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從好友那邊拿到一個試用品,說是可以讓音效輸出變成跟小型家庭劇院一樣!雖然誇張了點,不過還是很好奇到底是怎麼樣的輸出效果,小的雖然比不上各位大大,但是基本的耳擴與耳機還是負擔的起,當初買下去也是因為這位好友的勸敗,如今居然有一個小小輸出產品可以直接媲美,因此絕不能就此放過,馬上就開始試用。這篇也是小弟的第一篇啊,請各位大大多多包涵
箱子被我丟掉了....只好直接上機照
按上開關
小NB與DRD 結合
VAIO的背面文字就是令人銷魂啊...
陪伴了我一年的DT880
FubarIII 使用一年, 依然勇健
DRD + DT880 + PC 合體!!!
小弟目前是用DT880 + FubarIII 來當我的輸出音源設備,這次用DRD R1+Apacer 耳機,並且在NB(Sony PCG-V505NTP)與自組PC上作測試。測試影片與音樂如下:十面埋伏(章子怡、劉德華、金城武盲人擊鼓片段)、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貝多芬_春(小提琴、鋼琴協奏曲)(謎之聲:你根本是聽交響情人夢吧…)
1. Apacer 耳機 + NB
就如同一般輸出一樣,完全聽不出音域感,同時在低音鼓聲的部份完全聽不出起伏,高音小提琴的部份根本是破音淒厲,聽了2分鐘後我忍不住直接關掉檔案。
2. Apacer耳機 + DRD R1 + NB
休息30分後,將Apacer接上DRD R1 輸出,十面埋伏的音域感開始迴盪,鼓聲、豆聲、以及劉德華與章子怡的喘息聲(喂~正經點),聽的清清楚楚,沒有一點模糊感。
換上布拉姆斯交響曲,漸強漸弱的氣氛受限於Apacer的耳機輸出,但還是可以感受到,不過太低音的部份就不是聽的很清楚了。接著換上貝多芬的_春,一開始小提琴的聲音雖不到嘹亮的程度,但是音符的感受是足夠的,可惜耳機的程度不夠支撐,勉強過關。
3. DT880耳機 + PC
接下來換上DT880 直接接上NB,3個影片與音樂都能簡單明白,但在輸出上欠缺威力,即使我調到最大聲,還是感受不到強度,就只是非常平穩的輸出。該有的強音、重音、鼓聲、小提琴、鋼琴,說不上優美,就只是比2還普通一點,多聽的到低音部份。
4. DT880耳機 + DRD R1 + PC
換上DT880 + DRD R1,感受氣氛就有漸強的感覺了,只不過這邊聽起來感覺只是音域拉長了點,推力的部份還是不足,沒有那種撼動心臟的感受,或許這是DRD R1 只從音源孔去作的弱點,如果能從硬體上去作,或許效果會更大。
5. DT880耳機 + FuBarIII + PC
沒有話說,這邊就是筆者一般在聽的感覺,也或許是這樣,筆者感受到的DRD R1還能有更多的成長空間,不過就價位上來看,DRD R1 + 1500左右價位的耳機,大致上就可以滿足一般概念不太瞭解的消費族群,可以不再聽到破爛的喇叭聲,而更是踏入音域深谷不歸路的手電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