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ald Chang wrote:請問 數位鏡頭和傳統...(恕刪) 基本上4/3的機身只要是有光圈環的鏡頭幾乎都可以轉接...沒光圈環也能接啦..只是不能控制光圈...算是新一代的北港香爐啦~~~!!!
Donald Chang wrote:請問 數位鏡頭和傳統...(恕刪) 這個說來話長,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數位鏡頭意指「專為電子感光材料如CCD/CMOS的感光特性設計的光學鏡頭」。傳統鏡頭意指的則是「為化學感光乳劑的感光特性所設計的光學鏡頭」。OLYMPUS曾提到它的3/4鏡頭採用的是「遠心式」(telecentric)的設計,光線從鏡頭入射後,從最後一片鏡片射出時,邊緣與中央的光線角度與幾乎是平行的,也幾乎是垂直照射在CCD/CMOS的microlens上,因此3/4CCD邊緣的失光率比傳統設計少,對影像品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當然,一款優秀的數位鏡頭不是只用遠心式設計就會變好,還是要有傳統光學的設計知識know how。傳統鏡頭的設計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傳統底片的感光乳劑,底片邊緣受光不足時仍然能進行化學反應(EV值相差太大當然還是會有暗角)。OLYMPUS 的DSLR因為back flange distance(或稱Bayonet flange指機身的接環到感光CCD的距離)比較短,所以透過適當的轉接環,可以轉接許多品牌的傳統鏡頭喔!
傳統底片是黑黑的一片,數位感光元件是亮亮像鏡子一樣。這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光線打在感光元件上時會被反射回鏡頭鏡片,然後又反射回感光元件,然後又反射回鏡頭鏡片,然後又反射回感光元件,然後又反射回……如此沒玩沒了…現在多數的所謂DSLR專用鏡,就是針對這個反光特性做處理,多半是在鏡頭的最後幾片多做一些鍍膜,減少永無止境的鏡片和感光元件互踢皮球。--------------------------------------------------但,是不是做了這個動作就OK?或是不做這個動作就不OK?非也!因為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採光角度下,才會發生很嚴重的光線鬼影,所以只要不遇上這些狀況,那有沒有鍍膜,其實沒啥差別。而且數位感光元件目前的問題還不止這些,所以單單是加上鍍膜,其實只是解決了一部份的問題,而不是可以全面性的KO。另外,有些傳統鏡頭本身的等級就很高,在早期就有針對鏡筒內鏡片相互反射的問題做出對應,所以延用至今日的數位感光元件時,雖然沒有一再的強調對數位元件的支援,但其實數位元件反射對其而言不是個問題。---------------------------------------------------所以結論是,有針對數位化,嗯,很好。但別當它是神。沒有針對數位化,也還OK,或許廠裏不覺得只是多個鍍膜就有必要拿出來講。