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音樂週邊方面, 直至不久以前, 才推出過一款無線立體聲耳筒, 我說只有一款的原因其實無論是以前 HP Ipaq 用的 (黑色), Ipod 用 (白色), 還是 MP3 機用的 (黑色) 都是同一款耳筒, 只是顏色和附帶的配件有點不同. 在 mobile01 也有幾篇文章, 所以我也不多做介紹了. 然而這款耳筒卻是羅技少有的失敗之作, 羅技在設計這款耳筒時顯然沒有作詳細的計算和測試, 這款耳筒的弱點是在支撐臂受力的位置部分極容易出現破裂甚至斷開, 然後整個耳筒就報廢了. 這點羅技也承認了是他們的失誤.
這就是我買的同款耳筒, 用了不到兩個月後的結果.
我打了電話給羅技 (我身在美國), 他們答應了可以全款退還, 因為是他們的設計出錯了, 他們告訴我第二代的耳筒將會改正現有的缺點, 可是當時第二代還沒有出來. 過了兩個月, 在羅技的網頁上果真出現了新的耳筒, 我又立刻打電話給羅技, 接線生一口就答應可以把舊耳筒換新的. 一個半禮拜後, 這東西就出現在我手上了.
很有質感的包裝, 比第一代的只有塑料盒的包裝感覺好多了
背面
特寫, 有如何接到 nano 的示意圖
退出來了
盒中有盒
全部配件一覽, 充電器(可同時充耳筒和 dongle), 用來替換的耳筒海綿, dongle 和延長線, 最後就是可以方便與各代 ipod 連接的蓋子.
全線 ipod 都支援了, 連 zune 也可以用, 照得不清楚請見諒
dongle 現身, 可活動的 mini plug
可以調整 mini plug 的位置, 方便蓋上不同蓋子...
主角終於現身, 黑色我喜歡
耳筒特寫, 羅技的 logo 倒了, 戴的時候要 logo 朝上才是正確的戴法
這一代把前進/後退 的按鈕取消了, 只留有聲量調整 + / - 的按鈕, 沒有AVRCP, 真的有點不方便, 這要扣分

按鈕在哪裡呢, 在 + / - 圖示的位置大力按下去就好了

開關/撥放/停止 按鈕在這裡, 還有充電孔
在陽光下可以隱約看到軟膠套裡面的支撐臂是用金屬造的, 看來羅技這次真的吸收了教訓
來一張充電照, 圖片看不出來, 充電時電源頭的透明部分是會發出橘色光的
亂來一下, 和 X50v 合體
X50v 有 a2dp, 當然不需要 dongle
連接完成
再來就是與 Nano 合體, 失焦了, 白色的 nano 好像有點不配

蓋上蓋子
合體!!!!

合體後 dongle 顯得很大, 反正用無線 nano 也不必露面, 算了....
最後 PSP 也來加入, "我們才是一對的", 黑色果然很配....

最後我再寫一下這個耳筒的特點:
使用最新的 Bluetooth 2.0+EDR, 全線 Ipod 支援, 使用時間 6 小時, 無線範圍 33 英尺(使用 dongle 時), 有低音效果(Bass Boost)
與第一代耳筒的比較:
用黑色配色, 體積/重量更少, 金屬造的支撐臂, 沒有 AVRCP, 不能控制音樂前進/後退, 無論是 ipod 還是 a2dp 設備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與使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