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IO兩週前春季新機發表時的失望一掃而空,
今天的SONY新聞讓經歷CES SHOCK的玩家開始蠢蠢欲動…
也許CES的DEMO機透漏太多,讓我自以為對這台2006年的經典傳奇完全掌握,
但日規官網依慣的鉅細靡遺,又讓我上了一課。
譬如SZ的強大效能,勢必成為散熱機構工程師的惡夢。
大風扇伴隨的噪音,一定讓客服被批的體無完膚。
但SZ的雙方向散熱風扇,跟全鎂合金機身,可單鍵控制的風扇轉速,
體貼的散熱設計或許多少能減輕客訴吧。
SONY VAIO年年都有經典傳奇,
2003年的X505、2004年的S、2005年的TX,
而今年的傳奇,則非SZ莫屬。
為什麼這樣說呢,
NAPA機種滿街都是,
SZ以NAPA PLATFORM來看,規格根本就不怎樣嘛。
是啊,不過就只多了雙顯示核心的專利Hybrid Graphic System、
7小時的使用時間、
5.1mm的白色LED省電鏡面螢幕、
碳纖維上蓋+鎂合金PALMREST&BOTTOM做出的22.8mm×1.69kg機身、
TPM1.2&指紋辨識系統+G-Sensor防衝擊硬碟保護機構、
高S/N比的高音質化音效晶片Sound Reality、
19mm鍵寬與3mm鍵程的全尺寸鍵盤。
這些日系電腦隨處可見的特質有啥了不起?
搓起來大鍋炒不是誰都會嗎?
是的。隨著Centrino平台的流行,
做筆記型電腦似乎真的變簡單了。
體貼的平台供應商不只會提供說明書,
還會有到府指導的服務。
舉各不適當的例子,
就像作模型一樣,照著說明書把零件拼湊起來就做好了。
但同樣是作模型,有人不只做的跟盒子上的精美圖片一樣,
也有人做的只是有個樣子而已。
有的人會做出不同塗裝與手工配件的個性化成品,
更有人能照著想像搭配佈景描述一個經典畫面。
SZ所呈現的,正是足以留名筆電名人堂的美夢。

所謂的日系六大派,
NEC、富士通、松下、東芝、IBM Thinkpad與SONY。
各家均有擅長科目。
NEC掌握的主機板微型化關鍵技術、
富士通的效能/電力等各種代表性指數平衡度、
松下專注的的輕量剛性機體與超長使用時間、
IBM Thinkpad無懈可擊的機身架構與輸入裝置、
東芝的安全防護技術與超薄機體、
SONY豪華的洗鍊外型與軟硬體整合能力。
玩日系電腦的人,都有一個美夢。
希望這些領先全球的日系筆電,
能來各攜手合作,結合彼此的優點,
做出一台無可挑剔的曠世鉅作。
這個遙不可及的神話,
就算有一家願意出來做這個產品,
要花費多少的專利權利金才能實現,
光想像就知道是不可能的願望。
SZ描繪的美夢,是最接近這個理想的奇蹟。
植基於X505的微主機板與碳纖維機身設計研發能力、
來自於東芝松下的LED背光面板、
松下的特規DVD SUPER MULTI燒錄器機蕊(支援DVD-RAM寫入)、
東芝/IBM的硬碟防震技術與安全性平台、
媲美Thinkpad的全尺寸鍵盤、
富士通的效能/電力平衡、
還有把所有硬體用獨家軟體融合一身的高度智慧。
SZ的成就不僅止於融合各家技術所長,
更重要的是,SONY只用了1.69kg就實現了這個夢想。
而且從裡到外,都散發出濃厚的VAIO氣息,
就像這些借來的技術,都是SONY自己研發的一樣。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台屬於自己的SZ。
雖然不知道SONY用了什麼樣的代價換來這些技術,
又爆發了多少的研發能量來實現我的美夢,
我更希其他大廠能以此為契機,
做出融合自家特色的SZ,
尤其,我相信許多人都很期待,
讓日系市場風雲變色的P社,
2006年又能為我們創造什麼樣的奇蹟。
(發報前已經看到慘不忍睹的春季版)
接下來就來看看日本第一手的搶先快照吧。

SZ90碳纖維紋路/SZ90霧面碳纖維/SZ80粗面鎂合金三台排排站

轉各身再拍一張,看出來80/90有啥不同嗎?

PALMREST都有髮絲紋表面處理,只是顏色不同。
SZ90用的是金屬灰,80/70都是銀色。
SONY這次也借用了松下的薄肉壓鑄鎂鋁合金成型技術,
(早在三年前,X505就用過同樣的技術了)
不過沒松下那麼極端,只做到0.7mm,提供鍵盤底盤支撐的剛性。

看吧,這就是Premium版最大的賣點,5.1mm的超薄LED螢幕。

蓋起來比一下厚度,一般版是25.7~37.1mm,Premium版是22.8~33.7mm。

順便比一下螢幕厚度,SZ80是FL管背光+鎂鋁合金上蓋,SZ90是LED背光+碳纖維上蓋。

光碟機也不一樣,SZ80用的是一般版的機蕊,SZ90用的是輕量化特殊機心。

不加電池的Premium版拿起來跟有電池的TX一樣重喔。

兩台不同上蓋的SZ90。左上角有個很眼熟的東西…傳說中的Skype滑鼠嗎。

來張碳纖維髮絲紋的特寫吧。不愧是塗裝之鬼的SONY,塗裝下的碳纖維紋路清晰可見。

不同於SZ80承襲自S的粗面黑,但SZ90的霧面黑塗裝也看不出半條碳纖維紋路。

SZ90的VAIO LOGO顏色跟SZ80不同,這是因為多加一層鍍鉻處理,真是懷念的技術~

平平都是VAIO,兩邊對比感覺級數差真多…

SZ90配的是銀漆鍵盤,SZ80配的是一般的黑色鍵盤。這兩台訂製機都可以自選鍵盤顏色,
但Palmrest的顏色似乎決定了哪種搭配是最佳選擇。

鍵盤上的電源鍵/無線網路開關/顯示卡切換/快捷鍵。

觸控板是整合指紋辨識模組的版本,訂購時未選就是兩個鍵的版本。

全尺寸鍵盤徹底壓縮邊框厚度的極限,但19mm鍵寬標準鍵帽,光想像就很興奮了,打起來不會像S那樣軟趴趴的。

有了「Sound Reality」的加持,以後就可以用SZ接耳機享受SACD的音質了。這小小的一角真是寄託了無限期望。

疊疊樂^^SZ比TX大了兩圈左右。

正面比一下11.1"跟13.3"。

17mm&19mm鍵寬差很多吧。
圖文引用自http://www.colortec.jp/contents/vaio/vgn-sz90s_info1.htm的報導。
部分圖片使用官方網站http://www.vaio.sony.co.jp/Products/SZ1/gallery.html。
我的BLOG
http://myblog.pchome.com.tw/muyo01/
RSS
http://myblog.pchome.com.tw/_/myblog/rss.php?blog_id=muyo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