了那麼久50mm F/2.5這重頭戲終於端上桌啦!一樣有著紙盒的包裝保護。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中英文說明書一併有附上,鏡頭袋當然也沒少囉,大小跟S10附贈的那款相同,A12的淨重為263公克。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A12的淨頭蓋尺寸較大,為40.5mm,且還有專屬型號LC-50,但乍看之下似乎與S10的鏡頭看無明顯差異。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A12非常特別的搭載了APC-C大小的CMOS感光元件,尺寸為23.6x15.7mm,換算等效焦長需再乘上1.5倍;有效畫素為1230萬,以這顆33mm的實體焦長為例,乘上1.5倍後就等同50mm的標準鏡頭,加上A12又具備了微距的特性以及F/2.5的大光圈,放大倍率為1:2,又因微距的加持,最小光圈可縮至F/22,其畫質與銳利度都讓小編有所期待;另外還可以錄製720P HD 30fps的影片。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A12除了加入GRD III的GR Engine III影像處理引擎之外,並同時搭載自家最頂級的GR LENS鏡頭組,其優秀的表現從傳統的GR1V開始到目前的GRD III早已讓人回味無窮,且品質也有目共睹;不過這回首次將這組鏡頭移植到APS-C片幅上使用,孰直優劣還真難說阿!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看到這裡標明著GR LENS的LOGO,與單眼相機鏡頭同樣都具備對焦環,且全金屬的外殼加上那對焦環使整體的質感大大的加分;顯眼的紅色圈圈會不會讓一些L鏡的愛好者有敗家的慾望阿,哈哈。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電子插排都是建立在同一位置上,讓小編有點懷念幼時玩的任天堂紅白機,日子一久還需要拔起來吹氣加抹口水(噁…),希望GXR的設計有經過反覆的測試跟評估,因為我的口水老了,幫助可能不大。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鏡頭前緣即有螺紋的設計,還好40.5mm的濾鏡在市面上還不算難找,而這8群9枚的鏡頭組,內含非球面鏡片,光圈全開時更可以營造出圓形的迷人散景唷,用在人像特寫上應該有不俗的表現。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搭載A12的樣貌,仿佛真正將單眼相機達到DC化的里程碑;有機會去像機街把玩看看,質感真的很不錯。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A12鏡頭完全伸出的長度參考,進入微距模式時才會完全伸出。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順道一提,A12這顆鏡頭支援全時手動對焦的功能,也因為它採微距鏡頭的結構設計,以至於對焦行程相當的長,尤其是執行微距的焦段時,所以入手的朋友們再操控A12時更要多了份耐心在,它的畫質及成像是值得等待的。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搭載A12鏡頭,再加上VF-2電子觀景窗,看起來還挺有專業的架勢,可惜A12沒有附贈遮光罩。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左:GXR+A12+VF-2。右:S10。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左:GXR+ S10+VF-2。右:A12。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筆者正好擁有GRD一代,給大家比較一下兩者外觀與體積的差異性,雖然價格是一大考量,不過GXR等於可以利用感光元件可換的優勢,可持續推出有GR LENS加值的定焦鏡,甚至是恆定大光圈的變焦鏡也有可能,當我看到GXR的創意之後,我相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俯瞰的情況下,兩者的體積大小似乎差距更明顯。雖然S10使用的是RICOH LENS,但以小編曾評測過GRD III的經驗看來,GXR+S10的畫質及操控性與其相較之下,絕對是比上有餘。


==============================================================================

★ 實 際 拍 攝 與 特 點 介 紹 ★
『 攝影參數選項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曾用過GRD三代的朋友,對GXR的選單介面應該相當熟悉,幾乎九成以上都相同,這裡先提供拍攝設定的介面供各位檢視,基本上當你善用了ADJ所支援的四項自訂選單,加上方向鍵上的Fn1/Fn2,合起來等於有六項快捷鍵,所以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不需要進入攝影選單中作調整。因S10這顆鏡頭才有內建VC防手震功能,所以選單此時才會提供《相機晃動校正》這項功能提供開關的選擇;千萬不要裝上A12後卻再問為啥沒有防手震選項唷!GXR的VC防手震都是建立在鏡頭上,非機身上唷。以下小編將提供S10與A12的各級ISO表現、以及變形修正的程度表現。

『 S10與A12的各級ISO測試與比較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左:S10,標準感光度從100-3200。右:A12,標準感光度從200-3200。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這裡可以看到自動高感度的設定,不論是S10還是A12自動高感度的範圍都是從ISO200-ISO3200;是個很實用的功能,S10我習慣設定在ISO400、A12則設定在ISO1600。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這回也有提供雜訊抑制開啟的效果,有強、中、弱三種程度可以選擇。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小編刻意選擇雜訊最高的ISO3200作為測試目標,抑制的效果能開到最強,讓各位可以看到更明顯的效果。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由於S10為變焦鏡頭,且無法像單眼鏡頭般外表有建立焦段指示窗,所以僅能先以A12的50mm視角來對應,手動微調變焦桿,使兩者的畫面盡可能達到相同。S10拍攝條件:56mm、F/8.2、光圈先決,紅框處為100%裁切區域。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A12的感光元件為APS-C尺寸的CMOS,大面積加上CMOS低雜訊的加持,高ISO的水準應該不在話下,但特別的是A12的ISO是從200開始起跳;A12拍攝條件:50mm、F/8、光圈先決,紅框處為100%裁切區域。接著就來看看S10與A12的各級ISO比較吧!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精采的ISO對決已經結束了,勝負應該很明顯吧!當然是由APS-C CMOS的A12奪下勝利囉!小編自己覺得S10的ISO表現其實與自家的GRD III挺接近的,ISO400都還可以接受,不過到了ISO800只剩堪用的標準,而新增的ISO3200,表現當然無法讓人滿意囉,不過S10在高ISO時,色彩雜訊控制的還算不錯,所以開啟雜訊抑制時,都能獲得不錯的抑制效果,從A12的ISO3200便可看出差異。再來檢視一下A12的表現,雖然ISO從200開始起跳,不過卻不影響它的雜訊表現,ISO800小編還是認為純淨度相當夠,到了ISO1600暗部才有輕微的雜訊產生,而到了ISO3200時亮暗部都會出現較明顯的雜訊,但開啟了強度的雜訊抑制效果後,小編覺得等同於ISO1600的原始表現,相當不錯;這也代表了RICOH用家也能肆意的在微光環境下拍攝,不再需要以高ISO的黑白影像來委屈自己,讓拍攝的題材更廣。


『 S10的變形修正測試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以往在GX200上的變形修正功能也加入了GXR的功能選單內,果真是集自家大成阿!這功能套用在S10的廣角端時相當方便,因為S10的超廣角達到24mm,變形的控制能力再好,四角的球狀變形還是在所難免,有這項功能也就方便多了,所以小編自己的習慣是將變形修正功能保持在開啟的狀態;因為並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又能校正變形,何樂不為呢?。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此為S10在24mm廣角端時的原始影像,不難看出四周邊角的確有球狀變形的產生。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當變形修正開啟後,球狀變形的情況便明顯獲得了改善,且十分自然。


『 對焦方式與快拍距離的介紹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GXR的對焦方式共計有五種,分別是多點對焦、單點對焦、手動對焦、SNAP快拍以及無限遠的拍攝模式。單點對交友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自行利用方向鍵來移動對焦點,讓對焦點不再設限,且可以選擇AF、AE或獨立進行作業,避免傳統的先對焦後構圖而產生失焦的情形出現,相當方便;如採用S10進行手動對焦,必須按住小花模式再搭配機頂的滾輪來進行MF,至於A12在MF時僅需準動鏡頭上的對焦環即可,相較之下是方便多了啦!另外GXR的快拍距離從GRD III的四種距離,一舉提升到八種距離可以選擇,對於習慣街拍或盲拍的朋友有不小的幫助,還可以搭配《完全按下快拍》這選項迅速的進行快拍,套用時完全按下快門便不再進行AF,而會直接拍攝照片;未套用此選項時,完全按下快門後,機身還是會強制進行AF再進行拍攝。


『 圖像設定的介紹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圖像設定相信RICOH的玩家都不陌生,但這回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鮮豔及黑白(TE)模式之外,更增加了自然的圖像選擇,讓喜歡清淡口味的玩家也有不一樣的選擇;但小編此回都是以鮮豔及黑白設定作為拍攝的範例,我比較愛重鹹的,還請包多多包涵阿。

==============================================================================

『 按鍵自訂選項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在這第二層主選單裡,使用者可以依自己的操作習慣,來設定機頂轉盤上的三組個人設定,可以保存當下所有的拍攝參數,包含當下你是用全手動或是光圈先決、快門先決都可一併記錄,而且還可打印文字,最多可以儲存六祖設定到個人設定盒中,依須求再配置於MY1、MY2及MY3上。而ADJ所附屬的四項設定也相當實用,小編自己的習慣是以白平衡、ISO、對焦為主,最後一項就比較隨意了。另外Fn1/Fn2的按鈕設定,小編分別設定為JPG>RAW以及彩色>黑白,在搶拍時相當好用。最後+/-的按鈕設定小編以預設值曝光補償為主。

==============================================================================

『 相機設定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以上是相機設定共計四頁的選單,能調整的部份還挺多的,小編挑幾項種點於以下作介紹。


『 DIRECT介面檢視&畫面透明度調整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在進行拍攝時,只要按下機背左上角的DIRECT鍵便會出現左圖的畫面,這時使用者便可以利用ADJ桿或方向鍵選擇項目,然後以機頂的滾輪迅速切換參數,當然這也是即時檢視攝影設定的好幫手。右圖的選項進入後,便可設定該介面於拍攝畫面中的透明程度;另外小編還發線DIRECT在選單模式下有個小秘技,只要在任一選項底下按住DIRECT後,該選項便會從黃色轉變為灰色,此時在配合機頂滾輪,就可以迅速的跳轉整頁選單,不用再一個個慢慢移動了。


『 電子水平儀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不論是橫幅拍攝還是垂直拍攝電子水平儀都同樣支援,當達到完全水平時及會出現左圖那樣綠色的正確提示,另外還可以搭配聲音輔助提示,但小編怕覺得太吵,如果是到風景區拍照旁邊的玩家應該會被你煩死,所以我都選擇不開啟。


『 座標顯示選項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翻譯怎麼怪怪的…繁體的座標應該就是這個《座》吧,這裡提供了三種虛擬構圖輔助線,小編自己最習慣的是井字構圖線,拿來拍攝建築或推算畫面比例時最好用,另外兩項就看個人喜好了。

==============================================================================

『 A12的720P動態錄影測試 』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A12除了感光元件是優勢之外,較高的售價也迫使RICOH首開先例,使GXR再搭配A12之下,成為自家史上首台可進行720P HD錄影的數位相機,但其它相機大廠早在好幾年前就江此規格列入DC的標準了,RICOH真的要在錄影上多多加油阿!1080P是不敢奢求啦,不過將720P納入基本規格對自家的技術應該不成問題吧!如果真的實現的話,對市場肯定是一大威脅。需將機懂拍攝轉盤切換到SCENE場景模式下來可選擇到動畫項目,如左圖;而動畫尺寸也僅有搭載A12才會顯示720P的選項,不過如果中途曾換上S10又換回A12時,動畫尺寸的不會自動保留再720P,而是降到VGA等級的640x480格式。小編就曾吃過這悶虧當下以為錄到精采的一刻,回家播放時才發現自己根本沒切到720P尺寸,其實該怪自己粗心大意,因為最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720P是採用16:9的格式,從螢幕上預覽應該很容易察覺到,只能怪自己蠢…..

在拍攝動態時小編覺得搭配VF-2一併使用變得相當有FU,因為當下的視野不會被觀景窗以外的事務所干擾,所以在取景時能更專心,而且還可拍攝低角度的畫面,相當有趣。因A12擁有全時手動的對焦環,讓我很期待也能同樣應用在動態錄影上,結果卻讓我失望了,妳可以手動對焦沒錯!不過僅限於拍攝之前,因為再按下快門錄製後,不論你再怎麼死命的轉動對焦環,都不會有焦點移動的情形出現,當然光圈快門也都是不可調的,有點可惜。


雖然這部畫質僅有VGA等級,也就是小編扼腕未使用720P的場景,但在敢光元件的加持之下,表現也未讓我失望。


720P的原生AVI檔容量真的超大,才48秒就吃掉165MB的容量,但相對獲得的是高品質的成像。

==============================================================================

★ 操作心得與試用評比 ★
筆者拿到GXR至今大概摸了5天左右,但自己用GRD已有三年的時間,加上前兩個月才剛評測完GRD三代的全新介面,所以這回GXR一到手上馬上就能夠上手,可惜的是台北這幾天一直下雨,只能趁假日短暫放晴的兩天趕去戶外跟大家人擠人拍些測試照,可惜上禮拜天自己耍蠢,都上到陽明山之後,才發現電池根本沒充到電,拍不到20張就掰掰了!實在超嘔的!只能打道回府,所以小編的測試照共計也拍了好幾百張,而且GXR還會停留在小編手上一個多禮拜,有機會小編再補上不同環境的測試照,或是有任何疑問也歡迎網友們提出。在測試的這段時間,小編覺得GXR的機身反應與電子性能與GRD III其實相差無幾,特別的就是那可交換鏡頭與感光元件的設計,而且我自己認為GXR的族群並不會與GRD用戶相衝突,畢竟GRD在體積及攜帶性上還是佔了極大的優勢;這次大概計算過GXR可電池續航力,在S10與A12交叉使用之下,大約可拍攝250張左右,應付單日的行程還算足夠。S10雖然定位在旅遊需求,所以搭載一般DC片幅的感光元件,不過它所呈現的畫質卻不輸當家機王GRD III唷,在近拍及廣角端的表現都不俗唷!而且支援以往GX系列的增距鏡TC-1來拍攝望遠端。

再來要詳述一下A12所給我的感受,小編雖然沒有真正玩過m4/3的系統,所以無法一同比較,不過當我拿起GXR+A12時,那幾近一體成形的外觀與扎實的握感,就猶如手上拿了一台迷你版的DSLR搭配定焦鏡,重點是那鎂鋁合金打造的機身與鏡頭組的確會讓操作時的爽度大增,彷彿在玩傳統手動鏡一般,多了一份踏實的感受;由於A12的定位即是人像兼微距鏡,雖然僅有1:2的放大倍率,不過微距鏡的特色就屬對焦行程較長,其目的是為了提供精準的近距離拍攝;另有網友反應A12容易出現拉風箱對不到焦的問題,但這較容易出現在近拍或是使用多點對焦的模式下,我個人在拍攝微距時是習慣切換到MF,畢竟那對焦環那麼可愛,不多玩一會怎麼行呢?加上液晶螢幕的解析度也來到92萬畫素,不用怕精細度不夠導致誤判;至於A12的景深與畫質表現都讓我相當的滿意,只是逆光拍攝時難免會有耀光的情形發生,但我個人並不排斥,反而很喜歡這類的光學自然效果,在這提出給各位參考,下面的實拍圖也有範例;最後要給A12的ISO表現來個愛的鼓勵,實在讓小編太驚訝了,ISO就算開到1600原圖我還是可以接受,這讓隨身機與DSLR的距離又更近了一步;如果我選擇單鏡入手的話,二話不說,絕對是以A12為首選。雖然RICOH一直在走自己的路,但在未來GXR究竟還會推出怎樣的鏡頭組或是感光元件,甚至是在日本已發表但尚未開賣的配件,都相當令人期待。

■ 優 勢
【1】GXR手持握感極佳,且相當穩定。
【2】GXR擁有雙滾輪及多項快捷鍵的設計,使操控更直覺且便利。
【3】GXR的3吋液晶螢幕,不但具備92萬畫素,還支援100% sRGB色域。
【4】A12擁有優異的高ISO表現,ISO1600都仍在容許範圍內。
【5】A12因微距特性的加持,使拍攝成像都擁有不錯的表現。

■ 劣 勢
【1】售價偏高是一大主因。
【2】獨立規格,目前並無它牌可提供鏡頭或是其他支援。
【3】GXR的快門反應還是無法與DSLR相比,延遲時間還是需要改進。
【4】唯獨A12有720P的錄影規格,S10就只能吃VGA,似乎說不過去….

==============================================================================

★ GXR+S10實拍圖‧同時附上原圖參考★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 GXR+A12實拍圖‧同時附上原圖參考★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打破沉默‧顛覆傳統【RICOH GXR】雙鏡完整評測
【按下檢視原始大圖】
吉姆林 wrote:
對RICOH的資深老...
GXR 規 格 簡 述
■ LCD螢幕:3.0吋 / TFT LCD / 92萬畫素
■ 機身尺寸(mm):113.9mm(W)x70.2mm(H)x28.9mm(D)
■ 電力供應:DB-90鋰電池(1700mAh)
■ 儲存媒體:SD / SDHC
■ 機身重量:515公克(淨重)
(恕刪)


GXR , NW 515g...............??????

就算加上電池跟記憶卡也沒這麼重拉

機身加上24-72跟電池記憶卡也才360g

http://dc.watch.impress.co.jp/img/dcw/docs/329/321/html/084.jpg.html

其實我更想知道,GXR的研發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時間持續了多久。

是在M4/3推出后的應對產品,還是RICOH原本計畫內的產品。
Demo的小本小記 www.pxdemo.cn
吉姆林 wrote:
對RICOH的資深老...(恕刪)


昨天去相機店試用了一下

50mm F/2.5 這顆鏡頭讓我驚艷~

畫質也是夠讚了~透過這顆鏡頭的所呈現的LCD畫面~也是棒到不行

拍人輕易就能有奶油散景~不虧是掛上紅圈圈的 偽L鏡.....

為一缺點就是太貴了~要是機身 鏡頭能各降 5000塊~

我應該會入手來當一部 超讚的隨身機吧~~



重量也是沉甸甸的喔~比起 GRD 系列或是 GX200來說~
http://www.dcview.com.tw/gallery/showmsg.asp?place=&msgid=259893&posit= 拍這甚麼鳥
吉姆林 wrote:
對RICOH的資深老...(恕刪)

cool
不過怎麽說
我感覺體積有點小大
跟普通的DC比
http://www.flickr.com/photos/never_house/
好精采的大詳測文!!!
看了真的會覺得GXR真的是創意無限&潛力無窮阿~~

不過有了A12當對照組
就會覺得S10實在是有些.....
畫質被八假不打緊....居然沒有720P錄影

期待RICOH未來能出更多實用的鏡頭
如果能出個24-200之類的旅遊鏡
然後體積還能維持跟A12差不多的話
那麼這台會很讓人心動阿~~
吉姆林 wrote:
為使用者挑選了感光元件的尺寸及特性...(恕刪)


原本我還一直在納悶,鏡頭綁CCD到底有什麼好處,看到這句話就恍然大悟了。這樣考慮下來,Ricoh不僅僅顛覆傳統,野心還很大,想要兼顧DC, DSLR的特性。
舉例來說,DC相較DSLR最大的贏面就是近拍,隨便一台DC拍到4cm都不成問題,甚至到1cm都是桌頂拿柑,DSLR就非得換個微距鏡不可,或是再加一個轉接環。DC另外一個贏面就是望遠端的輕便性,DSLR因為CCD尺寸較大,長焦段的鏡頭通常碩大無比,反觀18X~26X的DC比比皆是,而且輕到單手拍攝都不是問題(Fuji的那台除外)。
DSLR的最大贏面就是大CCD換來的畫質,以50 mm定焦鏡來說不管銳利度、透視感都是小DC遠遠比不上的。
所以說,以後Ricoh的鏡頭八成會有以下策略:
超長焦段(300以上?)以1/1.7,甚至1/2.33來換取輕便性
除了50mm定焦,另外出焦距28mm以下廣角定焦,搭配APS-C尺寸CCD,甚至FF都不過份。
上打DSLR,下殺DC,真是高明。
這台GXR真的是近年來最劃時代的產品之一,完全跳脫了思維的窠臼...可惜重複購置感光原件墊高了成本...如果連感光原件也是模組化可換式設計的話就太完美了~
老實說
真的有心動到
模組化的設計,鏡頭還可以直接以CCD做高低階區分
而體積又不大
想好好拍就用高階鏡頭,出門sanp shot用低階鏡頭
如果......如果它的感光元件能表現更接近底片的話



不知後續產品的Road map如何?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RICOH出了GXR
應該也算是"可換鏡頭數位相機"了吧?!
怎麼還在"消費型數位相機"呢?!



還是大家還在傷腦筋,是不是要再弄個"可換CCD數位相機"區
http://tw.myblog.yahoo.com/sanjing-sobar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